杰弗里·比尼:第七大道隐士
【中国鞋网-设计师风采】杰弗里·比尼与模特们在发布秀开场前的合影,模特们身穿他设计的黑色针织弹力面料无肩带礼服、府绸长风衣、防雨布束腰外衣和豹纹塔夫绸无肩带礼服。
近日,Celine 2013 秋冬秀场上的一件双袖在胸前交叉打结作为装饰的斗篷式大衣,被指与已故美国设计师杰弗里·比尼(Geoffrey Beene)的设计十分相似。众说纷纭之下,有两点毫无争议:第一,这款大衣美丽而绝妙;第二,率先设计出这款大衣的是杰弗里·比尼。那么,他究竟何许人也?
杰弗里·比尼从未真正大红大紫,尽管他一共拿过四次 CFDA 奖项,还曾在米兰、巴黎、布鲁塞尔、维也纳和北京办秀。他的门生阿尔伯·艾尔巴茨(Alber Elbaz)远比他更出名。在艾尔巴茨眼里,比尼与他的另一位导师伊夫·圣洛朗一样,都堪称 20 世纪最伟大的时装设计师。
2004 年 9 月,比尼因肺炎去世时,《纽约时报》在悼文中这样评价他:“比尼先生是美国时尚界最具矛盾性的设计师:一位与法国一流女装设计师比肩而立的技师;一位时常挑战传统技艺的现代主义者;一位深受纽约艺术圈和上流社会女性追捧,却拒绝向业界圣经《女装日报》低头(双方素来有仇)的南方绅士。”
当纽约第七大道上的其他设计师忙于追赶潮流,寻找靠山之时,比尼却只对自己的进步感兴趣。他一门心思用设计来解决问题—关于如何把一块布料穿到人的身体上。“你面对一块绉纱或羊毛,世界上最扁平的东西,然后你要将其塑成你想要的形状。衣服在穿上人体之前什么也不是,是身体赋予衣服形状。”他曾这样说道。
1963 年,作为美国首批自立门户的时装设计师之一,比尼建立了自己的公司。他早年设计的高腰连衣裙结构工整,相当畅销且被广泛效仿。不过比尼更在乎批评的声音。作家肯尼迪·弗雷泽曾在《纽约客》上把比尼设计的漂亮裙子比作“混凝土”,这让他开始思考如何把女装设计得更加轻盈。事实上,他一辈子都在为之而努力。
波雷若(bolero)式短外套和流线型连身裤是比尼的招牌设计,而他真正的伟大之处则在于率先以三维视角来看待人体。时尚作家艾米·凡·柯林斯(Amy Fine Collins)曾说,“大多数设计师只考虑正面和背后 比尼先生可不是这样,他把身体想成圆的,包括身体的扭动,肢体动作的盘旋。所以他会用螺旋的方式缝衣。”
对人体的精准了解或许与比尼早年学医的经历有关。不过,他的设计并非实验室般冷冰冰,在那些不寻常的缝线上,常点缀以蕾丝和雪纺,华美而招摇。1980 年代末期,比尼的纽约发布会总是人满为患,此种盛况往往只出现在巴黎。
1990 年代,比尼开始摈弃一切吸引眼球的装饰元素,仿佛他觉得自己的设计仍不够轻盈。他设计出一系列三角形或回力镖形的连衣裙,布料穿过胯部,以细线悬撑,看起来摇摇欲坠。
见多识广的时装编辑们也不知该如何形容,只好感叹一句:“与别人做的东西都不一样。”
作为一名孤高的设计师,比尼在圈内的人缘不怎么样。在萨克斯第五大道百货主办的一场设计师云集的派对上,比尼随手把人台上自己设计的一件外套的领子竖了起来,谁知他刚一转身,奥斯卡·德拉伦塔(Oscar de la Renta)和比尔·布拉斯(Bill Blass)就恶作剧似地把领子又翻了下去。不过玩笑归玩笑,对于比尼的设计才华,同行都十分认可。与比尼真正水火不容的只有《女装日报》的出版人约翰·法乔德(John Fairchild),原因纷杂,但结果就是《女装日报》和《W》杂志多年来从不报道比尼的新系列。这多少也让他的名气和生意打了些折扣。
慈眉善目的比尼,作风却相当凌厉。有一次他对一个新的授权线产品不满意,就当场全盘否定,并要求样衣间连夜赶制一个新系列出来。若他仍在世,对此次抄袭风波会作何反应?
艾萨克·麦兹拉西(Isaac Mizrahi)和纳西索·罗德里格斯(Narciso Rodriguez)等后辈设计师都曾借鉴过比尼的设计,因而被他列入一份“有罪名单”。不过,他最终还是把名单扔掉了。
去世前的几年里,他把自己设计过的几百件衣服捐给了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多亏这一善举,人们现在仍可以去博物馆欣赏到他当年设计的曼妙女装,而不是只能在授权男装线的衬衫商标上读到又一个长长的陌生的名字。(中国鞋网-最权威最专业的鞋业资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