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往“低”处走---看山东省的人才配置和效益问题
2004-06-25 08:42:59 来源: 中国鞋网 http://shoes.efef.com.cn/
按照中专以上学历或具有初级以上职称即为人才的统计标准,我省现有专业技术人才360万。虽然较之全省9000多万人口来说,这个比例并不算高,在全国也只居中游水平,但人们更关心的是,这360多万人都分布在哪儿,起着怎样的作用。
据统计,这360万专业技术人才中,有181万集中在国有事业单位。特别是具有副高以上职称或研究生以上学历的人才,绝大多数都被科研机构、高校等单位囊括。2002年底的一次全面调查显示,我省专业技术人员在一产、二产、三产中的分布比例为1:13:45。而第三产业中的专业技术人才又主要集中在文化、教育、医疗等行业。记者看到的统计表中,仅卫生体育社会福利、教育文化艺术广电两大项中的专业技术人才数量,就占了全省总数的50%。
这说明,当前我省的人才问题,主要还不是规模问题,而是现有人才的开发,或曰人才配置和效益问题。
在采访中,有关专家告诉记者,我省的产业人才配置效益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作为农业大省,第一产业中专业技术人员仅占全行业从业人员的0.2%。第二产业中,能源、制造和建筑这三个国民经济的支柱行业,拥有专业技术人才占全省总数的比例仅为1.3%、14.5%和4.1%,占其行业内从业人员的比例则分别为17.7%、5.5%、3.1%。
人才配置的不合理,导致机关事业单位人才大量闲置的同时,企业人才又极为短缺。
以企业的高级技术人才为例,我省的高级技工仅占工人总数的6%,一些大学毕业生一听说到企业当一线工人,立刻拂袖而去。也许他们不知道,在发达国家如日本,大约有30%—40%的大学毕业生直接去了企业工作。
企业人才缺乏,创新能力就会受到影响。我省企业虽然每年都有一些专利发明,但真正拥有核心技术的成果却是凤毛麟角,反映在效益上则是产品的附加值不高。
有一个现象十分耐人寻味:我省每年在全国的获奖成果非常可观。2001年和2002年,有45项重大科技成果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获奖项目总数连续十年位居全国首位,实现了“十连冠”。
乍看不可思议,其实也不难理解,这恰恰说明我省高层次人才大多集中在事业单位而非企业,特别集中在高校和科研机构,所以注重科研成果而轻视产品开发,因为只有成果才能获奖。于是出现了我们获奖、人家赚钱的奇怪现象。
人往“低处”走,就真的不能发挥作用了吗?济南市机床二集团公司的吴艳玲女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们这儿有世界上最先进的数控机床,不是既懂外语又懂技术的专业人员还真操控不了。
但吴艳玲同时承认,虽然他们的企业在全国同行业是领先的,每年进的大学生也很多,但和一些事业单位相比,吸引力还是差一些。
中小型民营企业就更不用说了。一家刚成立的生物技术公司的经理李晓湖告诉记者,很多学生一听说他们是民营小公司,还是刚成立的,扭头就走。
如何增强一线岗位的吸引力因此变得重要起来。记者注意到,像上海这样的大城市拥有一大批国际知名的跨国公司和世界500强企业,而江浙一带的民营企业活力四射,这些都是吸引人才的重要载体。与之相比,我们的企业还缺乏吸引力。
适合的,才是最好的。让每个人都在最适合的岗位上做最适合的事,是使人才发挥最大效益的根本原则。不论是人才自身,还是用人单位,对此都要有清醒的认识。
中国鞋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第一时间与我们联系,谢谢!也欢迎各企业投稿,投稿请Email至:403138580@qq.com
我要评论:(已有0条评论,共0人参与)
你好,请你先登录或者注册!!!
登录
注册
匿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