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1°男排全锦赛落幕 赛事惨淡成鸡肋
【中国鞋网-品牌动态】昨天,2011年 361°全国男排锦标赛在江苏省太仓市悄然落幕。尽管比赛是排管中心每年计划内的重要赛事之一,但今年无论男、女排球锦标赛,中心领导却无一人到场。而观者寥寥的惨淡场面也已延续了多年。缺少关注、缺少宣传,加上成本因素,全锦赛已渐成鸡肋。
每年除了联赛之外,全锦赛是队伍最齐的一项赛事,它为各队提供了实战机会,这对实战不多的地方队来说是不可或缺的赛事。“除了联赛二十场比赛之外,只有一半的队伍还能打大奖赛,加起来最多增加十场。而全国锦标赛能打六七场,这对很多地方队来说太重要了。”一位资深地方队教练这样告诉记者。
在联赛推出之前,全锦赛的地位仅次于全运会。但随着联赛的推出,全锦赛退居三线,加上全锦赛举办期间,各队国字号选手正在国家队服役,因此全锦赛也演变成纯粹锻炼新人的平台。由于缺乏明星球员,加上比赛质量不高,难以吸引观众、媒体乃至商家的关注和兴趣,逐渐形成了全锦赛无人喝彩的尴尬局面。
为了维系全锦赛,排管中心不得不将其作为附加条件“强行”推给那些热衷于承办国际赛事的地方。而地方为了承接关注度、影响力巨大的国际赛事,也只能接受这一摊派。与世界大赛相比,全锦赛的举办成本不算低,十几支队伍200多人的吃住,对主办者也是不小的负担。而缺少观众和商家的关注,承办成本无法通过门票、招商、广告来抵消,全锦赛成了名副其实的赔本买卖。
与以往相比,今年全锦赛的遭遇更为凄惨。由于与多项国际赛事在时间上撞车,以往偶有直播的电视台隐身了。而忙于国家队征战,排管中心高层乃至中层领导也不见了身影。今年两个赛事到现场采访的非当地媒体仅有可怜的三家。记者在两个赛区进行过粗略统计,女排漯河赛区观众最少时仅为9人(其中还有三个是蹒跚学步的幼儿);而男排太仓赛区观众最少时仅为14人。
曾担任过国家男排主教练、今年已七旬的邹志华也向记者“抱怨”:“国家队从哪里来?还不是要靠地方队。地方队的水平上不去,国家队能好到哪里?不重视全锦赛肯定是不合适的,长此以往是要吃大亏的。”
领导不重视、媒体不关注、商家不感冒、观众不关心,这四个“不”形成了负面的连锁反应。全锦赛已成了弃之可惜、食之无味的鸡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