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皮革等产业双转移,仍要坚定不移
中国鞋网8月18日讯“市领导要亲自带队,到各地去帮企业招工。”昨日上午的党政班子联席会议上,刘志庚对应汪洋的讲话精神,要求全市全力落实,“扑下身子去解决转型问题”。同时他也强调,要克服产业转移给镇村集体收入带来的困难和影响,着眼长远,减少低素质劳动力,提高人均占有资源水平,引进高端产业和高端人才,提高城市人口素质。
产业转型:
结构调整力度不减
刘志庚说,全市上下要深刻认识到,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是一个充满艰难阵痛和利益调整的过程。
“只有坚定不移地推进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坚持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方向不变、目标不降、步子不停、力度不减,才能打造东莞的产业竞争新优势。”
对于当前遇到的转型难题,他说,可以考虑召开一次关于全市产业结构调整优质项目推进的现场办公会,对目前全市产业结构调整项目进行筛选,选择出一批重点优质项目,由市几套班子领导、各职能部门和相关的镇街现场办公,重点解决这些优质项目推进中遇到的困难。“明天就开现场会。”
招商引资:
重点引进造车造船项目
刘志庚称,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尤其是要充分筹备好最近赴欧洲和台湾的招商活动。
东莞要重点引进一批汽车、造船等重化项目,推动东莞产业适度重型化;重点引进培育LED路灯、OLED新型平板显示、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术、航空航天等一批新兴产业,增强东莞产业的后续发展能力。充分利用东莞的产业配套优势,重点引进一批像华为这样的国内外龙头企业和行业细分前三名企业。
推进“双转移”:
引导劳动密集型企业有序转移
虽然东莞受金融危机冲击很大,但刘志庚表示,推进“双转移”仍要坚定不移。他说,要加快东莞(韶关)、东莞(惠州)两个市级产业转移工业园建设和7个镇级产业转移工业园的整合优化,引导一些竞争力较差的劳动密集型、资源依赖型等企业或生产环节有序转移,提升城市资源环境人口承载力。
此外,东莞要加大职业教育培训力度,努力提供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匹配、与人力资源配置相适应的职业教育培训,不断提高劳动者的整体素质。
招工解困:
领导出马帮企业招普工
刘志庚称,当前有不少企业反映招工困难,技工不缺,缺的是普工。订单增加令人高兴,劳动力不足又让人忧虑。
“市领导要亲自带队到外地去帮企业招点工人。”刘志庚说,可以到对口帮扶的韶关、河池去招人,此外,东莞有一些干部在外地任市长、县委书记和县长,也可以考虑支持他们一下,把其所在地作为重点招工地,有多少是多少。
汪洋调研东莞后感触良多 妙语连珠:
看到了曙光 但天还没有亮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8月12日到东莞调研,对东莞的产业结构调整作了许多精辟的评价,并提出了新要求。
东莞市委书记刘志庚在昨日上午召开的市党政班子联席会议上传达了汪洋讲话精神,要求全市以行动加以落实。
不坚持双转移 城市素质永远在低端循环
“尽管压力比较大,尽管劳动力转移过程中会暂时影响镇、村集体和农民收入,但我们也要坚定地走下去。”
“不在这条路上走下去,将来可能也会有增长,但城市的素质永远都在低端循环。因为道不同不相谋,你低端人口多了,那高端人口就必然不进来,如果你城市素质比较高,研发人员就会在这扎根。”
汪洋要求东莞继续推进双转移。他认为,双转移对于东莞来讲,意义远远不止产业升级这么简单。只有坚持推进双转移,处于广州和深圳之间的东莞将来才能真正上档次。随之,城市素质提高了,营商环境好了,高端人才才会进来。
大朗已经被产业结构所调整
8月12日,汪洋在东莞调研的第一站是大朗。他对该镇的发展思路予以了肯定。汪洋去年也曾去过大朗,“如果今天不主动调整产业结构,明天就会被产业结构所调整”的论断,就是当时提出的。
“‘坚持引进、淘汰、转移、转型和升级有机结合,稳中求进,进退有序,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提升’这几句话比较符合实际,说明你们动了脑筋,不是秀才写的。”
“现在看来(大朗)已经被产业结构所调整了。”
天还没亮,太阳更没有出来
汪洋调研了厚街寮厦村的“退二进三”情况。汪洋说,东莞的技术改造投资增加了61.2%,这说明企业转型升级、自主创新的愿望强烈。
(厚街取得了很好的发展)“让我们看到了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的曙光。”
“但是,现在也仅仅是看到了曙光,天还没亮,更没有出太阳,大家还需要继续努力。”
- 上一篇:首届“皮界10万读者评品牌”活动结束
- 下一篇:以高质量党建引领皮革行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