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复苏,民营鞋企蓄势待发谋突围
中国鞋网03月25日讯,2008年发生的金融危机让民营鞋企苟延残息延续至2009年,那么2010年对于民营鞋企而言定会是不平凡的一年。时至今日,众多民营鞋企就已经在为实现企业蓝图击锣奋鼓,过去传统的营销手段已渐显颓势,鞋企转型升级渐趋明朗,而也正是基于鞋行业的竞争空前激烈,民营鞋企的服务意识也开始苏醒。与此同时,政府出台的一系列优惠政策对于民营的支持力度增大,民营企更是蓄势待发。
然而,受部分急功近利、声名狼藉的同行所累,民营鞋企成为声讨声不断的众矢之的。泉州许许多多三线运动品牌,是和安踏同时启程的,然而今时今日无法相提并论,但是它们背后的老板大多“耿耿于怀”。于是,这些品牌拼了命要往中端市场去挤,可能是为了生存,亦可能是因为“尊严”。但是商业世界很残酷,有限的投入与策略,之于异常激烈和拥挤的中端体育用品市场,它们努力的结果是——品牌力上不去,市场不认可,经销商不买账。
很显然,企业要发展,靠的就是不断奋发进取的态度,成绩终究会变成历史,或载入史册,成为发展的推动力。在市场转变的关键时期,特色鲜明的鞋企想站稳脚步、快速发展,必须回归制鞋行业的本质,树立产品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品牌地位,求取长远发展。而依靠差异化获得成功的案例比比皆是,根源就在于差异化能够帮助企业在消费者脑海中记住某个品牌,核心就在于鲜明的、差异于别人的品牌定位和形象。继安踏崛起之后,同城的特步、德尔惠依靠不同于专业运动定位的时尚、娱乐路线,快速在中国市场站住了脚跟,特别是特步;2005—2007年,KAPPA品牌同样凭借区别于世界领先的耐克、阿迪的专业体育定位,用时尚路线打天下,取得巨大成功打造出了影响力。对于民营鞋企而言,我们也可借鉴成功鞋企的战略决策。笔者认为通过以下几个手段大力建设或能改写局面。
其一,必须积极创建自主品牌,增加产品附加值,满足不同市场的需求,以优良的品质树立形象及品牌信誉度,以科技创新引领企业进步,摆脱以价格优势为主要占领市场的手段,提升竞争能力和市场地位。其二,加大终端店面建设的力度。门面是企业对外宣传产品及展示品牌形象的最佳窗口,民营鞋企要从品牌风格、展示面积、形象规范化等方面对终端建设提出要求。其三,无微不至的服务理念、合理的价格都是成为消费者肯定鞋企的一个标杆,引入先进的制鞋设备和持续引入的技术精湛的人才也在逐步扩大其自身的实力,缩小市场的供需差距,以保充分的货源满足终商的要货需求。
民营鞋企除了要不断壮大自身实力之外,当然也要增强抵御外部风险的能力,应该充分了解和掌握市场规则,相信在专业、精细、全面的战略计划的指导下,鞋企将以提升自身内部能力与抵抗外部风险能力而不懈努力,在市场上占据强有力的竞争位置!(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鞋网)
- 上一篇:南方鞋企开拓东北市场遭遇瓶颈
- 下一篇:蔡崇信豪赌估值30亿欧元的脏脏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