拷问企业诚信 鞋品牌售假再度曝光
【中国鞋网-行业新闻】全球知名体育用品企业近日被曝一款篮球鞋的气垫配置在中国内外采用不同的两套标准。在中国销售价为1299元,同款在美国售价为125美元,除了价格歧视外,在美国销售的同款鞋有两个气垫,在中国销售的却只有1个气垫。然而,仍按照2个气垫进行广告宣传,涉嫌欺骗消费者。耐克中国区公关孙鹏9月9日表示,因为公司错用了前脚掌及后脚掌均内置气垫的宣传材料,向消费者表示歉意。
这又是一出“挂羊头卖狗肉”的闹剧。随着国内经济的高速增长,国人购买能力有所提升,对“洋产品”的消费需求也不断扩大。然而,困于监管的漏洞和认知的局限,一些洋品牌价格欺诈、虚假宣传得以浑水摸鱼,极大地损害了国内消费者的利益。很明显,事件拷问商业诚信,同样的款式却不同价格!倒底是什么助长了耐克的底气?洋品牌售假的底气何在?
近些年来,从怀揣西洋野鸡大学学历的成功人士,到贴着洋标签的国内商品,一出又一出 “土鸡变凤凰”的故事轮番上演,可谓乱花渐欲迷人眼。一些国内制造的商品一经“洋包装”,立即身价倍增,追捧者还趋之若鹜,浑然不觉受骗,实在让人大跌眼镜。对“洋品牌”的过分崇拜也是中国消费者容易被“忽悠”的原因之一。盲目的信赖必然带来非理性的选择,像耐克的畅销,正是利用了人们的这种心理。消费者只看洋标签,不仔细察看产品质量,给了一些不法商家可乘之机。
从新闻上来看,在中国销售的却只有1个气垫,仍按照2个气垫进行广告宣传。致使这种“闹剧”的发生,还是有着多种原因。比如,少部分消费者崇洋媚外,迷信“洋货”的虚荣消费观,就是一个重要因素。但是除此之外,我们还要深究的是,为什么“耐克”之类的洋品牌价格欺诈、虚假宣传还能“畅销”多年,经媒体曝光后才被有关部门调查?在对具体市场违规行为进行处罚的同时,反思其中的制度成因和监管漏洞,就显得更为重要。
消费者维权机构的失语也一定程度上纵容了欺诈消费者行为。“钱多、人傻、维权无力”,天下再找不到这样适合“忽悠”的地方了。从近年来一部分消费者权益被侵犯的案例来看,大多非消费者维权机构被曝出,而在这些案例发生之后,部分消费者维权机构不敢替消费者说话,使得消费者权益无以伸张,而对欺诈企业的索赔难以开展。也是部分创业为所欲为,做假广告的一个。
耐克事件给我们的市场秩序和产品质量再次敲响了警钟。笔者认为,解决假洋问题需要多管齐下——企业要坚持诚信经营理念,政府部门要加强相关环节的监管,消费者也要树立理性的消费观念、消费者敢于说不。当前,如果仅仅就事论事,一个出了问题就解决一个,那么耐克事件之后,出现问题的品牌也许会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