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苏里斯克经贸合作区半成品鞋出口一枝独秀
中国鞋网12月17日讯,分布于这条经济带上的18个境内经济开发区,与境外的3个园区交相呼应,如同一颗颗异彩纷呈的珍珠串成的项链,借势黄金通道构建对俄合作产业链条,正在日益吸引来各方资本的追逐
目标
到2015年,哈牡绥东对俄贸易加工区规划区域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600亿元以上,财政收入突破340亿元,年均增长20%以上。对俄贸易额达到330亿美元,年均增长20%以上。
自哈尔滨沿滨绥铁路、绥满公路一路向东直抵中俄边境的绥芬河、东宁,进而延伸到俄罗斯滨海边疆区的符拉迪沃斯托克港,哈牡绥东对俄贸易加工区——一条中俄经贸合作的新经济带正在黄金通道上隆起。
布局 规模化差异化产业集群
小城东宁,面积仅7000多平方公里。就是这样的弹丸之地,创造了在金融危机背景下举办2000个展位展会全部招满的奇迹。今年首届中俄(东宁)机电产品展销洽谈会,云集了国内150家大型汽车、轿车、工程机械厂商,120家来自俄罗斯、乌克兰、哈萨克斯坦、蒙古的采购商和生产企业,签约额达7.1亿美元。
底气何在?洽谈会的“基础”就是中俄机电产业园区,中国重汽等国内大型汽车生产企业的产品就是通过这个产业园进入俄罗斯市场的。
据洽谈会的主办方华信集团副总经理吕伟国介绍,中俄机电产业园区是东宁县扶持的重点项目,一期工程由华信集团建设的中俄(东宁)机电产品展示交易中心,占地面积6万平方米,分七大交易区,并设有售后维修服务站,境外客户服务中心,国际、国内产品报价服务中心,交易结算中心和培训中心,该中心已在中俄两国机电商会立项。
我们交易中心在对俄的机电贸易方面已经有了成功的体系,拥有覆盖全俄的256处销售服务网络。吕伟国颇为自豪。
依托机电产品展示交易中心,东宁精心打造机电产业园区。如今,东宁经济开发区已初步形成机电产品产业链条,并有多家企业入驻。延伸产业链条,向产业集群方向迈进,打造中俄沿边“机电城”,让机电产业逐渐成为拉动东宁及全省对俄经贸发展的骨干“大品种”。这是未来的发展前景。
东宁经济开发区,仅仅是哈牡绥东对俄产业链条的一粒珍珠。
省商务厅对俄合作处处长于德辉介绍,我省在规划中把特色园区建设作为牵动哈牡绥东对俄贸易加工区发展的载体。哈尔滨段10个园区,牡丹江段8个境内园区,力图构建优势突出、特色鲜明、整体协调、差异化发展的园区新格局。
如今,分布于这条产业带的18个园区各有特色,各有优势,正在形成产业集群效应:松北对俄经贸科技合作园区以对俄出口加工基地和农业机械装配产业为主,已完成投资10.43亿元,进入园区企业34户,园区主营业务收入实现3亿元;宾西经济开发区以建材、木材、家具和农副产品加工为主,前三季度实现对外进出口2149.92万美元,实现对俄进出口187.42万美元;以家电生产为主的绥芬河海都机电城粗具规模;宁安对俄果蔬物流园区基础设施全面开工;穆棱下城子开发区闽台综合科技产业创新园启动建设……
蓄势 企业安营扎寨转型挖金
12月11日,正是隆冬季节,当记者来到位于松北区的东金沃尔公司时,却看到一片热火忙碌景象。该公司与白俄罗斯企业关于农业机械方面的合作正在紧张推进中。董事长张大军介绍,白俄罗斯是农业机械生产大国,无论是生产能力与科研能力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我省拥有广大的农机市场,开展农业机械合作可谓双赢之举。适逢省里打造哈牡绥东对俄贸易加工带,打造优势产业集群,这让东金沃尔有了大动作开展与白俄罗斯农机合作的决心。
