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品牌市场份额缩水 中国本土品牌崛起
全球领先咨询公司贝恩公司(Bain & Company)和市场研究机构Kantar Worldpanel发布的中国消费者研究报告显示,在快速消费品上,2013年有超过60%的外国品牌市场份额流失。这份报告显示,包装食品、饮料、个人护理和家庭护理这四大生活消费品部门的增长放缓,而这四大部门占中国消费品市场的80%。
报道指出,这一趋势不局限于特定区域,在中国广泛存在。国外品牌市场份额的流失在各线城市都有体现,其中包括在一些外国品牌曾占有很强优势的主要城市。调查显示,越来越多的中国消费者在网上购物。中国成为了世界第一大电子零售市场,消费者比起传统的市场销售,更喜欢上网购物。
虽然电子商务给国外品牌提供了机会,直接向中国逐渐壮大的中产阶级推销商品,然而本地竞争对手的威胁开始出现。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不仅使国内外品牌的竞争更为激烈,也给本地品牌提供了打败国外品牌的机会。联合利华等公司面临着严峻的形式,中国新生品牌正发起猛烈的攻击。
于2008年建立的洗涤用品品牌蓝月亮因地制宜,针对中国人手洗衣服的习惯,生产手洗洗衣产品。蓝月亮2011年采取猛烈的销售攻势,广告支出翻倍达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31亿元)。2012年蓝月亮停止线上宣传支出时,与之竞争的国外品牌松了口气,以为他们的苦日子到头了。但随着蓝月亮的市场份额日益扩大,他们意识到这并不是终点。蓝月亮调整策略,转战店内营销。在全国各地的零售商店内,蓝月亮的销售人员让消费者试闻产品的香味。蓝月亮的市场份额从2007年的14%增长到今天的40%至60%。
中国品牌将竞争拉到自家门前,分散了国际品牌在他们国内市场的注意力。只要中国品牌能在中国市场站住脚,跳出国内走向国际的路将会越走越通畅。不过,根据明略行2013年的一项世界市场调查,现在世界上只有20%的消费者能够说出中国品牌。其中,巴西、印度、南非等快速发展的市场对中国品牌的认知够购买意愿最高。
中国品牌影响力扩大的另一重要途径是进行海外并购。通过吸纳知名西方品牌,改变人们对“中国制造”产品粗制伪劣的固有看法。除了获得知名品牌商标,中国品牌同时还拓宽了市场,获得了专业技术知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数据,2013年中国企业海外并购交易达619亿美元,同比增长8.8%。 联想在2005年收购IBM的行动引领了这股潮流。联想现在不仅在中国市场上独占鳌头,其收益有57%来自海外。中国家电巨头海尔也收购了新西兰国宝级电器品牌斐雪派克(Fisher & Paykel)。
报道还称,中国正成为品牌国际化的主战场。国外品牌需要重新审视形势,另谋出路。(中国鞋网-最权威最专业的鞋业资讯中心。合作媒体: )
- 上一篇:澳大利亚鞋服类零售5月份处于下行趋势
- 下一篇:通胀持续冲击!美国鞋类产品需求骤降

- CURRY 12 "WHAT THE BAY" 鸳鸯配色发布,致敬湾区传奇与全明星荣耀
- 耐克全新品牌宣传片《不争辩,只争胜》,致敬女性运动员和运动的力量
- 奥康情人节礼物已送达!
- On 昂跑推出 Cloudsurfer 家族革新之作 Cloudsurfer 2 训练型跑鞋
- 高蒂女鞋GAODI情人节特辑 | 以鞋为礼,步步生爱
- 诺贝达女鞋ROBERTA DI CAMERINO来点水钻高端局
- 其乐
- 公羊
- 迪欧摩尼
- 法洛蕾
- 斯米尔
- Charles&Keith
- 骆驼服饰
- 啄木鸟包包
- 康莉
- 金狐狸包包
- 老鞋匠
- 唯聚时代
- 德尼尔森
- 莱斯佩斯
- 花椒星球
- 红蜻蜓童鞋
- 意尔康
- 途漾潮鞋
- 康奈
- 四季熊童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