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新市皮革产业基地强势崛起
【中国鞋网-鞋材辅料新闻】前言
仅一年左右时间,一座现代化的皮革产业基地在阜新市清河门区境内强势崛起!
从规划、动迁到基础设施建设,从招商引资再到一个个项目落地、开工,每一项几乎是脚跟脚地同时推进着,阜新市委、市政府,清河门区委、区政府和产业基地办公室的领导同志们,用他们务实高效的工作作风创造了“阜新速度”!
2009年5月8日,阜新皮革产业基地从领导者的深思熟虑中正式进入了阜新百姓的视野。按照省委、省政府实施“突破辽西北”战略和打造产业基地的部署,阜新市委、市政府作出举全市之力打造皮革产业基地的决定。这项工作得到中国轻工联合会、中国皮革协会等单位,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省委、省政府将皮革基地批准为省级开发区,并明确为全省发展皮革产业的唯一基地。中国轻工联合会、中国皮革协会将基地确定为全国首家“承接转移·中国制革示范基地”。
政府和行业协会的强力推进,成为阜新皮革产业基地快速建设的有力保障。前后仅一年时间,基地在基础设施上,一期征用的2500亩建设用地便达到“七通一平”,一期日处理万吨污水的处理厂已建设完成。而在项目招商方面,更是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加速度,签约入驻企业达41户,总投资45.65亿元,企业达产后可实现销售收入109.4亿元。其中,上海富国、山东德元等25户企业已开工建设,总投资28.79亿元,企业达产后可实现销售收入102.5亿元。
核心提示
■无中生有,变不可能为可能。缺乏工业基础,没有人才和技术上的优势,但通过大胆解放思想,善于寻找空白点,照样能创造奇迹,孕育出属于自己的“经济版本”。
■有中求优,变冷地为热土。不断拓宽视域,把潜在优势尽可能彰显、放大出来,营造出最佳软硬环境,方能形成招商引资“洼地”,迅速将区位、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一项产业托起一座新城。以产业化带动城市化,通过产业和城市同步升级,加速实现经济转型和城市转型,以造福一方,让百姓真正享受到改革发展新成果。
“无中生有”——皮革产业基地平地拔起
在苞谷金黄、果实沁香的季节里,位于清河门区境内的阜新皮革产业基地,一片繁忙。在这本是一片山野的田地间,一座座漂亮、气派的充满现代气息的厂房在“无中生有”中拔地而起。
9月26日,记者专程来到皮革基地,立刻被工地上的火热景象吸引了。基地里随处可见工人们忙碌的身影。在富国皮革工业(阜新)有限公司厂区里,十几名员工端着焊枪紧张地做着厂房吊装的结束收尾工作,只见焊枪过处,一道道耀眼的弧光闪过。上海富国集团阜新皮革项目投资8亿元,是截至目前阜新皮革产业基地最大的利用外资项目。其中项目一期总投资4500万美元,占地450亩,年加工标准牛皮360万张;二期年加工羊皮240万张、猪皮350万张项目。计划在今年10月底投产运行。
上海富国阜新皮革项目,只是阜新皮革产业基地快速发展建设的一个缩影。阜新皮革产业基地规划面积10平方公里,将内设制革加工区、革制品加工区、商贸物流区(革制品展销交易中心、原料皮市场、辅助材料市场、保税加工区)、中心商务区、动力及污水处理区、职工居住及商业服务区等六大功能区。分二期实施,投资约140亿元,最终形成3000万标张制革加工能力及相应革制品产能,生产企业总户数达到约300户,每年实现本地贸易及产品销售额约960亿元,GDP约342亿元,税收约75亿元,为社会提供约16万个直接就业岗位。目前,投资5.6亿元的阜新皮革产业大厦及中心商务区、阜新皮革产业基地职工公寓、阜新北方皮革交易中心和阜新北方原皮物流中心4个配套服务平台项目在皮革产业基地陆续开工。
记者置身于这沸腾的建设现场,感受到的是,沉寂了多年的黑土地正开始展现出皮革工业的辉煌。感受到的是,奋而思进的阜新人已找到中国北方最大的皮革产销集散地的新感觉。
在一没有人才和技术优势,二没有工业基础的情况下,要建起一项大产业来,可谓天方夜谭。然而,阜新人就是不信邪、不服输,就是要创造出一个神奇、神话,创造一个“无中生有”发展经济的奇迹。
阜新人在发展壮大城区经济,加快“突破阜新”的实践中,对“无中生有”四个字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和体认——无明显优势、缺少必备工业基础、“无依无靠”,更加迫切需要确立新的发展思路,创新“无中生有”的模式,以孕育出属于自己的“经济版本”,从而带活一地经济,富裕一方百姓。 “无中生有”,是“没有条件创造条件”、“变不可能为可能”的新时期内涵和实践诠释。
