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最大并购案:安踏体育并购泉州寰球鞋服
【中国鞋网-品牌动态】2.54亿元。这是一次发生在两家知名企业之间的并购,香港上市公司安踏(专卖店)体育以55%比例,控股泉州寰球鞋服有限公司。
这起泉州企业间最大的并购,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各种不同版本,就在业界大范围内流传。2月25日,安踏体育发布2012年财务报告,披露了“收购寰球业务”:以55%的比例控股泉州寰球,100%控股全锋(福建)鞋材有限公司、泉州东达轻工发展有限公司。
泉州最大并购案
在这起总价2.54亿元的企业股权收购中,安踏体育的现金净流出约为1.51亿元,其中约1.36亿元已经支付完毕。
安踏体育在2012年报的“综合财务报表附注”第31项“收购附属公司”中披露“收购寰球业务”,总代价为2.5406亿元,日期为2012年7月1日。
泉州寰球的资产及负债情况,第一次在世人面前揭开神秘的面纱。其中,有一个信息让外界颇感意外,泉州寰球背有8535.6万元贷款。此前,这家成名甚早的企业,给人的最大印象是“不差钱”.
泉州寰球被收购的资产中可以识别的资产净值,约为3.907亿元。最大的两笔资产,第一笔是1.709亿元,主要是物业、厂房及设备等泉州寰球的“家产”,其中楼宇价值为1.487亿元,厂房及机器价值1950万元,车辆、家私等资产合计估值约为270万元;第二笔则是1.879亿元,归为被收购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
对外界普遍关注的土地,安踏体育为此支付了6521万元,由此获得为期50年的土地使用权。此外,安踏体育还获得约为5734万元的存货、1142万元贸易款项等。
泉州寰球的负债压力并不大。收购当日,泉州寰球还有约1618万元款项,需向有生意往来的贸易商支付,同时背有8535.6万元银行贷款,以及119.4万元的税。
企业之间的并购,在泉州并不少见,但如此大手笔的,还是第一次。在这起堪称“当中,安踏体育以2.54亿元的收购价、帮助偿还8535.6万元贷款,同时获得现金及现金等价物1.879亿元,现金净流出高达1.51亿元。
向全产业链延伸
在这起并购案当中,上演了经典的“后来居上”一幕,安踏体育收购了“行业前辈”泉州寰球,并欲借此实现向全产业链的进一步延伸。
记者了解到,在收购完成之后,相关变更手续就已经展开;但是,对这起并购案,任凭传言满天飞,当事双方均守口如瓶,政府部门也严守秘密。安踏体育方面表示,收购的详细信息,均以年报披露的为准;泉州寰球方面,对此婉拒采访,也未提供相应材料。
根据公开资料,泉州寰球成立于1988年,目前拥有全锋(福建)鞋材有限公司、泉州东袆达轻工发展有限公司(已被安踏体育100%控股)和泉州鸿展模具制造有限公司等三家配套企业,是一家集团型运动休闲鞋生产企业,一度是泉州外贸出口龙头。
作为最先发展起来的企业之一,泉州寰球一度光环绕身。作为出口型企业,2005年获得了“中国名牌产品”、“国家出口免验”等称号,2007年获得国家工商总局认定的“中国驰名商标”,产品畅销世界30多个国家、地区和全国各地。对于这些无形资产,包括专利及商标,被收购中被估值67.1万元。
相比之下,安踏体育的起步晚了一点。1994年在晋江成立,开创的“明星+广告”模式风靡行业,闯出一条自主品牌之路;及至2007年在香港上市,实现了华丽的转身。
这起收购,很多人称之为“自主品牌与贴牌代工”的不同命运。据公告,安踏体育的“寰球业务”三家公司,都有明确的定位:泉州东袆达轻工发展有限公司及全锋(福建)鞋材有限公司生产鞋底,泉州寰球鞋服有限公司生产及销售体育用品。
进一步强化自产
实际上,泉州寰球也曾试图走品牌之路,但最终草草收场。控股曾经最大的供应商,对于安踏体育来说,只不过是强化自产能力的举措之一。
