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手机站

微博 |

我的商务中心

中鞋网,国内垂直鞋类B2B优秀门户网站 - 中鞋网 客服经理 | 陈经理 钟经理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鞋材资讯 > 受限环保观念 温州合成革行业重组方案悬疑

受限环保观念 温州合成革行业重组方案悬疑

2009-02-27 09:03:00 来源:浙商网 作者:万晓玲,曹薇,万晓玲 中国鞋网 http://shoes.efef.com.cn/

    在金融危机中,合成革行情一枝独秀,被戏称为是温州五大重点中“亩产最高”的行业。政府和企业家的诚意是否能突破种种限制?

    温州人再祭整合大旗,这一次是合成革。

    2月15日,星期天,温州市政府2号会议室的灯亮至晚间。温州市委书记邵占维召集温州五大重点行业讨论提升改造。“到晚上六点多,大家还兴致很高”,温州亚展人造革有限公司董事长姜中祥说。

    合成革是温州的五大重点行业之一。从去年下半年开始,一批温州合成革企业,正在酝酿组建现代化集团,方案从两大集团扩大到四大集团,关联企业则从18家扩大到43家。“据说已经有第五家集团的方案出现了。”温州天牛人造革有限公司董事长张维艺昨天告诉导报记者。

    这些重组计划是温州合成革行业改造提升的核心内容,以一家集团用地千亩计算,共需土地近5000亩,海涂是惟一的希望。但是,由于环保成见的存在,合成革仍然徘徊在轻度污染行列以内,没有人能轻易拍板方案完整通过。可是在金融危机中,合成革行情一枝独秀,被戏称为是温州五大重点中“亩产最高”的行业。政府和企业家的诚意是否能突破种种限制?

    重组计划

    从去年开始,温州合成革的改造升级方案便围绕“组建集团”这一关键词展开。

    2008年9月4日,温州市委书记邵占维在一次商会会长座谈会上提出,合成革行业具特殊性,不仅要整个提升,还要调整,要搞现代化的合成革大集团企业,真正上档次。

    一位知情者告诉导报记者,“邵书记的说法后来一传再传,说合成革企业只要环评能过关,环保部门没有异议,组建大集团在用地方面好说话。”

    合成革企业密布于机场大道两侧和滨海开发区,在用地一贯紧张的温州,机场大道附近的土地转让价格最高达到过每亩百万以上。不少合成革企业面积只有20到30亩,甚至更小。

    “有的连环保设备都摆不下。”温州合成革商会秘书长郑笃权告诉导报记者,2008年,有温州人投资1500万元建成了首个合成革固废处置中心,一期工程已经顺利完成,但二期工程却因为设备用地解决不了而暂时搁置。

    是以组建集团的提法一出,就吸引了一批企业的视线。2008年10月16日下午,温州市合成革商会召开理事会议,在这次会议上,有近20家企业提出组建两大集团。在公开媒体上,则一直到2008年12月初,人们终于见到这个简称为“7+11”的合并方案。

    从最早的这份两大集团组建方案中,已经可以看出基本的改造升级逻辑:温州人造革有限公司等7家和温州市宏得利合成革有限公司等11家合成革骨干大企业整合重组,酝酿组建2个现代化大型集团公司。

    一方面,“温州人的习惯,是大家都想做老板。”王会弟说,重组方案一定要尊重温州人的习惯和风格,“比方说,销售和生产是不能混在一起的。”

    而另一方面,如果能实现集中供热、集中三废处理等,将使合成革企业的成本大幅降低。温州永达利合成革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启升曾经做过滨海园区四家企业污水集中处理的计划,每家企业投资成本可以减少70万元。

    于是,他们定下来“宜统则统,宜分则分”的原则。“7+11”方案提出设立紧密型企业和松散型企业,其中公共配套部分,包括合成革原辅材料生产、“三废”治理、供热、采购、产品检测、新产品研发等,由集团公司统一经营,统一管理,属集团公司紧密型企业;投资、生产、销售等均以子公司为独立核算单位,自负盈亏,属集团公司松散型企业。项目总投资约50亿元,投产后年产值可达200亿元,税金10亿元,几乎是现有温州合成革行业的两倍。

    消息扩散以后,第三家集团“鑫源”的方案紧张拟定。温州天牛人造革有限公司董事长张维艺是主要牵头人,“原来以为是抢着争地,实际上是场误会,大家都认为组建集团是行业整合升级的大势所趋,这一点是共同的。”

