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石化供应聚合级丙烯
1.产品简介
聚合级丙烯大多配套用于本公司下游化工及聚烯烃装置作原料,部分外销。聚合级丙烯是由石油烃通过蒸汽热裂解与深冷分离制得。目前生产聚合级丙烯的工艺装置共有二套,分别是采用美国Lummus专利技术于1990年建成投产的30万吨/年乙烯装置及采用美国SW专利技术于2002年建成投产的40万吨/年乙烯装置。2套乙烯装置聚合级丙烯的生产能力为35万吨/年,为下游配套装置提供优质原料。
2.工艺路线及产品性能指标
2.1工艺路线
石油烃通过蒸汽热裂解后,裂解气经分馏、压缩、气体净化及深冷分离获得聚合级丙烯。
2.2产品性能指标
聚合级丙烯为无色、易燃、易爆气体,化学性质活泼,与空气混合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爆炸极限为2.0-11.1v%,闪点-108℃,自燃点455℃,密度略高于空气,易扩散,临界温度为91.4℃,临界压力为4600kPa,纯度为99.6%。
3.产品用途及应用说明(仅供参考)
聚合级丙烯主要用于生产聚丙烯,同时还可用作基本既有合成原料。
4.产品包装及标识
包装和贮存:本产品散装,贮存于球罐内。
5.产品执行标准及分析方法简述
5.1聚合级丙烯执行企业标准(Q/SH SH.01.11-2000)
项 目 |
质 量 指 标 |
丙烯含量,%(v/v) ≥ |
99.6 |
烷烃, %(v/v) ≤ |
0.4 |
乙烯,mL/m3 ≤ |
30 |
乙炔,mL/m3 ≤ |
1 |
丙炔+丙二烯,mL/m3 ≤ |
5 |
氧,mL/m3 ≤ |
1 |
一氧化碳,mL/m3 ≤ |
1 |
二氧化碳,mL/m3 ≤ |
5 |
丁烯,mL/m3 ≤ |
1 |
丁二烯,mL/m3 ≤ |
1 |
硫,mg/kg ≤ |
1 |
水,mL/m3 ≤ |
6 |
氢,mL/m3 ≤ |
15 |
甲醇,mg/kg ≤ |
1 |
5.2分析方法简述
5.2.1丙烯含量、烷烃、乙烯、丙炔+丙二烯、丁烯、丁二烯:均按GB/T3392方法进行测定。
方法概要:将试样和标样分别注入色谱仪,并被载气带入色谱柱,使各组分得到分离。用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进行检测,参照标样中各待测组分的含量与峰面积的比例,用外标法计算丙烯中烃类杂质的含量(mL/m3)。
5.2.2乙炔:按GB/T 3395方法进行测定
方法概要:将试样和标样分别注入色谱仪,并被载气带入色谱柱,使待测组分得到分离。用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进行检测,参照标样中各待测组分的含量与峰面积的比例,用外标法计算试样中乙炔的含量(mL/m3)。
5.2.3氧:按GB/T 3396方法进行测定
方法概要:本方法采用银(Ag)-铅(Pb)碱性原电池测定聚合级乙烯、丙烯中微量氧。当乙、丙烯以规定的流速通过银(Ag)-铅(Pb)碱性原电池时,其中的微量氧能在银阴极上从外电路取得电子后成为氢氧根离子,同时铅阳极被氢氧化钾溶液所腐蚀,生成铅酸氢钾,能向外电路输出电子,接通外电路,便有电流通过。电流的大小随氧含量而娈化。一定的氧含量对应着一定的电流,故测定原电池电路中的电流,即可知气样中的氧含量。
5.2.4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均按GB/T 3394方法进行测定
方法概要:将试样和标样分别注入色谱仪,并被载气带入色谱柱,使待测组分得到分离,并进入催化加氢柱,使CO、CO2转化成甲烷后用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进行检测,参照标样中各待测组分的含量与峰面积的比例,用外标法计算试样中CO、CO2的含量(mL/m3)。
5.2.5硫:按GB/T 11141方法进行测定
方法概要:试样与氧气混合裂解氧化,硫转化为二氧化硫,二氧化硫与三碘离子反应,用产生三碘离子所消耗的总电量来确定二氧化硫的量,从而算出试样中总硫含量。
5.2.6水:按国家标准(GB 7716)中附录A方法进行测定
被测气体通过测量元件时,气体中的水分被氧化铝层吸收,使电容量发生变化,以此测出水分含量。
5.2.7氢:按GB/T 3393方法进行测定
方法概要:将试样和标样分别注入色谱仪,并被载气带入色谱柱,使待测组分得到分离。用热导检测器进行检测,参照标样中各待测组分的含量与峰面积的比例,用外标法计算试样中氢的含量(mL/m3)。
5.2.8甲醇:按GB/T 12701方法进行测定
