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没出现民工荒 “民工荒”实际是“素质荒”
近来,“民工荒”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问题。自去年始,大量关于“民工荒”的报道频繁见诸媒体后,从珠三角到长三角,从东南沿海到中西部城市,现在“民工荒”大有向北方城市蔓延的趋势。有人预测,中国劳动力市场正由买方市场向卖方市场转变。
城市真的出现“民工荒”了吗?“民工荒”,“荒”在每个城市还是个别城市?“荒”在某些行业还是全行业?为什么出现这样的状况?“民工荒”离哈尔滨有多远?带着这些问题,记者对哈尔滨市的劳动力市场进行了调查。
民工的“脚”市场的秤
许多老板因缺工着急上火,而体育用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张维建却稳坐钓鱼台。“春节后,除了两三个人请假,其他员工都按时到厂。新招50个工人,第一天就有200多人应聘。” “大面积缺工,又招不上工,说明企业对员工关心不够。”张维建说,他办企业多年,从未拖欠过员工的工资。民工用“脚”给他的企业打出了高分。
据了解,大批民工陆续返城后,对诚信企业,民工仍回到原单位工作;而对诚信度不高的企业,民工则纷纷跳槽。在很多单位对招工“欲速则不达”、无计可施的时候,诚信企业得到了最好的回报。加强企业信用建设,营造良好的用工环境,民工们用自己跑进跑出的“脚”给企业打出的分数具有深远的启示意义。
信用是市场经济的生命,是现代经济社会运行的必然产物。近年来虽然企业信用越来越被人们重视,但仍有企业存在失信行为。信用秩序混乱的危害非常大,消费者不敢消费、投资者不敢投资、银行不敢放贷、民工不敢就业,整个社会资源使用效率十分低下。据权威部门估计,我国每年因诚信缺失而造成的经济损失总共有5855亿元人民币,虽然有的省份采用“突然死亡”法,宣布企业“信用破产”,但这种巨大经济损失并没有引起有些企业的真正关注,信用建设和人文关怀仍停留在口头阶段。在急等用人却招不到合适的人的情况下,农民工用自己的行动给企业上了生动的诚信课程,以诚相待,这无疑就是最好的生产力。
在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市场竞争主体中,企业要有信用建设意识,将商业风险转化为诚信指标,有助于企业实现最大的有效经济利益,另一方面,由于信用是对企业内在质量的全面考核,而且,信用好的企业可以在经济交往中获得更多信用政策,降低筹资成本,有利于企业发现经营管理中的薄弱环节,改善经营管理。
市场是公平的,对诚信优良者不会格外关照,对“信用破产”者也不会心慈手软,自己的经营风险、信用风险、经济惩罚自己承担,市场会作出公平评判。
求职民工实话实说烦心事
尽管哈尔滨没出现民工荒,然而,记者在哈市一些劳务市场采访时却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上百单位急着招人,广告信息到处可见,前来求职的外来务工人员也不少,但真正达成劳务协议的却为数甚少。为此,记者采访了几位正在市场内徘徊的外来务工人员。他们讲述的求职经历,耐人寻味,更令人深思。
答应的工资待遇说变就变
加格达奇农民王月英:都说找工作要到正规中介,天一暖和我就一个人来到哈尔滨,想找一家饭店打工。一看招聘服务员的信息真不少,心想这下可好了,根据招聘信息,我来到一家风味餐馆。店方经面试,答应留下我,谈起待遇时,店老板说暂时每月给付400元。我一听纳闷了,明明招聘信息上许诺每月基本工资600元,怎么一下子变少了呢?店方说,是本店新规定。我一听气不过,当即表示不干了。后来,又跑了几家店,遇到的情况都差不多,工资压得太低。昨晚,听一位已在酒店打工的小老乡讲,时下外来打工者日益增多,一些饭店便故意降低工资,想一想也真是气愤,缺人手时,就想到我们,人多了又把我们看得不值钱。这不是欺负人吗?
年轻女孩遭遇招聘“陷阱”
通河县农村女青年冯岳红:要说我这几天找工作的事,真的有点后怕。刚进城,就直奔人才市场,一看到处贴着招聘广告,心想机会还挺多。自己高中才毕业,还是第一次外出,想找一份文雅一点的活儿。看到一则广告上招聘女公关信息员,觉得自己较为合适,便根据广告上的电话号码先打个电话,接电话的是位女士,声音很甜。得知我的一些情况,她当即让我去公司面议。当我乘公交车来到这家公司所在大厦时,已是晚上8点多钟了,乘电梯来到大厦32楼,曲曲折折拐进一走廊,只见这里竟是一家酒吧,里面正播放着悠扬音乐,找到刚才听电话的女子,更让我很惊讶,她的头发染得像黄牛毛,还抽着一支烟。她带我进了一个包间,她介绍说,公司是专为某外国商人开的酒吧。公关信息员平时主要工作就是为“老外”提供服务,如喝酒、聊天等,并说这里条件极好,工资全靠自己挣……
我一听,这不是平时听说的“三陪”吗?我又惊又怕。赶忙跑出门,打电话给表姐,住在表姐家一夜都睡不着,心想招聘启事上明明写的是信息公司,怎么让人去干那事呢?真不知该怎么去找工作。
找到工作也总有那么点不如意
安徽省灵泉县小庄村村民王小兵:我们是一周之前到哈尔滨的,来这里一看各类招聘广告,发现城里有很多自己能干的工作。经推荐,我们选定了道外的一家建筑公司,到了工地,公司很热情,很快答应收下我们并许诺每月1500元基本工资,我们一听心中暗喜。然而,一提起吃住的事,老板却犯了难。说吃饭没问题,住处因在闹市要靠自己解决。我们一听,这咋行呢?人生地不熟的一时哪里找住处啊!便请求他们想想办法,但公司就是不同意。最后只好放弃。
哈尔滨没出现“民工荒”
近日,记者来到位于抚顺街上的几家职业介绍服务中心,未进服务大厅,就见三三两两的农民工正聚在一起研究招工信息。办公楼里一位忙碌着的工作人员说:“天气暖和后我们这里登记招工的单位很多,就业岗位增加的同时,来这里找工作的农民工也增多了,进入3月以来,每天都有一二百人。”
记者随后来到一些农民工比较集中的自发聚集地。记者看到,上百名求职者汇聚在这里,他们大多站在公园、三角地附近,等待雇主的挑选。“要装修工吗?”“要厨师吗?”每当有路人走过,这些人就立刻围上去询问,忙着推销自己。当记者提到今年出现“民工荒”时,来应聘厨师的河南淮滨农民工张志和说:“来找工作的人多的是,我来这里3天了,还没找到合适的工作,哪有啥‘民工荒’啊!”