哈洽会期间,白俄罗斯驻华大使托吉克与省及哈市领导进行了洽谈,表明了白俄罗斯农机生产企业到黑龙江投资的意向。
其后,东金集团的引进白俄罗斯农机合作可谓紧锣密鼓:7月13日,双方签订了意向性合作协议;9月22日至28日,应白俄罗斯政府邀请,哈尔滨市政府代表团一行7人赴白俄罗斯就投资合作事宜进行洽谈,东金公司达成三个合作协议;目前白俄罗斯戈梅利公司已将2台KCK-600型青贮收割机运抵哈尔滨,用于产品展示,并派代表团近10人到哈尔滨就双方注册合资企业及建立合资厂有关事宜进行详细落实,预计明年3月可进行生产;明斯克拖拉机厂与哈尔滨东金的合作也正稳步推进,并派3名专家来哈进行技术交流,规划生产车间、确定零部件供应,安排明年生产计划。
政策明晰、商机显现,哈牡绥东对俄贸易加工区的适时推出,给处于转型期的外贸企业打开了新的出路。
依托在俄的销售渠道,将从国内采购的相关产品销往俄罗斯及独联体国家,这是省内对俄贸易传统的“作业流程”。如今,这一流程已被大大延伸:一些俄贸企业纷纷进入生产领域,也有越来越多的对俄加工制造企业开始进入对俄贸易领域。
过去一直只做对俄机电贸易的罗克代斯公司老总王福贵,如今在哈尔滨开发区内有了自己的厂房,开始生产专门对俄出口的机电产品。多年的对俄贸易,使罗克代斯公司在俄罗斯等十几个独联体国家拥有120多个客户,目前公司面向俄罗斯、覆盖独联体国家的设备安装、配件供应、售后服务平台已经搭建。眼下,公司在俄罗斯的2000平方米的数控机床组装厂也正在建设当中。
从初级合作向产业合作转移,哈牡绥东对俄贸易加工区,让企业家们敏锐地捕捉到了机会。他们正在改变以往分兵作战、低水平重复、以小额贸易为主的分散经营方式,针对俄罗斯市场需求,依托哈牡绥东区域内各县市蓬勃发展的对俄贸易加工园区的政策、地缘和资源优势,加速规模化、产业化,用产品和实力拓展对俄市场,从对俄边贸“中转站”走向精深加工的最前沿。
寻机外来资本瞄向特色园区
12月9日,浪潮集团与绥芬河综合保税区正式签订入驻协议,成为首家入驻的国内企业。截至目前,已有100多家企业前来保税区考察,准备入驻投资。韩国釜山港湾公社、联想集团等国内外大型企业集团,多次来此洽谈,待“七通一平”完成后,将入驻保税区。同时,保税区还与上海外高桥保税区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与昆山富贵集团、中国沪光集团有限公司、福建五夷通集团、韩国釜山港湾公社签订了入区协议,签约总金额7.8亿元。与澳门中国边境贸易物流有限公司签订了投资框架协议。
异军突起的哈牡绥东对俄贸易加工区,因产业集聚效应及各项优惠政策吸引了更多资本入驻。来自全国各地的资本通过不同路径直奔同一个主题——掘金。
“中国家具看广东,广东家具看东莞”,这个拥有2000多家具企业的“中国家具之都”,正被能源和交通运输价格提高、原材料供应紧张及用工成本增加等因素所困扰,部分有实力的企业纷纷开始寻求原料地或产业转移的跳板。当记者走进位于穆棱经济开发区的东穆木业公司时,蓦然发现,这个由多家东莞家具企业投资过亿元的东莞家具城已成为“全东莞2000多家家具企业的共同资源”。
与此同时,绥芬河的大亚林业,海林的宜家林业、大自然地板等企业都是南资北来,依托哈牡绥东的区位优势,在转型升级中解决自身原料供应、控制原料成本等问题。
在牡丹江富通汽车空调有限公司,浙江温岭立华公司用部分生产设施建起了一条汽车空调配套生产线。这家在哈牡绥东经济带成长起来的企业,以生产成本低、市场反应快而成为总公司的“摇钱树”,比原来在浙江生产同类产品更加有利可图。
