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圣马丁学生Jerry Chu被Jimmy Choo起诉商标侵权
时尚行业对知识产权和品牌标识保护向来十分重视,但是乌龙事件对被诉方的负面影响往往被人忽略。
奢侈品牌对其商标的过度保护,或许反而为品牌带来负面影响。
据时尚商业快讯消息,10月29日,英国中央圣马丁设计专业大东诙辽鶭erry Chu朱显杰在个人Instagram上称收到英国奢侈鞋履品牌Jimmy Choo的诉讼信,后者起诉Jerry Chu商标侵权并要求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撤销其商标。该事件在社交媒体上迅速发酵,引发评论对Jimmy Choo的声讨和对当事人的声援。
Jerry Chu在个人Instagram公开被起诉的遭遇,引发舆论声援
据悉,此次诉讼主体是杰出有限公司,通信地址为英国伦敦豪伊莱克去10号。该诉讼信显示,Jerry Chu商标中“Chu“与Jimmy Choo的“Choo”在发音上雷同,并且两个商标的写法十分类似,因此Jimmy Choo方面认为,该设计师有利用Jimmy Choo品牌的高知名度来欺骗消费者造成混淆的嫌疑。此外,信中还提到,因为两个品牌都是在英国注册,可以证明Jerry Chu是在知晓Jimmy Choo的情况下恶意模仿其商标。
诉讼书详情,由Jerry Chu提供
Jerry Chu于去年3月3日通过家人公司申请该商标,并于今年2月28日注册成功,注册地址为英属维尔京群岛托托拉岛路镇。 注册地址同为英属地区成为Jimmy Choo此次起诉的原因之一,不过英属维尔京群岛与英国事实上并非同一地区。
该设计师向时尚头条网表示,“Jerry是我从小用到大的英文名,而Chu是“朱”的粤语拼音。我对因自己的本名和知牌的发音相似而无法命名自有品牌感到非常不公平,这件事对像我这样的年轻独立设计师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打击,感觉自己受到了来自品牌的霸凌。我有权利做我的设计并保留自己的版权,也有权利做我自己。”
相关法律人士称,Jimmy Choo败诉的可能性非常大。一是因为Jimmy Choo主营业务为鞋履,而Jerry Chu则以服饰为主要业务,二者并非真正的同行竞争。二是Jerry Chu为其自己的本名,因此也不存在恶意注册,Jerry Chu有理由通过抗辩而胜诉。
Jerry Chu个人设计风格与Jimmy Choo有较为明显的差异
此外,根据知识产权相关法律规定,注册商标在特定年限内未实际使用,任何人也可申请撤销该注册商标。也就是说即使Jerry Chu赢得了官司,如果一直不使用该商标,那么Jimmy Choo可以单方面撤销其使用权。
截至目前,Jimmy Choo暂未对此事作出回应。
Jimmy Choo由周仰杰和当时在英国《Vogue》任职时尚配饰编辑的Tamara Mello联合创立,不过,两位创始人先后于2001年及2011年离开品牌,并于2011年将品牌68%的股份出售给欧洲投资公司JAB,后于2014年在英国伦敦上市。
2017年7月,美国时尚品牌Michael Kors以12亿美元现金收购了Jimmy Choo。根据Michael Kors集团发布的最新一季财报显示,Jimmy Choo营收高达1.72亿美元,年增长率达12%。目前,Jimmy Choo在全球拥有150多家门店。
巧合的是,Jerry Chu在广州就读天麟海外艺术创意启发中心的预科学校时,还曾与已经离任同名品牌的周仰杰见面,后者恰好是该学校的名誉校长。
对此,以报道行业侵权事件著名的Instagram账号Diet Prada评论称,保护品牌免受仿冒品的侵害的初衷无可厚非,但是此次事件中Jerry Chu和Jimmy Choo几乎不会让消费者感到困惑。越来越多类似事件只能说明,现在在时尚行业中能基本运作已经很困难,更不用说品牌发展壮大了。
知名Instagram时尚评论账号Diet Prada对此事进行曝光
Jerry Chu表示,“作为一个追逐梦想的年轻独立设计师,想在这个行业做一些事情、有一些成绩好像越来越难。”
没有一定的知名度和背后强大的资本运作支撑,独立设计师在行业中举步维艰。事实上,因为人微言轻,年轻设计师的权益在时尚产业并没有被完全保护。除了被告侵权,奢侈品牌抄袭窃用年轻设计师和学生创意的事件也频繁出现。
去年,当时曾在美国Parsons设计与艺术学院学习的中国学生Terrence Zhou在社交媒体平台控诉Viktor&Rolf 2017秋冬高定系列疑似窃用其作品创意。当时他曾向Viktor&Rolf投递了实习申请并附上以Plastic Surgery“整形”为主题的作品集,但对方以申请人不是欧洲公民为由拒绝了他的实习请求,之后他却在Viktor&Rolf 2017秋冬高定秀场发现了相似设计。
虽然该事件发生后舆论对奢侈品牌抄袭学生作品的可操作性存在质疑,但是奢侈品牌方面拒绝回应,最后不了了之的态度,是令很多缺乏话语权的年轻设计师更加困扰的问题之一。特别是在西方权威时尚环境中求学的中国设计师,由于语言文化背景差异,也处于较为弱势的处境。Jerry Chu称,“独立设计师很多时候想要发声,但是势力单薄,最后也只能不了了之。”
事实上,奢侈品牌起诉中国品牌商标侵权并非个例。近年来不少国外知名时尚品牌起诉中国品牌商标侵权,包括意大利时尚品牌Diesel、美国运动品牌Skechers、英国奢侈品牌Dunhill和意大利男装Ermenegildo Zegna,旗下运动品牌Jordan以及日本无印良品等。
其中Jordan与中国企业体育的商标侵权拉锯战自2012年起持续多年,美国Jordan在一审、二审时均败诉,虽然中国法院曾于2016年12月判定美国Jordan胜诉,但是次年七月中国体育公司便向法院上诉指控美国Jordan商标侵权。
无独有偶,最近日本无印良品输掉商标侵权官司也引起了业界广泛关注。据时尚头条网消息,北京棉田纺织品有限公司日前起诉日本无印良品母公司株式会社良品计划及其中国分公司无印良品(上海)商业有限公司侵犯其商标权并胜诉,因为北京棉田纺织品有限公司先于良品计划上海分公司在2004年便在中国注册了“无印良品”的商标。
时尚行业对知识产权和品牌标识保护向来十分重视,因为商标与声誉便是他们最有力的溢价因素。在非一线城市发展的山寨品牌很容易做出一定规模而不被品牌方察觉,因而品牌在山寨品牌业务发展到一定规模后再起诉,可能会受到相当大的阻力。这或许就是Jimmy Choo如此风声鹤唳,起诉中国独立设计师的原因。
不过,奢侈品牌在维护自身权益的同时,往往忽略了其作为行业权威的社会责任。对于创意环境的鼓励与维护,事实上也关乎奢侈品牌未来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