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手机站

微博 |

我的商务中心

中鞋网,国内垂直鞋类B2B优秀门户网站 - 中鞋网 客服经理 | 陈经理 钟经理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创业之路 > 王雨豪:名片“碰”出的创业构想

王雨豪:名片“碰”出的创业构想

2012-05-07 08:09:25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中国鞋网 http://shoes.efef.com.cn/

  【中国鞋网-创业之路】创业者:王雨豪

  创业时间:2011年中创业地点:上海

  商业模式:模仿美国Bump推出名片碰碰产品,做电子名片交换。当用户达到一定量后,名片碰碰不排除以新型猎头的模式盈利,为中小企业主推荐合适人才收取费用

  王雨豪认为,"名片碰碰"做的就是经营人脉圈子的事儿,而且用户基本是中高端用户,当"名片碰碰"的用户足够大,自己就可以为中小企业主服务,为他们找寻合适的人才,并且收费,甚至用户也能通过经营自己的人脉圈子,与"名片碰碰"实现分成

  不需交换纸质名片,不用开启蓝牙,也不用输入对方手机号码,只要双方碰碰手机或摇摇手机,就能实现自动交换电子名片。交换来的名片可以选择存在通讯录里,也可以放在本身程序自带的交换记录里。它的名字叫做“名片碰碰”。

  这个新名词的创造者叫王雨豪。他是上海即略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总裁(下称“即略网络”)。

  2011年中,王雨豪的网站“名片碰碰”上线。自大学开始,他便间歇性微创业式的连环创业,最新的名头是上海即略网络科技总裁。而此次,他盯上了移动互联网,把着眼点放在了司空见惯的名片上。

  去年6月,王雨豪的名片碰碰1.0版本上线,发布30天后,总下载量超过10万,每天活跃用户大概达到10%。180天后下载数量突破了百万。

  随后,即略网络开出了史上最贵的一张名片报价——100万美金的首轮融资邀约。在名片碰碰上线后百日内,即略完成了百万美元当量级的A轮融资,并于2011年11月11日发布了名片碰碰3.0版本,一款即略称之为“向用户致敬”的产品。

  不久前,即略网络与三星合作开发的名片碰碰4.0在三星移动应用平台全球首发,并随即在苹果APP Store、Android Market及其他安卓市场发布。这被他称为是一种“傍大款”的策略,在他看来,这好比是把自己的小排量车换成了大排量,为其加注了跑赢全程的筹码。

  一直走在创业的路上

  王雨豪起初的创业项目都离互联网很远。直到在2008年看好即时信息前景的他创立即略网络,第二年即时客正式上线,才算是又兜兜转转回了自己的老本行。虽然创业由于行业跨度大并没有延续下来,但创业的一些触类旁通的经验以及思路却积累了下来。

  即时客在微博的基础上进行了创新,即在每条微博后面加上了一个地理坐标,这也是当时王雨豪颇为得意的一次创业尝试。但在做即时客的过程中,他发现微博作为一个平台级产品,其背后需要更多的资源,比如资金、技术、运营。而当时,即时客的产品开发以及项目运营也碰到了一定的困难。一家微博恰在此时通过猎头找到王雨豪,几次交流之后,他彻底改变了想法。

  “如果是新浪做微博,则成功可能性大;如果是小微企业做,则成功概率极小。”王雨豪果断地放弃了即时客项目,转而成为新浪微博的第三方应用开发商,开始做一些手机应用的技术外包业务。于是才有了之后的微博视窗、信用卡优惠助手。

  友盟数据显示,目前中国有2300万台iOS,5200万台Android手机。预计今年底,两者将达1.3亿规模,用户扩散速度是桌面互联网的3倍,手机摩尔定律正在爆发。显然,王雨豪看到了这种趋势。

  于是,才有了之后的名片碰碰。

  王雨豪认为,对用户而言更聚焦更简单的应用更容易理解,也就更容易产生用户黏性,所以名片碰碰上线之初的功能很简单,只是实现电子名片的相互交换。

  但这个简单的功能却迅速地给即略网络带来了第一笔百万美元的天使投资,手拿天使投资的王雨豪开始考虑名片碰碰的出路。

  经过研究后他发现,国内企业对于商务社交的尝试从未中断过,诸如若邻网、大街网、优士网等企业虽然做得风生水起,但活跃用户数目一直上不去。“问题在于中国人脉管理的习惯与国外有所不同,国外大多依赖于PC,而中国商务社交的入口则是在手机上。”王雨豪判断。

  于是,名片碰碰被定位于移动版商务社交网络,而第一笔的天使投资也悉数用在了挖掘人才上。

  让王雨豪自豪的是,在陌生人来电时,系统会通过事先在互联网上的信息抓取,让用户在来电界面动态获取来电者的个人数字ID,包括公司、职位、姓名等关键身份信息,而一些纸质名片则可以通过手机摄像头扫描直接将其转化为电子格式。这在他看来都是移动互联网的杀手级应用。