    在张维艺提供的“鑫源”方案中,共12名成员单位老板签上了自己的名字,每家约定最少投入1亿,股东承诺5年不分红。方案称:我们意识到公司发展前途的困难与瓶颈,只有通过行业转型升级,才能在本行业内争取一席之地。因此,组建大集团公司势在必行。

    “其实我们也不知道政府最后会不会批地,组建集团成功与否尚无把握。”一位参与者告诉导报记者。由于目前大家看中的“民科基地”整体规划环评还没通过评审,整体容量是否满足现有十大行业的用地要求,也很难料定。张维艺说,放弃机会是不明智的选择,只有迎接挑战,敢于拼搏才会有成功的希望。

    去年12月以后,新增的大集团仍在增加。在2月15日的会上,拟定的四家是由温革、闽峰、正大利等7家公司组建“中望集团”,宏得利、华都、五龙等11家合成革企业牵头组建“中革集团”,以及天牛、均得利等12家组建“鑫源集团”,开发区的亚展、永达利等10家企业组建的“温州海塑集团有限公司”。

    郑笃权表示,在企业整合的示范下,还将鼓励其他中小企业进行参与或自行组合,组织实施异地搬迁改造,提升生产工艺。用三年左右的时间,通过规范统一这批中小企业的“三废”处理、集中供热等措施,强化绿色环保理念,改善生产工艺,实现中小企业的升级。

    据了解,温州市环保局将于2009年3月中旬前后,提出民科基地环境容量中关于合成革行业容量的论证意见。

    “单枪匹马闯江湖的英雄主义时代已经过去了,新时代的高手都是群居价值链中的一环,价值链之间的竞争将代替某个企业之间的局部竞争。”郑说。

    环保难题

    实际上,早在三年以前,温州合成革商会曾就重组问题,联合多家企业进行研讨。“我们提出过,不搞简单的老样子搬迁,而是将环保、节能、增效作为核心,整体实现企业提升。”郑笃权说,“但是,由于多种原因,重组方案一再搁浅。”

    主要原因是环保方面的技术问题没有得到解决。一份《龙湾区合成革行业环境污染整治工作汇报》指出,在发展初期,合成革产业被定位为轻污染行业,产业布局过于密集,对工艺要求不高,污染治理的对策不明确,造成了部分区域尤其是温州工业园区比较严重的空气污染,空气环境中DMF等指标出现超标现象。

    “如今,这项问题已经不存在了,不能继续用早几年前的眼光看待这个产业。”郑说。

    温州合成革行业近几年来致力于治污,在全国率先进行工艺上的探索,使废水、废气、固废等治理上一步一步地实现了突破,解决了多项全国性的难题。“其实环保没有其他秘诀,就是六个字:理念、科技和投入。”一位合成革老板说。

    据已经公布的数据显示,从2004年开始的5年内,温州合成革行业共投入5亿元添置环保设施,其运行成本一年要花费1个亿。但这是有回报的,一台设备差不多运行3个月就可以收回成本。环保部门评价说,“环境治理第二阶段已经通过验收,恶臭现象明显改观,群众满意度不断提高。”

    但尽管如此,合成革行业仍然面临着摘除“市级环保严管区”帽子的窘境。

    2008年10月10日,温州市合成革商会建立环保工作自查自纠宣传队。三个月中开展活动32次,检查企业150家次,共发现不同程度问题56个,如对生产线和涂台的封闭设施有的仍然敞开、料桶未加盖等问题要求企业当场进行整改。

    姜中祥曾经在福建考察市场,福建人曾经问他合成革环保上有没有问题。姜回答说,我知道福鼎有一个核电站,居民区离核电站很近,住家从窗户就能看到核电厂。但这并不能说明居民区很危险,而是说明环境污染是可以用技术解决的问题。“近年来本地发展很难,只好去外面拓展。但是如果污染问题是没办法解决的,为什么温州人在珠海都能批到很大面积的合成革厂?为什么发达国家合成革也照样生产呢?”

    机场大道两侧的环境问题其实原因复杂。“一个皮革厂,当时是台资企业,为了把他们招进来,允诺他们按3级标准排放。而且我们都知道,皮革厂和合成革的污染处理难度是完全不同的,皮革产生的污染中,有大量的有害物质。”一位合成革厂的负责人告诉导报记者。

    “应该认识到,生活区的要求,我们是达不到的,零排放也是不可能实现的,但是,只要达到环保要求,就已经很好了。相信几大集团如果能够成立,公用配套设施建好,还会进一步提高环保水平”。郑笃权说,“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这么多企业愿意投巨资进行整合升级,这种逆势而上的积极性,十分可贵,应予以保护。”

