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手机站

微博 |

我的商务中心

中鞋网,国内垂直鞋类B2B优秀门户网站 - 中鞋网 客服经理 | 陈经理 钟经理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鞋材资讯 > 新时期中国制革业的产业变局

新时期中国制革业的产业变局

2009-09-18 11:17:05 来源:俏皮网 中国鞋网 http://shoes.efef.com.cn/

    【中国鞋网】过去二三十年,中国制革业高速发展,今天,在环保和市场危机的双重挤压下,许多企业在生死边缘挣扎。转型、升级还是谢幕,这些问题目前还困扰着行业中的大多数企业。

    回顾以往,我们发现,制革业多年来盲目无序地大肆扩张,造成了严重的产能过剩和环保欠账,在政府的环保政策推动下,皮革新政接二连三地出台,搞得企业疲于应付。2008年,恰逢百年不遇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市场消费需求严重萎缩,再加上欧美的贸易保护和远东市场动荡,接二连三地打击,招招直击中国制革业的要害,沉默、低调、苟且偷生,成为制革业生存状态的真实写照。为了生存,不少偏远地区的小制革,不惜上山下乡,搞起了运动战、游击战。曾经一度被誉为“软黄金”的产业,如今却落得个无处安家的窘况。

    中国制革业的命运正面临空前地挑战,质疑、犹豫和不安笼罩整个行业。特别是制革行业被戴上“两高一资”的帽子后,处境更加艰难。好在最近国家政策的调整,又给中国制革业带来了一丝曙光。然而,不管怎样,中国制革业今后产业格局的大调整已是不可避免的了,从长远来看,中国制革业必将经历一次剧变,彻底地脱胎换骨,在解决了一切包袱和后顾之忧后,重新上路,这个过程最少需要5年以上的过渡期才能基本定型。在此,笔者仅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剖析,管窥之见,仅供参考。

    一、制革业是常青行业

    自从人类诞生以来,似乎就与皮革结下了不解之缘。在人类文明史记载中,早期人类就是以树皮、树叶和兽皮来蔽体的。在可预见的未来,只要还有人类活动,皮革就是不可或缺的,特别是皮鞋、皮包袋、皮衣、皮沙发、皮票夹、皮带等,已经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难以分离。现在,在汽车、军工、警用装备、劳保、航天、球类及其它运动用品等一些特殊领域,皮革因其特有的属性,被广泛地应用。近来,有消息指出,美国家庭装饰行业已经把皮革列入未来室内地板装饰用的新用材。所以说,皮革新的应用领域正在不断地被发掘和扩大,这一产品的市场生命力极其旺盛,并具有进一步拓展的潜力。在人类的社会经济活动中,尽管受各种可预见或不可预见因素的影响,一些产品的市场需求在特定的时期内会受到抑制,但一旦条件恢复,人们正常的消费需求也同样会恢复。所以,对于皮革业来说,皮革制品的市场需求很快就会恢复到常态,这是不容置疑的。

    正因为皮革制品的市场生命力是常青的,这就注定了制革业是一个常青行业。在世界制革业的现代发展史中,制革业先从欧美转移到日、韩,然后转移到中国台湾,后来又转移到中国大陆。过去,社会上曾经有一种片面的看法,认为这是制革业带来的污染问题难以解决,所以制革业才逐渐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

    其实,在今天看来,这是一种天大的误解。对于制革业这种劳动密集型产业来说,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这是资本向生产成本洼地转移的客观经济现象,不光是制革业,其它类似的劳动密集型产业都具有这一特征,如服装加工业等。更何况制革业的污染问题是完全可以解决的,这也是意大利、西班牙等西方发达国家仍然保留了大规模的制革业的根本原因。就连美国、日本、韩国、中国台湾、澳大利亚、新西兰、德国、法国、英国等,现在都还有一定规模的制革业。所以说,制革业的环保问题不是能不能解决的问题,而是有没有愿望真正去解决,和舍不舍得投入的问题。

