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工业振兴规划为中国皮革业吃下“定心丸”
前景
从去年以来,中国皮革业受困全球金融危机表现低迷。对于中国皮革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笔者从众多资深人士那里得到的几乎是相同的答案:从近些年的中国经济发展和规划层面上看,皮革产业是不受国家重视的,也就更别提产业支持了,这一点是众所周知的。由于近些年中国经济已基本上完成“量”的积累,同时正在逐步向“质”的方面调整和迈进,而制革业因为污染的缘故,缺乏可持续发展的条件,最终在社会上被指责为可持续发展的害群之马或是成为替罪羊。这个“毒瘤”现在一直困扰着皮革产业做大做强,再加上金融危机的影响,人们对皮革产业的发展大多持悲观态度。
国家提出对轻工业实施振兴规则战略
正在大家对皮革业的未来发展忧心忡忡的时候,行业似乎又柳暗花明。2009年2月10日,据权威消息报道称:国务院拟对食品、家电、造纸、塑料、皮革、五金、电池、照明电器、洗涤、轻工装备等行业采取各类振兴措施,惠及轻工业的振兴规划将在3月份出台。轻工业振兴规划提出,未来三年将以食品、家电、造纸、塑料、皮革、五金、电池、照明电器、洗涤、轻工装备等行业为振兴重点,而产业振兴的目标是,到2010年,使轻工重点行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取得明显成效。据权威人士透露,规划将继续提高家电、家具、皮革、五金等轻工631项商品的出口退税率,恢复到2007年7月1日前的水平。并暂时适度提高发酵产品、纸张等出口退税率,对自主品牌出口的企业给予出口退税、所得税等政策上的优惠。
国家在危难时刻向皮革业抛出“橄榄枝”,使行业大受鼓舞,企业似乎对未来的前景又有了几分信心。下面,我们有必要结合以前行业发展和政策来探讨政府此举是否为皮革行业吃下了一枚“定心丸”。
为了遏制皮革出口过快增长,国家首先自2006年9月起取消或降低部分皮革产品出口退税,并将皮革列入加工贸易禁止类出口目录,又于2007年7月1日起,全面取消了所有皮革产品的出口退税。一系列调控政策实施以来,中国皮革出口明显下降。据海关统计,2008年前10个月,中国共出口皮革2.8万吨,价值3.6亿美元,较2007年同期分别下降70.6%和64.5%。据分析,皮革业发展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一、出口规模逐季回落,10月单月出口量低于第三季度月均水平。自2007年7月1日全面取消出口退税以来,中国皮革出口呈明显的逐季回落态势。其中,2008年前三个季度的月均出口量依次为4,521万吨、2,589万吨和1,726万吨,分别下降52.7%、78.1%和79.7%,降幅逐季扩大。至10月份出口1,719吨,比2007年同期和第三季度月均出口量分别下降73%和0.4%,单月出口量已连续第5个月低于2,000吨。
二、占主导地位的一般贸易由增转降,加工贸易所占比重大幅回落。2008年前10个月,中国以一般贸易方式出口皮革1.8万吨,由2007年同期的增长2.6%逆转为下降38.9%,占同期中国皮革出口总量的62.4%,超过加工贸易占据主导地位。同时,随着禁止生皮和皮革加工贸易政策累加效应的释放,中国以加工贸易方式出口皮革1万吨,骤降85%,降幅扩大39.5个百分点,占同期中国皮革出口总量的35%,比重大幅回落33.6个百分点。
三、对最大出口市场香港降幅明显。香港一直是内地最大的皮革出口市场。2008年前10个月,内地对香港出口皮革0.9万吨,下降84.6%,降幅列各主要出口市场之首,占同期皮革出口总量的比重由2007年同期的60.9%下滑至31.9%。此外,中国对欧盟出口0.8万吨,下降31.6%;对韩国出口0.4万吨,下降53%;降幅分别扩大9.6个百分点和24.9个百分点。
四、外商投资企业出口降幅显著,私营企业数量出现缩减。2008年前10个月,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出口皮革1.5万吨,下降74.7%,占同期中国皮革出口总量的54.6%。同时,由于抗风险能力较差,中国有皮革出口实绩的私营企业数量由2007年同期的357家减少至295家,下降17.4%,合计出口量为0.7万吨,下降63.4%,占同期中国皮革出口总量的26%。
五、产品出口平均价格大幅上涨,出口产品结构有所优化。2008年前10个月,中国皮革出口平均价格大幅上涨,出口价格指数达到143.3(2007年同期为100)。同时,出口产品结构明显改善,其中,出口成品革2.1万吨,下降68.7%,占同期中国出口总量的75.8%,比重提升4.6个百分点;出口半成品革0.7万吨,下降75.3%。
在2008年第四季度,受国际市场需求减弱、人民币升值、原材料价格和劳动力成本上涨等因素影响,中国出口增速放缓,在过去9个月中,有8个月的出口增速是低于上年同期的。出口企业利润大幅减少。特别是一些劳动密集型的中小型企业,吸纳劳动力多、就业面广,但抗风险能力较弱,经营面临较大压力。随后,经国务院批准,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发布通知,从2008年12月1日起皮革机械、制鞋机械出口退税调整到14%,鞋类及箱包出口退税上调到13%。
在国家相关产业政策的引导下,同时根据海关统计数据显示,宏观调控政策在中国皮革产业上取得了初步成效:一是国内皮革加工产业链正逐步向下游延伸。2008年前10个月,中国以深加工结转方式转出皮革12.6万吨,由2007年同期的下降25.9%逆转为快速增长27.1%,其中,第三季度深加工结转月均转出量为4.4万吨,比2008年上半年和2007年全年月均分别增长31.5%和37.7%。二是深加工产品比重上升。在皮革总体出口数量下降的同时,产品出口平均价格明显上涨,出口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成品革比重明显上升。
综上所述可以发现,国家产业政策是行业发展的主导因素,虽然中国皮革产业历经多年的产业政策调整之痛,但是从国家经济整体宏观调控的层面上来看,皮革行业仍然在发展壮大,从这一层意义上来讲,国家近期出台的产业政策的确是给皮革业吃了一枚“定心丸”。在全球经济不景气的大环境下,中国经济的发展更外引人瞩目,皮革产业是轻工产业的重要产业之一,即将通过的振兴规划除了我们可期待的产业链下游发展、深加工比重上升等还有什么亮点?该政策能否真正成为推动行业调整进步的助推器,为轻工业和人们生活不断提升做贡献,我们愿意和业内人士共同见证!
- 上一篇:石狮面料力争成为“精神领袖”
- 下一篇:以高质量党建引领皮革行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