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事之秋 拼多多的下半场是电商版Facebook
拼多多是电商版Facebook
多事之秋。
这个词很适合形容最近的拼多多。
面对接二连三像炮弹一样射来的负面新闻,一向低调的拼多多,不得不第一次开了个媒体沟通会。
在会上,拼多多创始人兼CEO黄峥对很多问题做了回应。
对于黄暴商品,拼多多已经清理,并关闭了相关店铺。
对于卖假货和违反平台规则的商家,拼多多会始终坚持自己的立场,处罚不手软。
对于“靠罚款盈利”的传言,拼多多则说没这回事。消费者赔付金是存在第三方监管账户,直接赔给消费者的,拼多多全程接触不到这笔钱。
除此之外,最近很热的“社交电商”也是提问重点。
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黄峥讲到:“淘宝也好,京东也好,都是搜索引擎式的电商,就是电商版的Google,重点是人找货。而拼多多想做一个电商版的Facebook,重点是货找人,就是要有更多的温度和乐趣,本质上是两个物种。”
黄峥还说:“社交电商这个词,我觉得是一个伪概念。没有人会为社交的目的去买东西,只会因为已经在社交,顺便买了东西,这两个是有本质区别的。”
啥?
被大家视作社交电商最佳样本的拼多多,竟然说社交电商是伪概念!
为什么?
黄峥去年接受《北京时间》的采访,可能给了我们答案。
北京时间“财访”:拼单模式所构成的社交关系给用户带来什么样的价值?
黄峥:社交电商的主体是电商,不是说主体是社交。
北京时间“财访”:那您平台中的用户增长不是来自这种社交关系吗?
黄峥:其实还是来自商品,商品的性价比高。
在这个流量越来越贵的年头,大家谈到社交电商,关注的往往是利用社交关系低成本获客。但其实,社交电商也是电商,而电商的核心则是转化成交。
那又是什么促成用户掏钱成交?
可能是性价比,可能是品牌,可能是代言人,但不会是社交分享。
家人朋友丢给你一个拼单链接,仅仅是让你“看到”某个商品,真正促成你掏钱的那个原因,是便宜,是性价比高。
拼多多的下半场
美团创始人王兴说过,互联网已经来到下半场。
我觉得这个说法同样适用拼多多。
每次看到关于拼多多的文章,留言里总是有很多唱衰的言论。
我很好奇,舆论如此关注的电商平台,未来会发展成什么样?
当年,阿里做淘宝一直不挣钱,后来孵化出天猫,把流量使劲导过去,靠着向大品牌、大商家收费,才挣了钱。
现在的拼多多被很多人看作是当年的淘宝,顺势猜测,拼多多未来是不是也会孵化一个属于自己的“天猫”来挣钱?
对于这类猜测,黄峥在接受“独角鲸科技”采访时直接否定:“我们要做的是供应链的创新、模式的创新,而不是照抄淘宝、天猫。”
拼多多的崛起,得益于微信的流量红利,得益于消费市场的下沉,得益于商品的超高性价比。但终有一天,这些优势会耗尽。
黄峥接受采访时说,虽然(拼多多)现在只实现了拼实惠,但未来会向好货、服务、温度的方向发展。
从这段回答里可以看出,拼多多不会做天猫,但一定会升级。
电商平台的发展,可以看作游戏中的打怪升级。而在升级的过程中,电商平台必须在技能树上点选不同的技能,学习,成长。
拼多多现在最强的技能点在于“拼单”,但在商品质量、快递、支付、售后服务等技能点上,拼多多要么没点亮,要么不够强。
黄峥正是看透了这种情况,才很明确地指出拼多多的三个发展方向。
一、好货
要提升商品质量,肯定得把控好供应链。相比阿里京东,拼多多在供应链上的积累仍然很浅。
黄峥明显是意识到这点,所以近两年拼多多已经开始往产业上游探索,推出“拼工厂”模式,跟工厂直接合作,从源头把控商品质量。
二、服务
在服务上,拼多多同样从源头把关。
拼多多内部有一个“选品”团队,从价格、供应和服务能力三个维度,考察商品及其销售商家,符合标准的商品将得到位置与流量支持。
这样操作,可以保证多数消费者购物时享受到较好的服务。
三、温度
相信很多商家会对这个词一头雾水,做电商还要有“温度”?
