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学子创业睡地铺骑自行车找客户 挣第一桶金
办公室里打地铺,吃2.5元一份的卤面条,骑着自行车满大街找客户,有时穷得连手机费都交不起,这就是一家文化传媒公司4位股东的生活,他们是清一色的大学毕业生。
●开业俩月没接一笔生意
袁井旺、李赛、杨浩、张超都是中原工学院影视学院的学生,学的是电视节目制作,读大学时是要好的哥们,并成立工作室,开展广告拍摄等业务,赚了几笔小钱。2007年毕业后,他们各奔东西,袁井旺在郑州干了老本行,李赛回老家的县电视台当了记者,其余二人则在影视传媒公司打工。“给别人打工,一辈子在大城市也买不起一套房,不如趁年轻拼一下。”同年年底,袁井旺和大家联系,鼓捣成立公司的事,四人一拍即合。
2008年1月,他们的郑州帝增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注册成功,接下来是租房子、置买办公用品等,四人分别向父母要了1万元,作为公司的启动资金。公司其实就是一间20多平方米的房子,几乎被桌子和电脑塞满了。公司成立了,却没有业务,从3月到5月,没一笔生意,而他们手头越来越紧,连吃饭都成了问题。“公司不能就这样死掉啊。”四人商定轮流骑车上街去拉业务,一条街一条街地跑,袁井旺回忆说,刚开始的两个多月,他们几乎天天吃2.5元一份的卤面条,有时真是穷得连手机费都交不起。
●一次培训赚两万不下馆子
地毯式地遛大街,终于见了效果,去年5月下旬,他们接了婚礼录像的活儿,一次收入六七百元,这让他们激动了一阵子。两个月后,袁井旺四兄弟想到了教育培训,因为此前袁井旺曾在培训班里代课,有一定经验。说干就干,他们在新密联系中学,租用教室,开始招生,一下子招了22人,每人学费1860元。
一周培训两天,两个月下来,除掉培训教师工资和其他费用,他们赚了两万多元。激动归激动,四人连到饭店大吃大喝庆贺一下都没舍得,“创业才开始,花钱的地方多着呢”。
随后,公司的业务一天天多起来,但他们没招一个业务员,要么自己跑业务,要么通过熟人、朋友介绍。不过,四人做生意还是有原则的,那就是歪门邪道的钱不挣,曾有外地的短信群发商通过朋友找他们合作,被拒绝了。“公司不走正道,早晚要死。”他们的态度惊人的一致。
春节前一盘点,公司的营业收入是8万多元,每人分红6000元,可回家过年时他们仍手头很紧。原来,此前他们没一分钱工资,个人没钱花时,向公司打借条借钱,分红时直接扣除。
●哥们义气用行为规范约束
昨日下午,记者来到四兄弟的公司,除了办公桌椅外,里面还放了睡袋、棉被。加班时,他们都在地上打地铺,“现在睡地铺睡习惯了,躺床上倒不适应了”。“迟到一次扣5元,迟到一小时以上扣20元,一天不上班罚50元,上班玩游戏罚5元……”在他们自定的行为规范里,记者看到了这样的字眼,其中以罚款为主,四人还分别“签字画押”。
袁井旺笑着解释,行为规范是今年2月制定的,此前开会时天天吵,你说我干得少了,我说你不好好干了,吵架第二天,像陌生人一样绷着脸在一起办公,很不爽。这时,他们才意识到,光凭哥们义气不能长久,不定规矩不行。
下月,四兄弟的公司要搬家,新租的办公室是80多平方米的房子,而他们又重新明确公司的“蓝图”,就是要做“传媒领域全方位服务专家”。“好好拼个几年,即使变成穷光蛋,我们还可以重来。”采访结束时,四兄弟都这样说。
- 上一篇:讨饭起家创业有门 赚得上亿资产
- 下一篇:“神秘鞋王”再当首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