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国主流消费者逐渐展露的个性
【中国鞋网-要闻分析】麦肯锡在《中国经济下一站》一文中预测,中国正在开启新的发展篇章,个人消费增长会持续加速,消费将在2020年以前成为GDP增长的最重要驱动因素。到2025年左右,个人消费将代替投资成为GDP的最大贡献者。文章预测,在今后5年内,消费将由过去长期下滑的趋势转变为增长并逐步加速。
通过对这份研究报告的详细解读,《经济观察报》梳理出到往2020年的路上,中国的主流消费者正在展露的一些个性,这个总结对零售商和制造商们应该会有价值:
更加精明
中国的消费者以其务实的消费观念闻名于世,即使收入增加,这一特性也不会改变。他们常常在决定购物前先设定预算,然后评价商品的实用性功能,明确哪些功能是值得花钱购买之后,再寻找最划算的交易。
麦肯锡的报告显示,这种根深蒂固的价值观不大可能在近十年的时间内有所改变。中国消费者将保持其“精明”的购物作风:不惜时间、不厌其烦地进行购买前的调研工作。当“比价”变得更加方便之后,中国消费者的精明特性将越发明显。
更重视情感诉求
到2020年,诸如商品能否体现个性的情感因素,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中国消费者的购买决定,这也体现了消费者更加注重自我表达。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者的个人意识在不断提高,这一点与其他国家或者地区的趋势相吻合。确实,企业的情感营销不仅必须应用于汽车和个人护理等商品,也可以适用于鞋服类等大众商品。
不再青睐大众品牌
小众品牌在未来可能更受欢迎。到目前为止,大众品牌在中国一直非常成功,部分原因是,当消费者购买第一台冰箱、汽车或手机时,除了品牌和知名度以外,几乎没有品质和安全的指标可以依赖。随着消费者购买经验的丰富,他们在尝试小众品牌时也会更有安全感,并且把购买小众品牌作为体现个性的一种方式。
购物娱乐性消退,网购上升
在过去的十年里,中国开始出现现代的零售渠道,比许多国家晚很多。在中国,购物被视为一家人的休闲活动,而不只是必不可少的采购过程。但是这种购物娱乐的需求会慢慢减弱,部分原因是商场对于中国消费者来说不再有新鲜感,另一部分原因是众多娱乐形式的出现为人们提供了选择。电商将满足大城市里消费者的便利需求。中国的消费者将成长为最专注、最有经验的网络买家。
到2020年,电子商务将贡献14%-15%的零售额,消费电子产品等某些品类可能贡献高达30%-40%的零售额,包括鞋产品在内的日常生活用品在电子商务零售总额中的占比将从现在的1%增加到大约10%的水平。(中国鞋网-最权威最专业的鞋业资讯中心,合作媒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