黄峥在接受环球网采访时解释过这个词:“购物不全都是目的型的。很多时候,你就是想约上三两好友,去大悦城、去沃尔玛逛逛。购物是社交、是娱乐、是生活的一部分。”
这样的购物行为,就是“有温度的购物”。
拼多多想让消费者做的不是“搜”,而是“逛”。正因如此,拼多多上的商品才会以信息流的形式呈现,模拟线下逛商场的感觉。
拼多多未来要做的,就是越来越逼近真实的逛商场,给消费者愉悦感。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升级是必须的,但升级过程中拼多多也会面临一些问题。
首先是商品真假。
假一赔十,这当然很严格,但想深一层,用户需要的是假一赔十,还是买到真货?
有拼多多商家就讲到一种情况,他卖的明明是原厂正货,但品牌商并不给他授权。背后原因是拼多多只是品牌商清库存走量的地方,如果给了授权,拼多多的低价将会冲击其它渠道的定价。
没有授权,你卖正品,消费者也认为是假货。
拼多多其实也意识到了这种问题,开始着手邀请知牌入驻,像韩都衣舍、良品铺子等品牌都已经在拼多多开了旗舰店。
其次,关于发货。
拼多多现在的规则是,延迟发货每单赔偿3 元,虚假发货每单赔偿5-40元。
纸巾品牌“可心柔”的电商负责人说,刚入驻拼多多那两天,爆了10万多单,当地没有一家快递有运力承接,24小时内未发出货,结果给每个消费者都赔了优惠券。
这里的问题在于,所有消费者都需要快速收到货吗?
如果我办公电脑的键盘坏了,晚上下单买个新的,第二天快递就送到了公司,这样的体验非常好。
但如果是一些不急需的商品,譬如昨晚下单买了纸巾,今天中午就送到家,快是足够快了,可我正在上班,晚上回家才算真正收到货。这样的体验就没有那么好。而且我不一定急需这个纸巾(如果急需直接到楼下便利店买更快),次日达和过几天到货的区别不大。
黄峥说:“拼多多对商家发货速度的要求,正是为了解决消费者及时收到货品的痛点。”可其实,拼多多再怎么要求商家,也很难让消费者更快收到货,因为一般的商家根本不能决定物流快递的速度。
第三,运营门槛。
大家都说拼多多入驻门槛低,但似乎没注意到,拼多多的运营门槛并不低。
24小时内发货的背后,是稳定可靠的供应链,是充足的打包人手,是拥有足够运力的快递合作方。以上无论哪一点,都不是没实力的商家能做到的。
拼多多如果服务要升级,对商家的实力要求肯定更高,而要找到有相应实力的商家,拼多多招商团队的压力势必会更大。
第四,缺少支付工具。
最关键也是最缺失的技能点,是支付。
支付对电商平台有多关键就不说了,蚂蚁金服(拥有支付宝的公司)最新一轮融资的估值已经超过1000亿美金。
在服务消费者的时候,没有支付工具也会带来诸多不便。
因为没有自己的支付钱包,消费者买到假货后,拼多多只能将钱以优惠券的形式赔给消费者。很多商家因此认为,这是拼多多吞掉了消费者赔付金。
而且,经过这么多年的网购教育,消费者已经习惯了退款的赔付手段,拼多多给优惠券反而不合适,很容易让人误会这是诱导消费的营销手段,没有诚意。
什么样的商家适合做拼多多?
首先是工厂。
工厂自己掌握供应链,不会出现爆订单了却没货可发的尴尬情况。而且自己掌握货源,利润空间会更大。
其次是分销商。
分销商要做拼多多,最关键的是找到足够稳定的供应商。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货源充足、发货及时、利润足够。
如果你的供应商不稳定,有订单却断货、发货不及时,那就完犊子了,很可能被罚款罚到妈妈都不认得。
结语
拼多多的崛起惊醒了很多人。
大家意识到,看似格局已定的电商市场仍然大有可为。
淘宝做特价版了,京东做拼购了,唯品会蘑菇街等平台也都做拼单了……前有巨头堵路,后有劲敌追赶。
然而,面对前后夹击的拼多多仍然增速惊人,目前订单量已经超越京东,每个月GMV超过100亿。
- 哈贝多你有一份新年礼物待签收
- 戈美其心动只是瞬间,浪漫就在脚下!
- 戈美其让女王来定义美,让我们赋予美!
- 百亿新起点,安踏儿童开启足弓成长新时代
- 哈贝多集合!哈粉们的新年PLOG
- 戈美其英伦风小皮鞋,展现摩登风气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