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鞋企遇瓶颈 助残心难圆
【中国鞋网】核心提示:近日,因为缺乏场地、资金不足,井研县一家专门为残疾人提供就业岗位的爱心鞋厂,不得不放弃来自仁寿等地的大量订单。而鞋厂老板李燕英也不得不拒绝新来求职的残疾人。是放弃,还是继续坚守?李燕英希望通过向社会求助,引起爱心人士的关注,帮助鞋厂渡过难关,让更多的残疾人能够用自己的双手打造属于自己的天空。
离去背影
催生她办厂之念
日前,当记者走进这家位于井研县城顺和街的爱心鞋厂时,工人们正忙得不可开交,他们工作认真仔细,脸上露出灿烂的笑容。记者发现,与别的鞋厂不同,在上班的区域内不仅多了几副拐杖,还有两位个子矮小的工人。
“厂里的工人全都是残疾人。”鞋厂老板李燕英告诉记者,她从事皮鞋制作近十年了,但真正想到开办残疾人皮鞋厂还得从五年前说起。原本李燕英和丈夫经营一家制鞋小作坊,靠夫妻两人自己做鞋自己卖鞋,过着平淡而幸福的生活。“五年前,井研县东林镇的一位残疾人拄着拐杖来我这里想学做皮鞋,当初我要收600块钱的学费,但他身无分文,最后他不得不选择了放弃。在离去的时候,我看到他无奈离去的背影,心一下子就痛了起来。后来想了很久,便萌生办一个残疾人皮鞋厂的念头。”李燕英说。
坚持不懈
终于办起了工厂
“要办一个残疾人皮鞋厂,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资金就是一个大问题。” 李燕英告诉记者,以前开的制鞋作坊只能养家糊口,家里根本就没有什么积蓄,要办厂只能向家人朋友借钱,结果遭到了所有人的反对。“办厂要的场地和工人宿舍怎么解决?工人平时的生活谁来照顾?一连串的问题接连抛向李燕英,而在所有家人中,李燕英的父母尤为反对,不仅苦口婆心地劝阻她,甚至以断绝父女关系来阻止她。“家人不理解,我便把我看到的事讲给他们听,他们最终被我感动了,还帮我筹集资金。”李燕英终于凭着自己的爱心和毅力,在2005年8月开起了这家残疾人皮鞋厂。
爱心助残
工厂像个大家庭
李燕英的爱心也帮助了不少残疾人从生活的阴影中走出来。井研县东林镇建设村1组村民刘龙泽11岁时,因为一时贪玩,得了风湿,最后好不容易保住了性命,却落下了再也长不高、全身脊椎坏死、上下牙齿完全并合的病根。从此,刘龙泽便辍学在家,用画画来打发无聊的时间。“但只是画画也不是办法,我得自己养活自己。”随着年龄的慢慢增加,刘龙泽感觉到,成人了还要依靠父母会让别人笑话。自尊心很强的刘龙泽主动来到鞋厂学做鞋。如今,35岁的刘龙泽不仅不需要靠父母养活,一个月上班能挣几百元,除了能向家里寄点钱外,还有多余的钱来买专门画画的素描纸和彩色笔。刘龙泽告诉记者:“我最大的梦想就是去学习制鞋设计,将来用技术回报父母,回报社会。”
现在鞋厂有11位残疾人工人,他们就像一个大家庭样充满了欢歌笑语。工人何述金说:“以前自己很孤独,现在出来认识了这么多朋友,我很开心,性格也变得开朗,人也变得自信了。生活在这里感觉非常幸福和快乐!”
缺乏资金
发展遭遇瓶颈
“现在我们有了一个简陋的场地,11位残疾工人便有了一个家。”看到残疾工人们重新找回了自信和快乐,即使是有再大的困难,李燕英也能笑着撑过去,但最近鞋厂的发展却遭遇到了瓶颈。
“最近仁寿、市中区等地的批发商在得知我们在生产皮鞋后,便主动联系上我们并下了上千双的订单,但因为生产没有上规模,只得忍痛将订单推掉,而我们也不得不拒绝新来求职的残疾人的就业要求。”李燕英告诉记者,鞋厂要发展,需要引进一条专业皮鞋制作流水线,这样可以容纳一百多位残疾人进厂工作。但由于建一条生产流水线需要很大一笔资金,所以迟迟没能落实。她盼望,社会上的爱心人士,能够出资帮助鞋厂渡过难关,把流水线建起来,让更多的残疾人能够像正常人一样用自己的双手打造属于自己的天空。本报记者 刘平 文/图
晚报时评
爱心闪耀着人性的光芒
李磊
有没有“爱”,决定了对待“残”的态度。其实,残疾人最大的痛苦不是自身的生理残疾,而是心理的痛苦。李燕英用她的爱心帮助了11位残疾人重新找回了自信和快乐,给残疾人们提供一份工作,让他们在劳动的过程中享受实现自身存在价值的乐趣。这种“帮”,发源于博大的爱心,闪耀着人性的光芒。虽然命运对残疾人来说是坎坷的,但他们的心灵却是完整和美好的。他们对生活、对事物有着美好的追求和向往;他们渴望得到温暖、得到关爱。因此我们应该用爱去为他们驱散阴霾。帮助残疾人是每一个有爱心的人义不容辞的事。
- 上一篇:鞋企力凯鞋业高管月薪1.2万降到770
- 下一篇:离职前起贪念 盗窃产品鞋被批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