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股市需要拨乱反正
【-鞋企股市】中国股市十年下来,市场膨胀了5倍,与此对应的是指数的原地踏步。有老股民一声长叹,“我们股民真可怜,辛辛苦苦10年,结果连猪都跑不赢。”据统计,生猪收购价格从2000年的3.5元/斤,涨至目前近10元/斤,涨幅约3倍。
中国股市长期低迷,而从根本上说是我们的市场定位、指导思想和管理理念出了问题,只有在这几方面拨乱反正,中国股市才能健康发展,中国股民才能从发展中受益。
首先,股市为什么人服务?我们的股市应该是为多数人服务和谋利益的,而不是为金融寡头和金融显贵服务的。保护好中小投资者根本利益,应该是中国股市监管的起点和落脚点。假如某一市场的运行结果老是导致少数人一夜暴富,多数人被套牢亏损严重,那么,人们有理由质疑这样的市场是否公平和公正。
其次,中国股市的投资和融资功能该如何定位?股市圈钱融资功能“来势凶猛”,投资功能被进一步忽视和弱化。去年以来,IPO融资和再融资数目和规模有增无减,一个个融资大鳄张着血盆大口在股市肆意圈钱,超募公司一接一个,造成一方面巨额超募资金躺在银行账上花不出去放贷吃利息,另一方面股市大规模失血。2011年一年间上市公司或超250家,平均每个交易日都有一只新股上市,市场资金自然也就无力承受。这其中的主要原因是股市政策导向上一直以来是以融资为主,往往以融资多少来衡量政府和企业的业绩,造成上市公司热衷于“圈钱”,而从根本上忽视了对投资者的合法回报。
第三,伪市场化是不是中国股市所需要的?从目前新股发行机制来讲,本身就不是市场化发行而是发审委审批制,却只让定价、圈钱规模和发行速度市场化,在一个非市场化的市场来讲市场化,这本身就是“伪市场化”。在市场基础轨制不健全,游戏规则不完善的前提下,其市场化怎么能够使人相信它的公平、公正与公道呢?市场化不能成为监管者推卸责任、利益团体打劫中小投资者的借口和遮羞布。
第四,中国股市国际化步伐是不是太快了?国际板是股市国际化的重要内容,但国际化不仅仅是吸引几个国外公司挂牌上市的形象工程,也不应是完成阶段性任务的政绩工程,国际化的范围、程度、步骤要与中国股市的承受能力、风险控制能力和监管能力相适应,不能为了国际化而国际化。(-最权威最专业的鞋业资讯中心)
- 上一篇:A股十年涨幅为零
- 下一篇:利空缠身股价暴涨 贵人鸟警示三大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