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合成革走行业联合之路过寒冬
如果说过去温州合成革企业拓展市场是单打独斗的话,如今的合成革行业则是紧密结合的典范。走行业联合之路是温州合成革在复杂的经济寒冬环境下做出的明智之举。
2008年合成革行业受创 企业压力增加
去年是温州合成革行业遇到困难最多的一年。上半年,国家宏观调控银根紧缩,原材料和能源连续涨价,劳动力成本增加,环保设施建设投入及其运行费用剧增,以及产品供大于求等状况,导致一些企业互相杀价,许多企业出现了开工不足。下半年,受国际金融风暴影响,许多企业订单日益减少,有的企业出现了半停产甚至停产。虽然,去年温州合成革出口仍然保持了较好的增长势头,合成革出口金额达到2.81亿多美元,同比增长21%,增幅居全市各行业前茅。但是受国际汇率的严重影响,企业背负压力越来越沉重。
走联合之路被提上日程 带动产业升级
据了解,在合成革行业,不少企业早几年就曾有过联合的想法,但由于各种原因而没能实现。在目前的经济形势下,企业对于联合的需求已变得更为迫切,业内企业比任何时候都更为关注规模效应,通过组建现代化厂房,可以使成本大幅下降,竞争力得到拉升。温州合成革行业正面临着一场新的洗牌,这是推动企业重组的最佳时机。
合成革业开始思量如何行动。2008年10月份,温革、闽锋、正大利、五洲、隆兴、龙跃、强丰7个企业率先提出了组建集团。随后的11月份,龙湾区又有宏得利、华都、五龙、新华迪等11家企业也聚在了一起,准备组建集团。不久,温州经济开发区的永达利、亚展等10家企业同样进行了意向筹划,欲整合成一个新的集团。还有不少小企业也纷纷寻找整合之路。
今年元宵过后,又有消息传来,酝酿中的“两大集团”变成“四大集团”,关联企业从18家扩大到43家。据温州合成革商会资料显示,温州人造革有限公司牵头的10家企业组建的集团公司,名为“中望”;温州宏得利合成革有限公司牵头的11家企业组建的集团,名为“中革”;温州天牛合成革有限公司牵头的12家企业组建的集团,名为“鑫源”;温州永达利合成革有限公司牵头的10家企业组建的集团,名字尚未正式确定。
如今,企业联合之路在温州合成革业进行得如火如荼。“据说已经有第五家集团的方案出现了。”温州天牛人造革有限公司董事长张维艺表示。温州合成革商会会长郑国春认为,这是“带动产业升级的唯一途径”。
环保难题仍是重组方案通过与否的关键
然而,企业的整合重组也绝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这其中涉及到企业各方的利益问题、文化理念的差别、社会环境对企业的影响等等,并不是简单的1加1等于2的命题。业内人士也表示联合之路是未来行业必走之路,但应该有一个长期的规划。
温州合成革行业至今仍然面临着摘除“市级环保严管区”帽子的窘境。去年10月份温州市合成革商会建立环保工作自查自纠宣传队。三个月中开展活动32次,检查企业150家次,共发现不同程度问题56个。污染治理问题有待加强。在郑国春看来,整合重组是否成功,关键在于参与重组的企业负责人“环保意识是否过关”,这决定了产业发展的最终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