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有些“鞋满为患”了
从小就听老人们说:“一双鞋,穷半截。”就是说家里富不富裕,看一个人穿鞋便可知道。
我出生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后期,当时家境算是比较殷实的,但在我的记忆中只有那么两三双鞋,冬季是棉鞋,夏天是凉鞋。幼儿园的小朋友们的鞋基本是清一色,孩子们经常有穿错鞋的事儿。
上世纪六十年代上小学后,班里男生几乎是一样的黄胶鞋,上完体育课,教室里充满着汗臭脚味。到了同学家,看到有些老人在打袼褙或纳鞋底。七十年代我有了特牛的“北京布鞋、北京棉鞋”,同学们都羡慕地前来观看。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结婚时,我同妻子分别有了单皮鞋,平常日子里不舍得穿,只有星期日或年节日才能展示一回。这年冬天,父母托人给我买一双真正的全牛皮棉鞋,这双鞋跟我走过十多个寒冬。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发展,孩子一天天长大,我们家的鞋子有些“鞋满为患”了。由于还很新,送人不是,丢掉它也不是。我们夫妻俩,过去一个季节穿一双鞋,现在好几双鞋摆在那里,一大早上班不知选哪一个好,只好回想同事们昨天穿的什么鞋,然后选择不同样的,以显示个性化。
现在,我家里的鞋柜里摆满各种不同用途的鞋:早晨锻炼的跑步鞋,上班时的几双皮鞋,晚间散步的轻薄便鞋,休息日和外出时的休闲鞋。儿子的鞋更讲究,每一双鞋都是名牌。
两年前我家乔迁新居,我将所有的鞋整理装盒,三口人的鞋堆起来有两人高。抚今追昔,我不禁感慨万分,幸福生活就这样一步步“走”来!
- 上一篇:一双新布鞋
- 下一篇:战疫·秀洲丨小红鞋完成了使命 但抗击疫情的脚步不会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