方法概要:将气态试样或经水吸收富集所得吸收液注入色谱仪,并被载气带入色谱柱,使待测组分得到分离。用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进行检测,参照气态或液态标样中甲醇的含量与峰面积的比例,用外标法计算出试样中甲醇的含量(mg/kg)。
6.安全、贮存、运输须知及应急处理
6.1毒性介绍:属低毒类
6.1.1 急性毒性LC(致死浓度)>8.6g/ m3 4小时(大鼠吸入)
6.1.2 高浓度时因缺氧而窒息,接触液体可以引起冻伤。
6.1.3 急性健康影响:中毒症状主要为头昏、乏力、直至意识丧失;皮肤、眼接触液体可以引起冻伤。
6.1.4 丙烯对人体侵入途径:以呼吸道吸入为主
6.1.5 工作场所职业接触限值
中国:MAC(最高容许浓度)未制定标准;
美国:TLV-TWA(时间加权平均浓度),ACGIH:单纯窒息性气体。
6.1.6预防方法:工作场所要求空气流通,便于丙烯气体扩散稀释。液态丙烯钢瓶应定期检查,以防发生事故。
6.2 安全操作要求
6.2.1操作人员要穿规定防护服、鞋和手套。
6.2.2工作环境,严禁明火、金属碰撞,严禁穿钉鞋,要使用防爆工具。
6.2.3槽车灌装时先要接好静电接地线。检查“三证”是否齐全。
6.2.4开、关阀门要缓稳操作,严格控制流速。
6.2.5产品管道输送时,首先系统要吹扫,氮气置换,O2含量分析合格(O2<0.5%)后才可输送。
6.2.6槽车容器要专用设备,灌装时要密闭进行,严禁超压和超装,容积≯95%、重量≯行驶证限量。
6.2.7经常检查氮封压力,物料应在氮封下储存。
6.2.8禁止撞击和震荡,要轻装、轻卸。
6.3 运输须知
6.3.1运输时要执行国家和地方政府有关危险品运输的规定,须有“危险品准运证”、“危险品车辆驾驶证”和“危险品押运证”,即“三证”。
6.3.2运输途中不准在明火地点或人多地段停车,停车时要有人看管 。发生故障或事故要开到人员少和无明火点的安全地方进行处理。
6.3.3槽车运输时有导静电拖线。
6.3.4要用专用槽车,夏天要有遮阳措施,防止阳光直射。
6.3.5运输车辆要备有二只以上二氧化碳灭火机和防爆工具。
6.3.6要按规定路线和规定时间行驶。
6.3.7押运员要随身携带“危险品押运证”。
6.4 储存须知
6.4.1储罐储存要有防火/防爆技术和喷淋措施。
6.4.2仓库储存时不能与氧气、压缩空气、氧化剂混存。
6.4.3瓶装丙烯仓库储存要通风,阴凉,仓温不宜超过30℃
6.4.4远离热源、火种,防止阳光直射 。
6.4.5储存仓库内的电器照明、风机等要用防爆电气,符合危险品仓库规范要求。
6.4.6桶装堆垛不可过高,应留墙距、顶距、柱距及必要消防通道。
6.4.7现场配有固定消防设施和喷雾状水装置,并要有小型二氧化碳、泡沫、干粉等灭火机。
6.4.8定期巡回检查。特别在高温季节要有温度、压力、液位等检查记录。
6.5 应急处理
6.5.1抢救人员进入事故现场必须穿防毒衣、裤和鞋,戴好防毒面具。
6.5.2泄漏处理:
1) 管道输出泄漏时,应迅速关闭上、下游阀门,切断物料来源。
2) 容器泄漏时停止进料,用泵转移物料,并将存余物料排入火炬系统烧掉。
3) 钢瓶泄漏,应移出库房,到安全地带处理,加强室内通风,尽快扩散。
6.5.3车辆运输途中发生泄漏时:要停在安全区域,并立即向“119”报警,划定警戒区,控制火种和无关人员进入,参加抢救人员要穿防静电服和鞋,(无防静电服时用水将化纤衣服淋湿),用消防水将漏出的气体驱散,防止聚集。
6.5.4火灾处理:
火灾时用雾状水隔离冷却,用二氧化碳、泡沫、干粉灭火机灭火。人要站在上风向。消防车要从上风向进入,并要在安全区域停车。严禁进入泄漏区域,防止消防车发动机热源引燃、爆炸。发生小火时可将火源扑灭;发生大火时,防止烧坏设备,引起更大火灾,用冷却水喷射着火源周围,不宜将火扑灭,让容器内的物料烧完为止,防止将火扑灭后,丙烯气体扩散遇明火引起爆炸。
6.5.5中毒急救:
迅速将病人转离中毒现场,转移到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畅通,一般可较快清醒。如呼吸、心脏停止跳动,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摩,直至送达医院抢救治疗。
6.5.6环境处理:
槽车、容器泄漏时,建议应急处理人员应戴防毒面具,穿防毒服、戴防护手套,防化安全眼镜。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合理通风,加速扩散。可用喷雾状水稀释。
6.6废品处理
根据国家和地方法规的要求处置。到当地环保、消防、劳动部门指定机构处理。
- 上一篇:龙湾政企共谱合成革产业发展新格局
- 下一篇:以高质量党建引领皮革行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