记者从有关部门了解到,从春节后民工返城的情况来看,来哈民工人数与工作岗位需求基本持平,不大可能出现民工荒。而来自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的信息显示,每年3月下旬至4月初,是农民工进城打工的旺季,今年哈尔滨天气暖得早,返城的民工潮还较往年提前了近一周,每天来哈务工人员平均达到近万人,高峰时达到2多万人,劳动力市场供需基本平衡。
从宏观上来说,大规模的劳动力资源危机不可能即时发生,只有在各种因素的长期综合作用下,才会导致这种短缺局面。但一些专家也指出,我们也不能因此盲目乐观。各地相继爆发的民工荒给哈市敲响了警钟,有数据表明,目前中国人口年龄结构已超过国际社会公认的老龄化标准:2000年,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已占总人口的10%。预测认为,2028年至2036年,中国老年人口将增至3亿以上。人口老龄化,中国将直接导致劳动力严重短缺,哈尔滨自然也不会例外。
专家观点:“民工荒”实际上是“素质荒”
尽管到哈尔滨打工的农民工数量与前几年基本持平,可一些用人企业却并没有“高枕无忧”。“劳动力好找、技工难求”,成了现在许多企业共同的心声,哈市实际上面临着更深层次的民工荒——“素质荒”,而在低技术要求甚至是无技术要求的行业,农民工还处在过剩的状态,这暴露出哈市民工的一种结构性失衡。
据团市委的一项调查显示,劳动力结构性矛盾突出表现在市场对技能型人才的供求矛盾上。2004年1~6月,哈市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是3.8万人,而实际求职的只有2.5万人。结构性矛盾在对劳动技能要求较高的第二产业中表现突出:与2003年同期相比,工业企业对技能型劳动力的需求增加了78%。对技能需求较低的第三产业,需求也较2003年同期上涨了33%。
据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有关部门的负责人介绍,通过多年的招商引资、承接产业转移,到哈尔滨投资的企业越来越多,这必然刺激了对劳动力的需求,一些企业今年对劳动力特别是技工的需求比去年“上涨”了近四成,所以在一些企业出现这种相应的劳动力短缺“并不为怪”,它是经济发展中一种正常的经济现象。可由于普通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现状,厂家不愿意投资更新技术、提高工人的素质,即使是一些掌握新技术的外商,在中国设厂也宁愿多雇些廉价工人,少用昂贵的先进设备,“这有点像饮鸩止渴”,一位人力资源专家分析说,劳动力越便宜,企业越不愿意投资新技术、新设备。另一方面,为了保证产品竞争力,工人工资就不会提高。在这种情况下,“劳动力无限供给”以及“低劳动力成本”的优势,将会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一大瓶颈。
因此,政府部门要引起足够的重视,积极开展对农民工的技术培训,最大限度地缩短技工缺口,为哈市的快发展大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掌握一项技能告别简单劳动
在一个自发形成的农民工劳务市场,记者曾看到十几个农民工争抢一个或几个“饭店服务员”职位的情形。这不难看出,在很多低技能要求的行业,农民工仍然是供过于求的。有专家指出,素质高、有本领、懂技术的民工哪里都短缺。我们的民工兄弟要想使自己真正变成“抢手货”,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努力学本领,学技术,千万别陶醉在“民工荒”的幻觉之中,“荒”了自己的本领和素质。
对许多农民工来说,从事了若干年的简单重复劳动之后,越来越多的打工者渐渐意识到自身发展的需要,并想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自己的命运。社会上公办、民办职业技术学校、培训班也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可农民工报名者所占百分比却少得可怜。为何普通民工不提高自己的技能,端起薪水较高的技工饭碗呢?专家分析,尽管许多农民工已经意识到自己的技能需要提高,但他们几乎不可能接受培训,因为其微薄的工资根本不够交纳高昂的培训费用。另一方面,工人流动性大,厂家不愿花钱培训工人。“低工资、低教育、低技术、低劳动生产率”所造成的“招工难”,已成为很多企业特别是小型加工企业的生产瓶颈。针对这种状况,有关专家建议,政府从长远的发展打算,应探索“政府出资、政府办学”或“政府出资、社会办学”的形式,解决这一矛盾。
此外,企业要加大其内部的培训力度,加快培养速度。行业、企业集团应建立技能人才业务进修和培训制度,开展技能提升和岗位培训。为增强企业发展的后劲,储备更多的人才。 来源:哈报新闻网
- 上一篇:兰州用工大订单遭遇意外尴尬
- 下一篇:金山有位坚守了几十年的“宝藏”修鞋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