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派鞋服产业集群共建尾货市场分析
【中国鞋网-要闻分析】库存是最近几年鞋服市场的热点话题。对于如何消化库存?一些业界人士表示出了浓厚兴趣。除了时下流行的电商去库存,以及线下的展销会、工厂店、折扣店等方式外,专业人士还建议,由于泉州的鞋服产业集群很大,库存量必然不小,因此,可以尝试组建北京、广州、义乌等地那样的尾货市场,为泉州制造业消化尾货提供长期有效的流通渠道。
尾货市场应运而生
尾货市场,顾名思义就是经销尾货的市场。
业界人士称,尾货是指在生产和流通环节中产生的,在功能、安全性等方面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库存积压产品。尾货通常为过季、断码甚至是残次的产品,但并不是假冒伪劣产品、洋垃圾和旧货。从来源上看,尾货包括企业订单外生产的产品、由于某些原因取消订单的成品、在流通过程中销售剩余的商品等。尾货市场是对正规商品市场的一种辅助。
对此,泉州市纺织服装商会秘书长施正植说,一方面,鞋服是泉州最大的产业集群,在生产制造和销售的过程中,企业对尾货的处理有着较大的需求。另一方面,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消费观念的转变,优质低价的尾货服装受到普遍的关注,闲暇时到尾货市场逛逛,已成为一种新时尚。
从某种角度而言,尾货市场对泉州产业集群的帮助度只会越来越高。目前,在北京、广州、义乌等地,尾货市场的发展已经比较成熟。“义乌是针对出口型产品的重要尾货市场,而北京正在兴起的大型尾货市场也成为淘货人关注的焦点,山东、山西、内蒙古、河北等地区的商贸公司尤为关注北京的尾货市场动向。”业界人士对记者说。
据介绍,北京的天兰天服装市场是比较大型的尾货集散地,市场内的商户每天累计的出货量到达10万件以上。目前,天兰天服装尾货市场已进驻了300多家商户,其中包括厂商、尾货商以及专门的商户,主要来自于福建、广州、浙江、山东等地省份。
在北京传统的小商品批发集散地——大红门、动物园等地区,同样也不时见到尾货的身影。这些地区的商户更愿意打着“外贸原单尾货”的金字招牌招揽客户,而批发市场主要针对小批发和零售顾客进行销售。
质量与售后服务不能打折
据介绍,目前鞋服业的尾货主要包括三种,第一种是品牌产品尾货,这类货品多是做品牌代加工的工厂用多余原料生产出来的,产品的原料和辅料都和真正的产品一模一样,连标签都一样;第二种是外贸尾货,这些产品原本是计划出口的,但由于产品存在问题而转为内销;第三种是跟单尾货,代工厂觉得某个订单的款式样子很不错,有利可图,就在生产过订单后采购同样或者相似的主辅料,利用一定的时间集中生产出来,然后批发给各个大的批发商,流向全国各地。
尾货市场并不是一个消极的只消化库存的专业市场,相反,它已经成为鞋服产业集群的重要补充。华侨大学企业管理博士陈佑成说,近两年服装的内需市场不景气,很多企业出现产品滞销、压库的现象,如果到尾货市场,将正规的尾货打折促销,对买卖双方都是有利的。
陈佑成提醒,筹建这样的尾货市场时,相关部门首先必须规范商家,不能在价格打折的同时,质量、售后服务也跟着打折。“国内尾货市场的发展还没有一个完整的规范约束,一些尾货市场鱼龙混杂,已成为廉价与低档的代名词。在这方面,市场的建设者和管理者必须推出切实可行的规范制度,否则不但无法达到消化正规厂商尾货的目的,还会损害产业集群的整体竞争力。”(中国鞋网-最权威最专业的鞋业资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