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应季购鞋要留心质量问题
中国鞋网8月20日讯,鞋子与百姓生活联系紧密,一直以来,我区商品质量消费投诉,商品问题基本徘徊在前三名内。由鞋类商品质量问题引发的更换、维修、退货程序,也因为目前没有“三包”国标而没有得到明确。针对鞋类商品售后服务纠纷多的现象,南宁市12315消费申诉指挥中心工作人员提醒,购买鞋类商品应事先检查是否存在质量问题,非应季购更要留心。
案例:鞋子开胶得不到免费维修
消费者朱小姐在一家商场购买了一双牛皮鞋子,3个月后出现开胶,要求商家免费维修但遭到拒绝。朱小姐同该商场负责人多次协商无果。
商家称鞋子“三包”期应为3个月,消费者购买的鞋已超过3个月,因此商家不再负有保修责任;而朱小姐却认为鞋子脱胶是明显的质量问题,出现这样的质量问题就应该是商家负责。
“最后,商家竟然说,都过了3个月时间了,谁知道是不是我穿坏的。”朱小姐对这样的说法感到气愤,便向本报记者反映了问题。
空白:鞋类“三包”没有国标
据了解,今年第二季度,全区共受理服装鞋帽类商品质量问题投诉143件,其中鞋类商品由于开胶、开线、开裂、断底等问题遭到消费者投诉较多。
“目前关于鞋类商品‘三包’没有国家统一标准,各地根据自身情况制定。而广西目前没有关于鞋类商品‘三包’规定出台。”12315工作人员介绍说,现在南宁的消费者在购买鞋类商品时,主要是根据其保修卡上的“三包”约定,或者是消费者与商家的约定来解决售后,“据我了解,大部分的品牌鞋子的包修期限不低于3个月。”
据介绍,近来有关鞋类商品的投诉集中在:消费者买鞋后出现鞋面褪色、皮子开裂、涂层脱落、内衬破损等问题,商家常以人为损坏等理由拒绝承担“三包”责任,双方为此产生纠纷。
提醒:非应季购鞋更要留心
“遇到双方各执一词的纠纷,我们只能是从中调解。因为对于鞋类制品损坏,消费者认为是质量问题,商家认为是穿着不当造成损坏,只能是靠技术监督部门进行质量鉴定。”该名工作人员提醒,购买鞋类商品应事先检查是否存在质量问题,并要求商家在购货票据上标明购买日期、品牌、型号、颜色、质地是否纯皮等信息。
“此外,因为‘三包’有效期的计算以购买鞋类开具的售后凭证为准,不以您穿着的时间为准。所以消费者在购买非应季产品时,更是要留心。如果在夏季购买了冬季的靴子,到冬天穿着的时候发生质量问题,虽然消费者穿着的时间可能很短,但投诉都很难被受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