阜新变“无”为“有”,孕育出皮革产业这项属于自己的 “经济版本”,首先得益于省委、省政府对皮革产业基地建设高度重视和支持,得益于国家行业协会的关心和支持。正是政府和行业协会的强力推进,成为阜新皮革产业基地建设顺利开展的有力保障。
同时也是阜新人敢于解放思想、谋求发展、审时度势的结果。他们看到了目前东北和内蒙古东部地区制革生产基本空白,同时,临近的日、韩等国制革产业日趋萎缩,这些区域又是皮革制品的主要消费地区。阜新地处这个区域的中南部,是蒙古族等少数民族集聚区,自古就有制造皮革和喜欢皮装、皮靴的风俗习惯,发展皮革产业在本地就有广阔的消费市场。以阜新为基地发展皮革产业可以辐射上述区域,市场潜力巨大,区位优势明显,抓住阜新就是抓住了东北亚市场。
阜新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皮革产业基地建设,不但批准成立阜新皮革产业基地办公室,同时专门抽调 75名专兼职人员充实到皮革产业建设管理办公室各部门。清河门区委、区政府“一套人马,两张牌子”,实现一体化办公,采取“白加黑”甚至“5+2”的工作节奏,按照“规划、建设、招商、征地”四同时的原则,全力推进基地建设。他们积极“走出去”、“请进来”,开展一系列主题招商、组团招商和定点招商等招商引资活动,使基地招商引资工作成效突出。到目前,基地已签约入驻企业达41户,总投资45.65亿元。一批企业也正在争相进驻。
“有中求优”——最佳投资环境让基地变“热地”
加快阜新皮革产业基地建设,恰逢其时。阜新人正用自己真挚的诚意和热情的服务,营造出最佳的投资软硬环境,使这里成为了投资热土。
阜新是国务院确定的首个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试点市和全国循环经济试点市,是国家和省实施老工业基地改造振兴、沈阳经济区、“突破辽西北”重要区域,享受国家和省诸多优惠政策。省政府对皮革产业基地建设高度重视,明确为辽宁省发展皮革产业的唯一基地。而且,中国轻工联合会、中国皮革协会将其确定为全国首家 “承接转移·中国制革示范基地”。中国皮革和制鞋研究院与阜新市签订了《市院合作协议》。同时阜新市委、市政府还将皮革产业作为全市经济转型的支柱产业,制定了皮革行业国内最优惠的招商引资政策。政策全国最优,政府强力推进,确保了阜新皮革产业基地建设顺利开展。
阜新公铁海空交织,交通方便畅达,为皮革基地发展建设提供了前提保障。阜新是辽西、蒙东地区的重要交通枢纽,是连接东北和华北的第二条重要通道。具有通往北京、沈阳、锦州、大连等地的高速公路,高速公路清河门出口距阜新皮革产业基地1.5公里;大郑、新义铁路贯穿全境,清河门火车站距基地仅1公里,正在建设的京沈高速铁路客运专线通车后阜新到北京的车程只需1小时50分钟,阜新到沈阳只需30分钟;基地距锦州港直线距离69公里、距大连港430公里、距营口港220公里、距天津港604公里;距锦州机场110公里,距沈阳桃仙机场190公里。
阜新原皮资源丰富,原皮品质优良,完全满足企业需要。东北及内蒙古东部地区是我国畜牧业发展的主要集聚区。 2008年东北三省及内蒙古东部地区猪、牛、羊饲养量分别为4335万头、1725万头、4045万只,出栏量分别为5730万头、908万头、3394万只。与此同时,经过品种改良和饲养方式的改变,上述地区的原皮质量明显提高,完全可以满足基地生产企业的需要。另外,基地企业还可以从锦州、营口、大连、天津港进口原皮。
同时,阜新水力资源丰富,供水能力充裕。基地供水的主要水源是大凌河和白石水库,大凌河年均净流量为8.82亿立方米,白石水库目前平均蓄水量为7.8亿立方米。为基地供水的大凌河水源目前日供水量为5.5万吨,途经基地的“引白水源”每日可为基地供水5万吨以上,两个水源完全可以满足基地用水需要。另外,大凌河水系支流的汤头河、细河、清河环绕基地,通过截潜水源井等工程措施,每日可为基地供水1.5万吨;“引白”水源二期、三期工程和区域内的矿井水源开发利用等可为基地发展提供充裕的备用水源。
阜新能源优势显著,保障生产需求。阜新是以煤电著称的老能源基地,阜新皮革产业基地内有装机容量60万千瓦的阜新金山煤矸石热电厂,年发电量为37亿度,基地内已有4万千伏安的变电所一座。阜新金山煤矸石热电厂为热电联产型电厂,装备的2台15万千瓦的供热机组,供热能力达到260万平方米;装备的2台15万千瓦的供汽机组经改造每小时可生产工业蒸汽200多吨,完全可以满足基地近期用热用汽的需要。