    从这个意义上说,制革业的长期存在和良性发展并没有根本性的障碍。再者,制革业本身就符合循环经济的特征,是对畜牧业及农产品加工副产品的再利用,其加工过程又包含了复杂的生物、化学和物理知识,现在甚至把激光、数控等高科技知识都应用到了制革生产中,所以,现在的制革业也算是名符其实的高科技产业了。这一产业除了劳动密集之外,同时又是资本密集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如果要达到一定的生产规模和排放标准,其行业门槛还是很高的。

    所以,我们绝不能因为过去的无序发展,而遮掩这一行业的本来面目。

    我们当前面临的困境,就当是对过去无序发展的一种惩罚好了。在此,行业需要的是坚定制革业必将是常青产业的信念,市场常青,产业常青。只有没希望的企业,没有没希望的行业。所以,越是在困难的时期,我们越是要做一个有希望的企业。在大家都惶恐的时候,把握住机会,勇于作为,争取在产业的下一轮发展中抢得先机。

    二、成也政府,败也政府

    在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初期,随着人们的创业激情和国内外市场对皮革制品的需求集中释放,神州大地的小制革、小毛皮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出来,从而掀起了中国制革业二十多年来的高速发展,也就是在这短短二十来年的时间里,中国一跃成为全球首屈一指的皮革生产大国,皮革产量达到全球总产量的一半以上。形成了以浙江(温州、瑞安),广东珠三角地区(主要是广州、东莞、江门、佛山地区、惠州、深圳、珠海),福建晋江地区,四川成都地区,以上海为龙头的长三角地区(主要包括海宁、桐乡、江都、丹阳、宁波、扬州和上海青浦区等地),河北(辛集、蠡县、无极、南宫、枣强、肃宁),河南(沁阳、孟州桑坡、周口、漯河、开封、平顶山、许昌、驻马店、长葛白寨)等地众多相对集中的制革生产区,同时,山东、江苏、四川、广西、江西等地也都有一些比较知名的制革企业。在鼎盛时期,中国皮革及其相关产业从业人员达一千多万人,年产值突破4,000亿元大关,出口最高峰时年出口值约250亿美元,连续多年排在中国轻工业出口第一、第二的位置。原轻工业部行业管理司司长,现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副会长、中国皮革协会名誉会长徐永就指出:皮革行业是一个创富行业,哪里有皮革行业,就会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富裕一方百姓。然而,也就是从那时开始,由于改革开放初期大家一心想着发展经济,政府在环保方面并没有特别关注,很多地方甚至没有环境管理部门,基本上都是先污染后治理,放任一些小制革、小毛皮企业盲目发展,使制革行业的污染问题成了顽疾,以至于现在不得不下猛药救治。过去的过于宽松和现在的矫枉过正,使中国制革业的发展没能一帆风顺地健康前进。

    其实,从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起,制革业的环保问题就已经引起了政府的注意,各地政府相继完善了环境监管部门,但这些新生的部门,一方面由于业务不熟(当时环保方面缺乏必要的标准),另一方面,当地经济发展仍然相对落后,发展经济仍是首要任务。所以,尽管当时把制革企业集中到了一起,形成了制革生产区,但污染问题并没有解决。那些较大的国有制革企业,基本上都上马了污水处理工程,但这些工程基本上都是委托当地的环保部门一手设计建造的。一方面,由于设计不过关,治理效果差;另一方面,治理成本较高。所以,污水处理设施建好后,基本上都是摆设,环保部门自身也不好再去找麻烦。如此一来,造成了大量的浪费和不良的后续影响。再者,当时建造污水处理工程的投入和治理成本很高,而违规排放的企业,被环保部门抓典型之后,大多以轻微的罚款了事,从而造成了守法成本高、违法成本低的现象。

