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多家鞋企落户的安徽园区如何转型升级?
【网-要闻分析】安徽坚持创新发展理念、建设模式和管理方式,推动园区发展由数量型向质量型、由同质化竞争向差异化发展转变——
加快集聚,夯实产业基础,构建现代产业新体系
——到2020年,把开发园区打造成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的主要平台
走进怀远县经开区电子商务孵化园,跃入眼帘的是整洁的路面、现代化的楼宇和忙碌的人们。在这里,公共服务、电商孵化、物流配送、产业服务等诸多服务一应俱全。该孵化园8月初甫一运营,就吸引了30多家电商企业入驻。 “政府全方位的配套和服务让产业园规模迅速壮大,产业集聚效应开始显现。 ”孵化园招商部负责人秦玉瑶说,目前园区已聚集电商企业近百家,预计到明年底有300家企业入驻,产值可望达到1亿元。
通过不断推动要素集聚,提高集约化发展水平,培育壮大主导产业,我省园区产业集聚催生的“雪球”效应越滚越大,为全省经济转型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今年前三季度,全省175个开发区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超过4687亿元,同比增长9.9%,对全省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64.3%;第三产业增加值986亿元,同比增长12.8%,限额以上服务业销售收入822亿元,同比增长41%。开发区、园区成为我省经济转型升级的“主战场”。
产业的准确定位对于园区发展至关重要。今年,我省依托一批重点开发园区,全面启动14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建设,加快开发区由粗放式向集约式发展模式转变。加快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行动计划明确提出,增强开发区集聚要素能力,支持具备条件的开发区聚焦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做大做强主导产业;到2020年,把开发园区打造成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的主要平台。
精准招商,深化产业转移,打造发展新动力
——把握国际资本向中国转移、沿海资本向内陆转移的历史机遇,以大开放推动园区大发展
新常态下,园区招商引资也发生深刻变革,从“招商引资”向“择商选资”转变,从“项目招商”向“产业招商”转变,形成产业集群。
合肥市通过引进京东方,“无中生有”造就了一个支柱产业平板显示产业。如今,依靠京东方的带动,合肥新站区先后吸引上游材料、元器件、下游模组、整机等近20家配套企业投资,有效带动了合肥高端显示及家电产业发展。
宿州经开区围绕皮革加工、鞋材辅料、整材辅料、整鞋生产、仓储贸易等产业环节,搜集筛选上百家关联重点企业,突出产业链招商,继鞋业落户后,、东艺、泰马、鸿星尔克等企业纷至沓来,90多家企业制鞋及配套企业陆续聚集,总投资额达346亿元。
“全省加快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动员大会明确要求,把开发区建成产业转型的示范区、对外开放的新高地。 ”省商务厅开发区负责人表示,实现这一目标,各类园区应把开放型经济建设作为转型发展的源头活水,积极把握国际资本向中国转移、沿海资本向内陆转移的历史机遇,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加快承接产业转移,优化园区产业结构和布局,以大开放推动园区大发展。
在加快转型升级的进程中,各地园区围绕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招大引强,推出了一系列适应新常态的举措,带来显著变化。今年前三季度,我省175个开发区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额69.5亿美元,同比增长13.8%,增幅高于全省3.3个百分点;亿元以上省外境内到位资金3692.8亿元,同比增长6.9%。
创新驱动,优化软硬环境,增创发展新优势
——实施创新发展工程,做到错位发展、差别竞争,园区经济总量持续扩大
企业要转型升级,园区要腾笼换鸟,离不开创新。坐落于界首市经开区的安徽强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联合科研院所,加强技术攻关,让每吨调味品的出口价格提高了450美元。放眼全省,正是依靠企业的不断创新,今年前三季度,我省开发区的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8992亿元,同比增长13.6%,高于规上工业总产值增幅3个百分点。
为增创发展新优势,今年我省在经开区实施了创新发展工程,鼓励管理体制和投融资机制创新,促进扩区升级的程序化、制度化和规范化,推动跨区域合作共建,创建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知识产权示范园区。同时,以苏滁现代产业园模式为成功典范,鼓励开发区加快与境内外各类主体合作共建,探索实现共建各方多赢的运行体制机制。
“园区要主动适应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的新要求,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和科技服务业,推动产业升级,建设协同创新平台,实现产业结构、产品附加值、质量、品牌、技术水平、创新能力的全面提升。 ”省商务厅有关人士表示,将进一步完善全省开发区特色产业园布局,鼓励开发区遵循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努力做到错位发展、差别竞争,重点培育新兴产业类、先进制造业类、高新技术产业类、现代服务业类、现代农业类的特色产业园区。
要让凤凰留得住,先得种好梧桐树。合肥高新区通过深化改革、简政放权,完善城市配套,树立亲商、安商、富商理念,打造宜居宜业的现代科技新城。宿马产业园开展“百名干部推百个项目”活动及项目专员负责制,努力建设园区优质软环境;桐城市经开区建设三大载体,为企业孵化、人才引进培训、产业发展等提供各类支持。
今年以来,全省园区经济总量持续扩大,转型升级成效显著。前三季度,全省175家开发区实现经营收入2.6万亿元,同比增长9.5%。(网-最权威最专业的鞋业资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