张春普:淌开做鞋行业先河者
熟知刘二堡镇的人都知道那里有个山东村,了解山东村也一定是因为他是远近闻名的鞋乡,如今的山东村更是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大路宽阔,交通便利,家家作坊变厂房,在经济上又上了一个新的阶梯。不得不说,鞋业早已经不容置疑的成为了山东村的支柱产业。饮水就要思源,那么是谁淌开了这个行业的先河,为山东村的经济走向做了领路人呢?这个人就是张春普。
张春普老人今年已经89岁高龄了。从他黝黑的大手上厚厚的老茧和因为做鞋留下的骨结,不难看出他曾经付出过怎样的辛劳。张春普老人六十年代就在鞍山皮革厂工作,通过对做鞋技术慢慢的摸索与掌握,和自己对市场的独到眼光,退休后的张春铺决定回到山东村老家经营自己的制鞋生意。然而谁也无法预料到他的这一决定居然改变了整个山东村的命运。
据张春普老人讲,当时全都是用手工制作皮鞋和布鞋,做一双鞋需要10多道工序:打布壳、切底、再到打线,这才只完成了底子的制作,成鞋的完工还要经过划帮子、敷糨子、上机打鞋口、纳鞋帮……等等一系列工序。埋头干上一天,也只能做出两双成鞋。-时尚126品牌官方网店-这样做上几天之后,攒够十几双鞋的他,就背上自己辛勤劳作的成果到车站或者市场上贩卖。这样的单独手工劳作不仅效率低利润也很薄。尽管这样,他依然对这个行业充满了信心。在制鞋过程中,他不断摸索新的经验,同时也找来亲属朋友加入到制鞋的作业中来。春去秋来,当时的单独手工作业开始慢慢具备了作坊式生产模式的雏形。随着产量的逐渐增加,销售的规模和渠道也在逐步扩大。同村村民看着做鞋的效益越来越好,也都上门请教经验。慢慢的,全村做鞋热演变成了颇具规模的做鞋村,现如今已经发展成文明全国的"辽南鞋乡"。
现在的山东村富了,富了以后的村民总不会忘记这位敢为人先,敢于突破传统,带领全村人走上致富道路的领路人——张春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