    此外,部分地区潜规则盛行,很多企业不会被查处,这使不少企业形成了侥幸的心理习惯。还有就是中国地域辽阔,各地在环保方面执行的政策宽松尺度也不一样,难免存在地方保护的现象,这些都严重阻碍了制革业的污染治理。而当时,皮革市场的竞争已相当激烈,部分民营制革企业已崭露头角,他们机制灵活,没有包袱,所以发展很快。相反,那些曾经呼风唤雨的国有制革企业,由于体制僵化、包袱重,再加上额外的环保工程支出,竞争力江河日下,最终导致大量国有制革企业倒闭。

    随着市场竞争的进一步加剧,优胜劣汰,客观上也造成上述提到的一些制革集中区,有不少目前基本上已没有制革活动了。

    到了新世纪以后,国家对环境保护一天比一天重视,监管得也越来越严。到2006年,国家在短短几个月内,出台了针对皮革行业的一系列新政策,被业界称之为“皮革新政”,主要涉及皮革来料加工贸易、台账保证金制度、出口退税率的调整等,这其中主要还是针对制革污染而来的,通过门槛的抬高来进行限制。以至后来把制革业列入“两高一资”的黑名单进行限制后,许多地方便以“环保一票定生死”来限制制革业的发展。特别是有些地方,一听说是制革项目,便马上不分青红皂白地“枪毙”掉,从各地方政府的产业发展规划方面,开始了对制革业污染处理问题的矫枉过正,这极大地影响了中国制革业的健康发展。到现在,由于遭遇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国家又开始对产业政策进行调整,可惜为时已晚,许多企业没有等到这一天。频繁的政策变动,已令很多企业难以适应,政策制订左右摇摆不定,也对产业造成了较大的伤害,不少企业已随风而去,这其中就有不少较具实力的大型外资制革企业。

    行业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指导,这符合世界经济的发展潮流。近年来,解决制革发展瓶颈的成功模式已基本明晰,那就是集中生产,集中治污,分级治污。或者辅以部分有规模和实力的制革企业分散生产,单独治理。甚至于将制革生产细化,分段加工,有针对性地治理。所以,近几年来,全国不少地方都开始出现了皮革工业园项目建设热,这些地方都打着承接沿海皮革产业转移的旗号,大张旗鼓地到沿海招商,然而,就笔者的观察来看,这里面仍然存在太多的隐忧。首先,就国内目前各地的制革工业园来看,几乎无一例外地都是由各地政府主导的,这本身并没有问题。关键是政府介入太深,以至于政府主导下的园区主管部门成了利益关联方,且不少项目都是长官意志决定的。特别是在当前全民招商的大背景下,不少项目都是为了完成招商任务而上马的,缺乏长远发展规划和根本性的制度保障。特别是目前各地政府官员都是几年一换届,新一任领导到任后,难以保证所上项目政策的延续性,甚至出现新任领导推翻前任领导项目的情况,从而导致跟进的企业被政府不同的政策所“绑架”,这种情况是企业最为担忧的。其次,一些较高级别的环保部门与地方政府形成了一定的利益博弈,在园区环保建设、生产许可证审批等方面,经常出现纠纷,最终使入园企业的利益成为炮灰。这些不正常的现象已客观出现,再一次令行业企业无所适从。

    以科学的发展观做好长远规划和制度保障,相关政府职能部门能依法行政、严格执法,是行业和企业最为期盼的。

    三、科技进步将推动制革业革命

    记得上个世纪末,圈内人士谈到环保问题时都认为:“在10年之内,环保从业者可能只能靠关系吃饭,10年之后,就只能靠技术吃饭了。”这是由当时的环保技术发展水平和行业发展现状及社会实情决定的。今天,国内制革技术和环保技术的进步,已经完全可以解决这一问题了,国家环保政策的大环境已容不得大家再应付了,所以,现在是制革行业切实解决问题的时候了。

    不过,过去那种先污染再治理的思路,显然已经走不通了。在制革生产过程中就解决污染问题,达到达标排放或零排放,已成为行业的新目标,而这一目标在当前技术水平下是完全可以实现的,国内外都已有成功的范例。有些还更进一步,在循环经济思维的启发下,做到了制革污水净化回收再利用,从废弃物中回收有用材料,变废为宝,不仅减轻了对环境的危害,还大大降低了治污成本,这是我们取得的可喜成就。

