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体育鞋服品牌如何突破发展瓶颈?
【-行业新闻】近日,、李宁、匹克等国内体育品牌陆续公布了2011年全年业绩报告或预估业绩。从报告来看,整个体育用品行业的业绩增长进一步放缓,订单增速下降,个别企业仍未扭转下滑趋势。处于调整周期的国内体育品牌,何时才能迎来“春天”?
增长趋势继续放缓
从已公布的业绩报告来看,国内中安踏的形势最为乐观。安踏在2011年的销售总额同比上升20.2%至89亿元,净利润为17.3亿元,同比增长11.5%。这个增速确保安踏成功超越李宁,成为国内体育品牌的行业老大。但如果和安踏过去几年销售额和净利润都超过两成以上的增速来比,却有了一定程度下滑。
的表现依然未见起色。从该公司公布的业绩快报来看,受订单增长乏力和回收部分经销商库存影响,2011年销售总额预计同比下降6%至7%,净利润也下降7%至8%。
的业绩报告则有喜有忧。喜的是2011年销售总额为46.47亿元,同比增长9.4%;忧的是受到高库存的影响,净利润下滑5.4%至7.78亿元。
增长方式需要转变
过去近10年时间,是中国体育用品品牌,中国服装行业,乃至中国品牌发展的高速期,很多企业从制造跨越到品牌,过去的扩张过分依赖于营销和渠道的放大,而产品本身的积累不够,行业同质化现象普遍。从众多国内体育品牌近两年的表现来看,行业的调整格局已确立,造成目前局面的原因非常多,如原材料和人工成本上升,房屋租金上涨,高库存,国内需求不足,耐克和阿迪达斯等国际品牌下沉争夺市场等。
“行业放缓是集体现象,不是个别现象,也是体育用品业从高速成长期,回归到调整波段的周期性规律。过去的高速增长是粗放式增长,建立在市场不饱和,销售渠道覆盖率不高的情况下,而如今渠道已经饱和,如想继续保持增长,必须进行新一轮产业的升级、创新,换来行业理性和健康的成长。”业内人士马岗告诉本报记者。
马岗认为,从近期一些品牌的行为上看,如几家品牌的再度募资行动,可以看出行业的一些困境。如果在有限的时间内,无法扭转困境,那么不排除部分企业被收购或倒闭。
奥运年应加强营销
四年前的北京奥运会对国内体育品牌来说是一个增长契机,众多国内体育品牌都取得了爆发性增长,但部分企业不够理性,也为后来的高库存埋下了祸端。
今年是奥运年,不过伦敦与中国相距遥远,很难直接带动国内体育用品的销售市场。对于众多国内体育品牌来说,今年更应该做的是从理性出发,利用奥运机遇,从营销方面扩大海外影响力,在经营方面要大力减库存,让企业回归到健康发展的轨道。(中国鞋网-最权威最专业的鞋业资讯中心)
- 上一篇:运动鞋企试水户外或走大众市场路线
- 下一篇:蔡崇信豪赌估值30亿欧元的脏脏鞋

- CURRY 12 "WHAT THE BAY" 鸳鸯配色发布,致敬湾区传奇与全明星荣耀
- 耐克全新品牌宣传片《不争辩,只争胜》,致敬女性运动员和运动的力量
- 奥康情人节礼物已送达!
- On 昂跑推出 Cloudsurfer 家族革新之作 Cloudsurfer 2 训练型跑鞋
- 高蒂女鞋GAODI情人节特辑 | 以鞋为礼,步步生爱
- 诺贝达女鞋ROBERTA DI CAMERINO来点水钻高端局
- 迪欧摩尼
- 法洛蕾
- 斯米尔
- Charles&Keith
- 骆驼服饰
- 啄木鸟包包
- 康莉
- 金狐狸包包
- 老鞋匠
- 唯聚时代
- 德尼尔森
- 莱斯佩斯
- 花椒星球
- 红蜻蜓童鞋
- 意尔康
- 途漾潮鞋
- 康奈
- 四季熊童鞋
- 沙驰
- 牧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