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鞋店老板拜师学营销管理
中国鞋网8月25日讯, 郑老板在深圳第一批开始做布鞋专卖生意,深圳商报5年前报道了他的布鞋店开张的故事,5年后他再把经营起伏呈现给读者。
开门火爆:全国找货源
郑老板的华强北女人世界店是2004年12月开的,专门出售一些北京品牌布鞋。由于感觉市场不错,2005年初,郑老板开了第二家“北京布鞋”店,选址在梅林家乐福对面。
开店之初,货源成为郑老板操心最多的事。先是上网搜集资料,广发信息,后来他专门多次上北京遴选厂家。
经过一番了解,郑老板慢慢知道了一些行业“内幕”:有不少北京布鞋经销商在北京注册了公司,自己并没有生产厂家,而是从北京周边数不清的小作坊里采购布鞋再转手卖。最终他挑选了两家建厂历史悠久的国有企业的鞋作为主销品牌。同时选择了两家老字号品牌“内联升”、“步瀛斋”布鞋少量款式放在店里,主要用来提升鞋店的档次。天津老厂家生产的,质量也不错,郑老板怕顾客说自己挂羊头卖狗肉,只采购了一两款新娘鞋。
扩张之路:败走巴登街
货源问题基本解决。两家店顾客盈门,最远的有从龙岗专程跑到梅林买鞋。2005年中,郑老板盘算:至少还要在南山、罗湖各开一家店。
不久,他找到了巴登街靠近岁宝百货商场的一处商铺。这似乎是一处非常理想的地段,附近有公务员小区,台湾花园等小区的居民消费能力也比较强,而巴登街的商业氛围浓厚,人流量也非常大。可是,让郑老板想不到的是,生意非常清淡。8个月,损失14万元,关门走人。
痛定思痛:报考营销师
为何失败?郑老板现在能说上原因。大凡接受布鞋、尤其是高档品牌布鞋的消费人群,除了认可它的舒适外,还与传统文化沾点边,认为它有一定的文化底蕴。这就决定了布鞋专卖店的选址,一定要和特定的消费人群对应起来。
梅林店附近几个小区居住的多为公务员,同时辐射北环路以南的几个大型社区,多是自住居家型的消费者,消费人群有一定的购买力,有一定的文化素质,同时,客源相对稳定。这是梅林店自开业就保持一定销售量的主要原因。
而巴登街附近小区房屋多用于出租,流动人口多,布鞋不好卖。
巴登街一战,让郑老板痛定思痛,决定好好学习,郑老板报考了高级营销师学习班。
多家争斗:难逃价格战
在郑老板的大本营梅林片区,2008年前后曾经上演一场布鞋专卖店的明争暗斗。
梅林总店附近,两条平行的街道上,前后开过五六家店。当时店里的营业员非常紧张,向郑老板反映情况:说对手一会搞促销“买一送一”,一会又打折,不少老顾客问他们为什么没有优惠。郑老板很坚定地告诉店员,明码实价不打折,他们要拿价格做文章,就让他们搞去。
几个月过去了,有人倒下了。有价格的因素,也有其他原因。但是,梅林店的势力范围内,一家叫“漱芳斋”的店存活下来。“漱芳斋”不仅卖布鞋,还卖旗袍、钉珠手袋等。
诚信经营:留住老顾客
在与记者的谈话中,郑老板提及了一件往事。他的店承诺只要鞋子没有穿过,任何时候都可以来换。
有位老太太,丈夫腿脚不便,有一次和儿子在店里挑选鞋子的时候,她随口说起,前一年买给丈夫的鞋不合脚还放在家里没穿,郑老板正好在店里,他对老太太说那你可以拿来换。过几天,那位老太太真的把鞋拿到店里来了,店员按老板吩咐给老太太换了鞋。老太太很开心。
眼下,郑老板仍打算守住这两家老店,经过多年精心经营,他有信心留住老顾客。
- 上一篇:企业口碑营销应用提升品牌价值
- 下一篇:2万多双爱心童鞋,一路向西 温暖进西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