    除了上面提到的在现有制革技术水平下,制革污染问题完全可以解决外,科技工作者和行业专家,还在致力于制革技术新的革命,不断地研发出清洁的、对环境友好的皮革化工材料,研制出新的清洁化制革生产工艺技术,开发出一些节能减排的制革新设备,以及循环经济技术的开展等,尽可能地把制革生产中产生的、对环境有害的物质减少到最低,尽可能地减少治污成本。现代制革技术--铬鞣诞生已一百多年了,无硫浸灰、无铬鞣制、通过式浸染等一些更环保的制革技术已接近成功应用于大生产,我们期待这些新的制革技术革命成果,能尽早地广泛应用到现代制革生产中去。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的进步,必将会使古老、传统,同时又时尚、现代的皮革工业焕发新的活力。

    世界制革工业的发展,一直遵循着往生产成本洼地迁移的规律,这符合资本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的规律。目前,中国皮革业主要集中在经济相对较发达的沿海地区,随着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皮革业往中西部和其它相对欠发达的内地转移是不可避免的。同时,也有向其它发展中国家或地区转移的可能,如东南亚和非洲等地。

    但由于中国地域辽阔,各地区发展又很不平衡,而中国国内产业链和市场配套的完善度,是当前任何其它国家和地区在短时期内难以达到的。因此,只要我们坚持科学发展观,各地针对当地的实际情况,做好科学长远的发展规划和制度保障,把好有效的制革项目建设,环保设施先行的关键,避免制革业的转移就是污染转移的老套,那么,制革业优先在国内不同地区之间转移,则是一定的,并能持续健康地发展。以中国疆域之辽阔,地区发展差距之大,制革业在中国健康发展至少还有50年的黄金时间,甚至上百年都不会往其它地区迁移。

    即使迁移,这种迁移也是渐进的,是随着经济和市场发展变化有序进行的,是难以靠行政力量武断地进行强制迁移的,否则,对整个行业产业和经济发展,都只能是一种新的伤害,我们一定要遵循经济发展的基本规律,切忌对自然规律施加主观想象和长官意志。制革业是整个皮革产业链的基础行业,留住了制革业,也就留住了整个皮革产业链,这样坚持长期发展下去,假以时日,我们才能成为名符其实的世界皮革强国。政策制定者一定要吸取教训,做好科学长远的产业战略规划,而不能总是左右摇摆,给行业产业造成太多的硬伤。

    在关键时刻,行业上下要团结一心,摒弃短视和简单粗暴的观点,既要学会客观、冷静、科学务实地解决问题,又要保证产业的长期健康发展,这才是促进行业发展的根本。而各地制革工业园的建设,也应该摒弃投机心理和急功近利的做法,一定要扎扎实实地搞好环保工程建设,解除入园企业长远发展的后顾之忧。当地政府在做好产业长远规划的指导和监督之后,应尽可能地不插手工业园的实际管理,经济问题只有在市场体制下才能科学合理地解决,如果政府与民争利的气氛太浓,最终只能是对项目和产业造成更大的伤害,其结果也会与我们的初衷背道而驰。

在线咨询

姓名
电话
留言

快捷留言

  • 请问我所在的地方有加盟商吗?
  • 我想了解加盟费用和细则。
  • 留下邮箱,请将资料发给我谢谢!
  • 我对加盟有兴趣,请迅速联系我!
  • 我想了解贵品牌的加盟流程,请与我联系!
  • 请问投资所需要的费用有哪些!
中国鞋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第一时间与我们联系,谢谢!也欢迎各企业投稿,投稿请Email至:403138580@qq.com
我要评论:(已有0条评论,共0人参与)
你好,请你先登录或者注册!!! 登录 注册 匿名
  • 验证码:
推荐新闻
热门鞋业专区
品牌要闻
品牌推荐
热度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