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制造“十三五”规划发布 中国制造要靠它重塑竞争力
【-国外市场】一场意图让中国工厂变得更“聪明”的战略变革有了它的规划蓝图。
在12月7日的世界智能制造大会期间,由工信部和财政部联合制定的《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6-2020年》(下称《发展规划》)正式对外发布。
工信部装备工业司司长李东解释称,智能制造将缩短产品研制周期,提高生产效率及质量,同时降低运营成本和资源消耗。通俗来说,智能制造的目的在于让工厂变得更“聪明”。
今年5月发布的《中国制造2025》规划,亦将智能制造作为中国迈入制造强国的主攻方向。
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认为,尽管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一制造大国,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制造业在发展质量、创新能力和品牌塑造方面仍有较大差距。大而不强仍然是中国制造发展的瓶颈。
智能制造被赋予了为中国制造业培育增长新动能,并重塑竞争新优势的重任。在辛国斌看来,全球范围内智能制造正呈现星火燎原之势,中国推进智能制造也是顺应制造业发展趋势之举。
《发展规划》列出了中国发展智能制造的十大重点任务,包括加快智能制造装备发展、加强关键共性技术创新等。而加大智能制造试点示范的推广尤为引入关注,其意在遴选智能制造标杆企业,并将其经验和模式在各个行业移植推广。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专家委员会名誉主任朱森第表示,国内制造业的生产力水平参差不齐,整体仍处于工业2.0-3.0阶段,国外的先进制造业已达到更为领先的工业3.0、甚至3.5水平。
新鲜出炉的中国智能制造发展蓝图中明确指出,将在“十三五”期间(2016-2020年)同步实施数字化制造普及和智能化制造示范引领,以构建新型的制造体系。朱森第将其理解为“并行战略”:处在工业2.0阶段的落后企业抓紧时间“补课”;处于工业3.0的公司则加速数字化制造普及;在一部分领先企业中应用代表工业4.0水平的智能制造。
辛国斌介绍称,工信部在过去两年已遴选了109个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这些项目覆盖63个行业,分布在全国的27个省市区。
“这些项目在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产品研制周期、生产成本和不良品率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这位工信部副部长举例称,通过个性化定制生产模式,作为智能制造试点项目,位于青岛的服装生产商红领集团,将净利润率从2011年的2.8%提升到了去年的27%。
与《中国制造2025》规划相呼应,中国的智能制造变革蓝图也提出了分步走的战略:“到2020年,中国智能制造发展基础和支撑能力明显增强,传统制造业重点领域基本实现数字化制造,有条件、有基础的重点产业智能转型取得明显进展。”
2025年则被定为智能制造转型的第二个节点:智能制造支撑体系将在这一年基本建立,重点产业则初步实现智能转型。“如果先进制造业未来能成为国内制造业的主体,中国制造业将有望实现由大到强的战略转变。”朱森第认为。
更多精彩内容,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