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下晋江鞋再战欧美市场
江鞋出口再次面临关键节点
【中国鞋网】金融危机、贸易壁垒、来自亚洲其他制鞋基地的竞争,今年,晋江的鞋业出口面临着艰难的市场环境。今年上半年,晋江出口的情况如何?上半年市场是否萎缩?未来市场的走势如何?
日前,晋江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下称国检局)的一份统计数据显示,晋江上半年鞋类出口总量有所下降,但下降幅度并未如预期的那么明显,其原因主要在于欧盟市场的萎缩,但其他市场几乎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长。
国检局轻纺检验科科长陈乌桥表示,金融危机是鞋类出口总量下降的主要因素,但欧盟技术壁垒对欧盟市场的影响也不可小觑。
【现象】
发达国家仍是主要市场
据国检局统计,晋江今年上半年共检验出口鞋类25575批、7.57亿美元,同比分别下降13.17%和5.60%。
数据显示,上半年鞋类出口总量下降,主要的因素来自于欧盟市场的萎缩。“近年来,欧盟市场一直是晋江鞋类出口的第一大市场,今年上半年出口货值2.41亿美元,占出口总值的31.84%。因此,当与去年同期相比,出口欧盟货值下降12.58%时,晋江整个鞋类出口货值也就呈下降态势。”陈乌桥表示。
出乎意料的是,除了欧盟市场,其他一些地区的市场基本都呈上升趋势,特别是美国市场,上半年的增幅达12.38%。另外,中东、非洲、东南亚、日本分别增长了33.81%、13.39%、33.25%、13.08%。这些市场的出口额分别为美国1.06亿美元、中东0.60亿美元、非洲0.57亿美元、南美0.51亿美元、东南亚0.40亿美元、日本0.32亿美元、大洋洲0.19亿美元。
陈乌桥介绍,虽然今年上半年欧盟市场萎缩,但在晋江鞋业出口市场中,以发达国家为主要出口市场的特征仍旧比较明显,2009年上半年出口欧美货值占总出口货值的45.8%。从近十年来的出口情况看,欧美重点区域比重逐步加大,晋江鞋业出口市场从最初以欠发达地区为主发展到了发达地区占近半。
另外,近年来,晋江鞋业出口还呈现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益型”方向全面转变的良好势头。据国检局资料显示,近四年来,晋江鞋业出口数量虽然逐年减少,但是出口货值却持续上升。2005-2008年,出口数量分别为5.5亿双、5.0亿双、4.8亿双和4.7亿双,而出口货值分别为13.4亿美元、13.7亿美元、15.6亿美元和17.3亿美元。
【分析】
经济危机技术限制带来压力
众所周知,金融危机是由美国开始蔓延至全世界的,但今年上半年却出现了欧盟市场萎缩、美国市场反而增长的情况。
陈乌桥介绍,此前,欧盟的市场情况和美国的市场情况是比较近似的,都属于经济发达地区,出口这两个地区的鞋产品对晋江市场而言都属于高档产品,而对当地市场而言,则属于中低档、二三线品牌的产品。在经济危机的影响下,发达地区的消费方式发生了转变,“以往,欧洲人和美国人买鞋,可能是一次买好几双,用来搭配衣服,经济不景气的时候,他们可能就只买一两双了。”所以,经济危机直接导致了欧盟市场的萎缩。
至于美国市场反而增长的原因,陈乌桥认为,虽然金融危机是由美国开始,但其实去年才是美国经济最低迷的时期,今年的多项数据显示,美国经济已经开始复苏。去年美国受金融危机影响大,所以去年的基数低,今年美国经济开始复苏了,市场自然就出现了增长。
陈乌桥还提出了欧盟市场萎缩的另一个重要原因,主要是欧盟对晋江鞋类进口提出了更为严格的技术限制。例如,欧盟在限制富马酸二甲酯等有毒有害物质方面采取了更为严格的措施,禁止使用含富马酸二甲酯的防霉片等。“虽然这些规定晋江企业也基本能够达到,但是这需要一个过程,而在这个过程中,由于这些技术限制,晋江的鞋产品在欧洲遭受过下架。虽然到目前为止尚未反馈晋江企业遭受过索赔,但这种现象的发生,会打击欧洲客商对晋江产品的信心,从而导致他们转向其他鞋类出口国家。”
另外,陈乌桥分析,在一系列经济刺激方案的作用下,日本等原进口大国市场逐渐好转,经济不景气时积压的对鞋类等生活必需品的需求爆发,因此进口量出现了较大的增长;而随着中东、非洲、东南亚等地区国家经济实力的提升、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这些地区对鞋类产品在档次和数量上的要求都提高了,因此即使在全球经济形势不景气的情况下,其鞋类产品的进口量也保持了较高的增长率,对整个出口市场的稳定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总体而言,虽然今年上半年鞋类出口总量降幅并未如预期那么明显,但不少企业仍旧感觉“日子很不好过”。有企业坦言,“国外客商采购能力下降、客商拖欠货款的风险加大,导致了单量下降,甚至不敢接单,现在鞋类的出口,基本没有利润可言,很多企业都是养着工人,等待时势好转。”
对此,有业内人士分析,晋江中小型企业较多,以贴牌生产加工为主,直接与国外客商发生贸易关系的较少;自营出口所占份额较少,仅占不到四分之一,受外贸制约较大,使晋江企业在结算汇率、成交价格等方面缺少话语权,大量的成本上涨得不到转嫁。另外,晋江鞋类出口缺乏名牌,晋江出口鞋业的品牌优势尚未确立,在行业竞争力、行业风险等方面带来不少问题。
【建议】
集体应对成关键
陈乌桥坦言,晋江鞋类出口企业确实面临着发达国家设立技术贸易壁垒,成本优势逐渐缺失,利润空间萎缩,地区优势不再,尚未建立强势品牌等问题。
对于如何积极应对这些问题,陈乌桥认为,除了要不断关注欧美等发达国家对鞋类产品的最新技术要求,同时提高自身的研发能力和寻找新的环保替代材料,企业还要意识到,只有质量的持续提升才能使企业和产品立于不败之地。出口鞋类生产企业应实施产品质量自控能力建设,借鉴国际鞋类质量控制先进理念和经验,建立起完善的自控体系。“这就要求企业要熟悉本企业产品的生产关键要素及主要输出国家的标准和技术法规,识别和评估鞋类生产过程中潜在的化学和物理危害,通过危害分析建立科学合理的关键要素控制体系,全面掌握出口鞋类产品质量自控体系基本原理并能熟练应用。”
另外,陈乌桥还建议,鞋类产业尤其出口鞋类产业是晋江的宝贵财产,对晋江经济社会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晋江应该积极挖掘地区优势,保证出口鞋类产业稳步健康发展。可以借鉴温州客商“抱团取暖”的模式,大力发展第三方的行业协会,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在提高行业整体水平、统一对外(定价、反倾销)方面发挥主导作用。晋江鞋企只有共同面对外贸大环境不利的问题,摒弃相互间低价竞争、无序竞争的手段,才能共同提升晋江鞋类的档次和品质,实现产业升级。
- 上一篇:晋江流域童鞋“营销战役”升级
- 下一篇:蔡崇信豪赌估值30亿欧元的脏脏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