此外,阜新人力资源充沛,成本相对低廉。阜新农村目前有剩余劳动力50余万人,近几年通过政府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农村剩余劳动力已经和正在掌握各种技能;城镇有急需就业的下岗职工及其他待业人员近20万人。阜新地区劳动力成本相对低廉,日工资在25元左右,与发达地区相比有明显优势。经就业培训后,可为阜新皮革产业基地提供充足的劳动力。
描绘新蓝图——壮大皮革产业托起现代皮革新城
前不久,总投资1.5亿元的阜新市恒鑫皮草制品有限公司正式投产,成为入驻基地内第一家竣工投产企业,企业年生产加工裘皮100万张,实现销售收入3亿元。该项目短时间内顺利投产,是阜新皮革产业基地坚持快发展、求速度、早达产、见实效的一个缩影。
皮革基地的崛起,同时加快了清河门区整体发展布局调整。全区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落实省政府阜新现场办公会议、市委十届十次全会和 “全市决战500天,实现跨越发展”动员大会精神,紧紧抓住省委、省政府全力支持阜新实现跨越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充分利用省直部门和金融机构对口支持清河门的有利条件,以加快城区经济发展为主体,以皮革产业为主导,以招商引资为动力,以项目建设为突破口,以金融平台建设为支撑,以完善城市功能和基础设施配套为基础,动员全区广大干部群众进一步解放思想、抢抓机遇、自强不息、奋勇突破、形成合力,决战500天,掀起皮革产业基地建设新高潮,推进阜新皮革产业基地尽快形成加工、商贸、仓储等完整的产业链条,实现产值80亿元的目标。建设好现代皮革产业基地,建设好现代皮革城!
依托皮革产业基地建设,规划建设中的现代皮革新城,区域面积为30平方公里,人口为30万。一幅以实现“现代皮革产业基地和现代皮革城建设一体化”为总体思路的全区发展建设蓝图日渐清晰——
加快入驻企业开工进度。通过建立领导分包责任制、联席办公会、现场协调会等机制,加强对入驻基地项目工程建设的督导和协调,倒排工期、明确任务、责任到人,跟踪督促项目工程进度,加强工程质量监管,促进更多项目开工、竣工和投产达效。加快基础设施建设。采取有力措施加快推进基地基础设施建设,加快配套平台项目建设,积极吸引知名企业总部、商务会展、商贸流通、物流等服务企业进驻,提升基地综合功能,增强基地的集聚效应、承载效应,以皮革产业基地的充分发展支撑全区经济加快发展。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通过组织参加相关展会、节会,举办皮革产业基地专业招商推介活动等,宣传招商政策,加强与国内500强及大型企业集团的联系,增强招商引资的有效性和针对性。深入开展 “百个项目大会战”,形成“领导带头、专业队伍主攻、部门联动”的招商工作新格局。以皮革产业基地为主战场,以制革业为基础,大力发展皮革制品深加工业,推进完善加工、商贸、仓储等相关产业链,促进产业集群的快速生成。
完善配套服务体系。一是发展中心商务区服务体系。以皮革文化区、集会广场等建筑物为核心,集中建设管委会大楼、数码大厦、工程技术中心和商务酒店等配套服务设施,发展壮大中心商务区。二是发展商业服务体系。发展以品牌店、专卖店为主体的现代化、商场化的大型专业市场,集中建设商业街、休闲购物中心等配套服务设施,完善商业服务区。三是发展商贸物流区服务体系。集中建设革制品展销交易中心、原皮物流中心、辅料交易中心、保税加工区等配套服务设施,推进商贸物流区发展。建设新城区,完善新功能,服务产业发展。
以皮革产业基地建设为平台,发挥全区对周边区域的带动辐射作用和周边区域优势互补作用,积极推进与周边区域经济的融合,构建区域互动产业板块,推进区域性经济发展,提升产业集聚效应。
清河门区区委书记、基地办公室副主任胡景林的话简洁而有气势:“我们必须始终坚持‘快’字当头、敢走新路,坚定跨越发展的信心,开拓创新发展的思路,激活干部创业干事的激情,形成‘拼命干’、‘创新干’的生动局面,推动各项工作不断取得新突破、呈现新景象。 ”
如今,在阜新,在清河门,建设者们正朝着 “加速皮革产业基地崛起,打造充满活力的现代皮革新城”两大目标齐心协力,阔步前行!
- 上一篇:萍乡进口皮革产品增长1.2倍
- 下一篇:以高质量党建引领皮革行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