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谴责高盛作风,格雷格•史密斯是在自毁前途?
【-人才新闻】周三,《纽约时报》(New York Times)社论版刊登了格雷格·史密斯(Greg Smith)的文章,其中史密斯毫不客气地批评其前任雇主高盛(Goldman Sachs)为最大化公司利润而牺牲客户最佳利益。然而,在作出这一决定时,史密斯违反了职业生涯发展的一个基本规则:不能说前任雇主坏话。职业生涯教练以及从事金融业高管招聘工作的人士一致认为,这样一份公开声明毁掉了33岁的史密斯继续在华尔街工作的任何机会。
罗伊·科恩(Roy Cohen)是纽约的一名职业生涯教练,他自1990至2004年间曾定期担任高盛的离职员工新职介绍顾问。他说,史密斯在《纽约时报》的文章“使人们对他的诚意和忠诚度产生怀疑”。科恩表示,一个更严重的问题是,当史密斯详述高盛员工如何“冷漠地……谈论如何大宰客户一把”时,他置公司3万雇员的生计于不顾。在周三的社论发表后,高盛股价大跌3.4%,尽管周四又略有回升。对于会故意造成此种损害的人,雇主会分外警惕。据《纽约时报》周四的一篇报道,史密斯于伦敦时间周三上午6:40向他的上司们发送了辞职邮件,只比《纽约时报》社论版的发表提前15分钟。
此外,科恩称,史密斯似乎夸大了其在高盛的地位,这也会令潜在雇主放弃聘用他。《纽约时报》在作者简介中称之为“执行总监”(executive director),而他的实际头衔为“副总裁”(vice president)。科恩认为,在高盛工作长达12年之后,史密斯理应已晋级至总监(managing director)职位。对史密斯而言,科恩说,卡在副总裁之位得不到提升就意味着公司“肯定有什么猫腻”。在周三致员工的一份备忘录中,被史密斯公开指责的高盛CEO劳埃德·贝兰克梵(Lloyd Blankfein)与总裁加里·科恩(Gary Cohn)澄清说,史密斯是一位副总裁而非总监。
史密斯在文章中将自己描述得比公司更加高尚、道德更加优越,这能否被看成是他自己的一份求职广告呢?招聘人士和职业生涯教练们表示,这在金融行业是行不通的。科恩说,史密斯所表达的道德优越感的幻觉在华尔街比比皆是,但史密斯出于个人情绪而指责其雇主,这是非常“天真”的。“这个问题每家金融机构都存在”,科恩表示,明智的员工会收敛自己的情绪,如果实在不满意就辞职。
杰西•马勒斯(Jesse Marrus)曾经从事金融业高管招聘工作,现在运营着金融求职网站,他认为,那种小型对冲基金有可能会聘用史密斯,但这一机会也比较渺茫。另一方面,他也表示,“想象不到有谁会愿意跟麻烦制造者共事。”
纽约职业生涯教练艾琳·沃尔克斯坦(Eileen Wolkstein)曾接触过很多在金融业工作的客户,她说,史密斯的职业生涯未必已经走到尽头,尽管她也认为,在那篇文章引起的风波平息以前,史密斯将不会有机会踏入金融行业或其他任何职业。但他应该利用母校斯坦福大学(Stanford)的人际网络。“那里或许会有曾经的好友,在创业过程中可以用到他的专长。”她说。马勒斯猜测,史密斯可以在跟金融业稍有差别的绿色能源等行业找一份工作。
这些都不无可能,猎头公司Amrop Battalia Winston的戴尔·温斯顿(Dale Winston)表示,但不可改变的事实是,史密斯在受众最广的一个平台上将前任雇主的“家丑”公之于众,这将使任何公司都格外警惕。“他本应向朋友和同事发泄一番,然后得体地辞职。”温斯顿说。
自从文章发表以来,史密斯尚未出来面对媒体,也没有对《福布斯》发送到其Facebook账户的置评请求作出回应。周四上午,《纽约时报》在文章刊发之后,援引史密斯在斯坦福大学时的同学、迈阿密律师丹尼尔·利浦金(Daniel Lipkin)的话说,史密斯“听起来自信满满,且对将其公诸世人的决定感觉良好。”《纽约时报》同时也表示,史密斯在伦敦办公电脑旁的墙上贴着一张纸,上面是高盛公司的经营准则。“他对道德的要求非常之高,并且非常在意公司文化。”利浦金告诉《纽约时报》。
作为《华尔街专业人士生存指南》(The Wall Street Professional's Survival Guide)一书的作者,科恩推测史密斯此举旨在吸引出版协议。“我可以想象得到,他将获得一个巨大的出版合同,”科恩说,“还有什么比高盛内幕更能吸引眼球呢。”
沃尔克斯坦则看到了史密斯的另一条出路:“他可以成为‘占领华尔街’运动领袖,”她说,“但这应该不是他想找的工作。”
更新:文中科恩称史密斯夸大在公司的头衔,此处有误。史密斯实际上没有夸大其辞,高盛在伦敦办公室的“执行总监”头衔与美国的“副总裁”头衔属于同一级别。(中国鞋网—最权威最专业的鞋类资讯中心)
- 上一篇:员工最想逃离的10大华尔街投行
- 下一篇:金山有位坚守了几十年的“宝藏”修鞋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