    “方向是对的,政府也很愿意支持。”温州市经济贸易委员会副主任游聚森说,合成革行业的整合重组,已经提到政府议事日程上来。当然,不仅是这个行业,其他行业也一样。他认为,做大做强,不仅仅是企业自身的意愿,也是政府的期待。

    游聚森表示,他们正在拟订“合成革行业的转型提升行动方案”。他认为,合成革企业重组后,做大只是一方面,关键的还是环境污染方面要彻底加以整治,只有环境治理得到有效改善,行业的整体素质才能提高,才能兼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在具体的重组整合过程中,政府部门的作用仅在于引导。

    而对于坊间“组建大集团有圈地嫌疑”的说法,游聚森则表示现在基本不可能实现,理由是土地出让过程中要挂牌,这直接过滤了不符合条件的企业,比如每亩地都有相应投资金额规模和注册资金规模的要求;土地使用过程中若有违规或达不到规划要求的情况,政府部门有权强制收回,这就断了无意真心升级的企业的后路。

    很明显,环保难题是重组方案通过与否的关键评价标准。

    合成革的行业价值

    “这是个好产业,抗风险能力很强。”郑笃权说。温州合成革商会春节走访了60多家企业,到2月6日,只有一家企业因为员工未到位没有开工,其他企业已经全部开工。

    相比之下,温州另一个重要行业不锈钢在2008年受到过巨大冲击,由于主要材料价格震荡,镍从最高的48万每吨跌至7.8万每吨。张维艺同时拥有不锈钢和合成革厂,在他看来,即使是金融危机背景下,合成革的风险很小,一般三到五天就是一个发货周期,零库存很容易实现。

    对合成革的认识,很多人停留在简单的加工制造行业。“但实际上,这是一个资本和技术密集的行业。”王会弟告诉导报记者,“合成革行业在温州发展了20多年,从来没有听说哪家厂欠薪,这背后的原因,一方面是以人为本的理念,另一方面跟企业资金实力雄厚关联很大,工人工资只占账面上很少的一部分,没有必要拖欠。”

    截止2008年底,温州合成革规模以上生产企业108家,总占地2900多亩。其中龙湾区84家,开发区14家。108家中超亿元产值企业51家。2008年温州合成革企业工业总产值120亿元,销售总额达118亿。

    到目前为止,温州市合成革生产企业及所控制的企业数占国内生产企业总数的38.8%,生产线数量更是占了47%左右,产品占全国市场份额50%以上,控制着整个行业的半壁江山。

    但是,由于温州对合成革产业的传统认识,产业转移正在悄然发生。关于招商引资,温州近年常有“儿子赶出去,女婿招进来”的戏说。“要讲引进五百强,可是哪有那么容易呢,我今年看到的一份纳税记录上,给温州创造税收的,排名靠前的,全都是本地企业。”一位合成革老板告诉导报记者。

    “温州用地紧张,我的厂区只有二三十亩,所以曾经考虑过苍南。”张维艺说,“但是最起码要三通吧,有些地方路都没有,或者还都是村路,我们运货过去都是五六十吨的卡车,或者至少也是二三十吨的卡车,把他们的路都压碎了。”

    由于合成革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短短数年之间,国内增加了三四百家合成革企业。“合成革是一个新兴行业,从开始做到现在不过短短十几年。最近几年的发展很快,因为这个市场还有潜力,合成革应用和替代的范围越来越广。”王会弟说,产业转移的结果是,温州人带动了丽水、台州和福建的发展。尽管市场潜力还可挖掘,但竞争者也在越来越多。

    “组建集团的好处是,环境会逐步变好,企业产品结构提升以后,市场上的竞争力会更强。但是,政府的决心比较模糊。我们需要一个更实在的解决方案,否则大家都是股份制企业,存在资金、思想和情况的不平衡,难处有很多。”一位合成革企业的负责人说。

在线咨询

姓名
电话
留言

快捷留言

  • 请问我所在的地方有加盟商吗?
  • 我想了解加盟费用和细则。
  • 留下邮箱,请将资料发给我谢谢!
  • 我对加盟有兴趣,请迅速联系我!
  • 我想了解贵品牌的加盟流程,请与我联系!
  • 请问投资所需要的费用有哪些!
中国鞋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第一时间与我们联系,谢谢!也欢迎各企业投稿,投稿请Email至:403138580@qq.com
我要评论:(已有0条评论,共0人参与)
你好,请你先登录或者注册!!! 登录 注册 匿名
  • 验证码:
推荐新闻
热门鞋业专区
品牌要闻
品牌推荐
热度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