“寰球离安踏很近,寰球的产品品质也做得非常好,曾经是安踏最大的供应商之一。另外,两家是世交,关系非常好。”安踏(中国)有限公司副总裁张涛一再强调,收购泉州寰球,对于优化安踏体育的资产,增加快速补单的灵活性,提升产品质量,获得供应链的执行效率,都有着非常大的帮助。
泉州寰球以产品起家,口碑良好,并多次尝试品牌之路。最大手笔的一次,是2005年签约NBA球星克莱德·德雷克斯勒,冠以“滑翔机时代”推广,并将英文Athletic译为“亚礼得(专卖店)”作为品牌名称;遗憾的是,在办过几场大型订货会后,2011年”滑翔机“悄然落地,至今也没再飞起来。
这被视为并购导火索,“反正品牌也做不起来,不如干脆卖掉,还省心。”一位曾在泉州寰球任职的职业经理人告诉记者,围绕烧钱做品牌,公司内部争议非常大。
泉州寰球的生产能力没有丢掉。年产运动鞋超过600万双,大、中鞋底800万双。对于安踏体育来说,把这个具备强悍生产能力的邻居纳入集团内部,不失为一件好事,因为其此前就是最大的代工生产企业。
张涛提醒说,2012年整体行业形势并不好,但是公司的资产,反而比2011年上升了,自产的比例也增加了。2012年安踏鞋的46%、安踏服装的15.5%,均为安踏体育自产,分别比2011年增加了9.1个百分点和1.1个百分点。
综合各种迹象表明,安踏体育对自产能力的强化,并非一时心血来潮,此番收购泉州寰球,再加上在晋江等地的自建工厂,“我们自产的比例将来会保持一个稳定的结构,稳定的结构主要是供应链对泉州市场的响应,包括供应链的灵活性,都会有帮助。”张涛在采访中表示,对于未来,安踏体育是非常看好的。
【焦点对话】
张涛:提升供应链反应速度
记者:尽管业绩有所下滑,但是各界的评价,还是持肯定态度的。您个人怎么看?
张涛:安踏虽然今年算是取得了一个媒体的评价说”远远好过行业“的一个成绩,但实际上,我们自己清楚在今年乃至未来的一段时间里,整体的挑战还是存在的。
记者:未来的挑战,将集中在什么地方?
张涛:我曾经有个比喻,过去体育用品行业很多企业挣钱都是”坐电梯“,市场的大势推着大家往前走,很多人都不清楚,自己真正靠什么胜出?现在外部环境已经趋于正常了,就要比拼”内功“,拼的是团队、拼的是观念、拼的是管理。
记者:在比拼内功的时候,安踏体育通过收购、自建等方式,进一步强化自产能力,是否会加重负担?
张涛:肯定是不会的。你看安踏这几年的财报,财务的健康度都很好,单股净资产、含金量是最高的。安踏的“垂直整合”业务模式,从采购生产,到设计研发,到销售配送,到售后服务等,整个链条的每一个环节,都可以进行价值管理,用一个形象的比喻,“毛巾里的每一段都可以拧出水。”
记者:以收购、自建等方式增加企业资产,是否为应对更残酷的竞争做准备?
张涛:实际上,做企业更多的是跟自己比。在可预见的未来,安踏还是会专注于中国市场,持续提升品牌的影响力,围绕中国奥委会这样一个战略性的制高点的资源,组织所有的体育资源的开发,打造品牌的综合竞争力,加大整个公司由品牌批发向品牌零售的全面转型。
记者:这种转型,从批给经销商到卖给消费者,对供应链会有更高的要求。
张涛:过去,加盟商把货批发出去,经营指标就完成了;未来,不仅要把货批出去,还要让产品更快速送达,让消费者真正满意我们的产品和表现。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加大自营的比例,会提升供应链的反应速度,这些都是我们向品牌零售转型的步骤。
从生产端而言,假如不做自产,公司的研发和设计,是没有积累的。自己有工厂,才会改进工艺,研发更好的材料;材料性价比更高,消费者的体验也才会更好。我们的目标是,整个链条的每一个环节,都要进行持续优化,形成良好的综合竞争力。(中国鞋网-最权威最专业的鞋业资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