抢抓南方资本转移机遇,哈牡绥东经济带各城市也开展了富有成效的招商引资工作,先后组织加工区企业赴上海、浙江、广东、福建以及俄罗斯、日本引资招商。目前,境内18个园区共入驻1249个项目,其中,全国食品加工龙头企业江苏雨润集团计划总投资10亿元,已经实现基础设施投资1670万元,到位资金7200万元。加工区的迅速发展也吸引了俄罗斯大企业、大财团在中国尤其是边境地区投资意愿,乌克兰新比阿斯-法尔马公司投资近3亿元,在海林经济开发区建设抗肿瘤药和抗癌药基地。
延伸工业园建到俄罗斯
在金融危机及俄罗斯政策调整双重影响下,中俄贸易大幅下滑。记者采访时却获悉,境外园区乌苏里斯克经贸合作区的半成品出口却一枝独秀,同比增长60%。
说起境内外园区互动的好处,东宁吉信工贸集团老总崔龙吉最有发言权,俄罗斯轻工产品匮乏、市场巨大,但去年的仓库扣货事件和今年的莫斯科大市场关闭事件,充分表明了俄罗斯政府打击灰色清关的决心,凭借以往的贸易方式进入俄罗斯市场举步维艰,而我们园区内的企业都注册了俄罗斯工厂、注册了俄罗斯商标,一切生产经营程序都符合俄罗斯的法律、法规,有效规避了风险,完全不受打击灰色清关政策的影响。在大市场扣货事件中,合作区厂家的产品凭借园区的生产证明、质检单和运输证明,一周内就全部取出了货物。这种绝对的优势吸引着国内南方企业纷至沓来,源源不断地到园区考察。新入驻企业不断增加,今年以来已有兴特、荣光、博伟、名鸟皇四户制鞋企业入园投产,还有瑞邦纸业、华罗鞋业、阳光鞋业、鑫尔泰鞋业等四户企业签订了入园合同,正在采购设备,组织人员。合作区原有企业也不断扩大生产规模、增加生产线,合作区发展呈现蒸蒸日上的景象。
境内外园区互动,利用“中俄”、“俄中俄”、“俄中外”的跨境加工方式,“哈牡绥东对俄贸易加工区”触角延伸到境外。目前,境外特色园区——乌苏里斯克经济贸易合作区和华宇经济贸易合作区建设都在积极推进中,共有21户企业入区,主要从事轻工、机电产品加工和农业开发。乌苏里斯克经济贸易合作区已经通过国家商务部、财政部确认,是国家批准的六个境外经济贸易合作区之一。东宁县也尝到了甜头,今年前9个月,该县靴零件出口增长幅度为48.3%。这种增幅,主要是境外两个园区(俄乌苏里斯克经济贸易合作区和十月区华宇工业园)13户制鞋企业所需生产部件的出口拉动。
省商务厅对俄合作处处长于德辉这样评价,境内外园区的互动,可以保证我们进出口货物更加通畅,更加便利,更加降低成本,这样就能使区域进出口特别是对俄经济贸易合作上升一个新的档次,上升到一个新的水平。
对于这个说法,省社科院东北亚研究所研究员、省政府重大决策专家宋魁表示认可,原来我省对俄贸易以商品贸易为主,往往是挣点差价和手工费,没有形成自己的产业链。而加工园区拥有的是国内外两个资源,优势可以互补,还可以将加工园区的产品通过俄罗斯运往日本、韩国等国家,形成完整产业链条。特别是在国际市场变动的情况下,应变能力将大大提高。另外,加工园区还将带动黑龙江本地的产业发展,像旅游业、会展经济等都会随着加工园区的成熟而变得火热。
“我想这个地区将来会成为东北亚地区一个最活跃的热点地区,而且通过这个合作应该是达到互利共赢,不仅对地区发展有利,进而又能带动整个东北亚地区的合作和交流。”宋魁这样评价。
展望这一前景,可以预见,随着哈牡绥东对俄贸易加工区的不断发展,来自不同地域的强大资金流将沿着中俄经贸黄金通道,在这个新崛起的对俄合作经济带中,澎湃地涌动……
- 上一篇:政府政策支持 成都鞋企抓住东鞋西移机遇
- 下一篇:蔡崇信豪赌估值30亿欧元的脏脏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