  追逐“强需求”

  正当这个新事物在国内急速成长的时候,开始有人质疑名片碰碰是一个山寨产品,模仿的是美国一款名为“Bump”的移动应用程序。

  而王雨豪并不避讳谈Bump给自己带来的启发。他认为Bump的成功再次印证一个基本道理,伟大的产品一定是建立在社会“强需求”满足的基础上。Bump公布的一组数据同样可以佐证手机信息交换——这个“强需求”有多大:目前,其下载量已经超过5000万,最近30天内的活跃用户达到1000万;在苹果的APP Store中,Bump在美国下载量排名第七,在日本位居第三,45%的新用户是老用户口口相传发展来的。所以,到了2011年3月,王雨豪发现,国内还没有一家公司成功推出中国的Bump应用。“我感觉这是为数不多的上天给我们的一个机会”,王雨豪说。

  考虑到Bump偏重于美国用户的产品设计以及中国市场已经存在微信、米聊等产品的规模优势、资源优势,王雨豪为名片碰碰的发展制定了三个关键词,分别是:“装傻”、“玩专业”、“差异化定位”。

  “装傻”,用王雨豪的话说,就是有意将产品做得简单、易用,最好老人、小孩都会用。目的也很简单,就是实现快速的传播。他认为,Bump在中国发展不力也印证了这一点。目前,Bump的中国用户量远比不上国外,王雨豪分析,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Bump到中国的时候,它已经“由轻变重”,功能从交换电子名片升级为了移动社交网络,直接交锋于微信、米聊、有你等一大堆中国互联网巨头运营的类似产品。

  而“玩专业”,就是名片碰碰要聚焦在名片交换的领域,快速覆盖所有的智能手机系统;实现更高的交换成功率;提供更人性的交换体验;完美打通和手机现有通讯录的存储、读取等环节。

  “差异化定位”,关于这一点,王雨豪认为这既是无奈之举,也是聪明之举。今日在中国,任何一个移动互联网的创业团队,都不能忽略以腾讯为首的互联网巨头公司在手机基本应用方面的虎视眈眈,和此类公司展开同质化产品竞争,对于初创团队来讲并不明智。关于名片碰碰的差异化定位策略,王雨豪说:“很简单,聚焦在移动商务应用的方案解决。大的目标当然有,就是努力打造一个出色的移动商务社交网络。

  商业模式欲靠近“猎头”

  不久前,名片碰碰与三星合作开发的4.0版本上线。其中,这个版本有一个名片交换的重要功能,模拟现实中人们交换名片的过程,用户通过单手指或者双手指向上滑动电子名片“飞”出去,即可完成电子名片的快速交换,当对方名片达到自己手机上时,也会有对方名片“飞”过来的感觉。

  之所以强调模拟现实商务社交中交换名片的场景,其实背后隐藏着王雨豪的一番苦心。

  原来,当名片碰碰推出后,在获得用户认可的同时也不乏质疑,多少年来,商务社交中交换纸质名片是一种礼仪,而且这本身也是一种社交文化,如果以一款交换电子名片的程序来代替,似乎总是缺少了一丝实际名片交换时的体验,也似乎取代不了传统名片交换的文化。对此,王雨豪的看法是,在中国名片交换的需求巨大,甚至远胜于西方社会,只要聚焦于这个需求的满足就足以聚集海量用户,构建起用户数门槛。

  不过,对于即略来说,一款交换名片的程序是否足以支撑起商业运作,无疑是挑战。其实对不少移动互联网的应用程序开发者而言,盈利都是求而不得其法。王雨豪似乎不太在意一般流行的广告植入收费等盈利渠道,他心中另有盘算。

  “名片碰碰做的是商务社交,当达到一定量级别,我们完全可以把用户和中小企业绑在一起,网站扮演着类似猎头的角色。”王雨豪说,去年下半年,为了找寻人才,他自己向猎头公司支付了大约35万元费用,这个过程给了他很大启发,名片碰碰做的就是经营人脉圈子的事儿,而且用户基本是中高端用户,当名片碰碰的用户足够大,自己就可以为中小企业主服务,为他们找寻合适的人才,并且收费。甚至用户也能通过经营自己的人脉圈子,与名片碰碰实现分成。

在线咨询

姓名
电话
留言

快捷留言

  • 请问我所在的地方有加盟商吗?
  • 我想了解加盟费用和细则。
  • 留下邮箱,请将资料发给我谢谢!
  • 我对加盟有兴趣,请迅速联系我!
  • 我想了解贵品牌的加盟流程,请与我联系!
  • 请问投资所需要的费用有哪些!
中国鞋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第一时间与我们联系,谢谢!也欢迎各企业投稿,投稿请Email至:403138580@qq.com
我要评论:(已有0条评论,共0人参与)
你好,请你先登录或者注册!!! 登录 注册 匿名
  • 验证码:
推荐新闻
热门鞋业专区
品牌要闻
品牌推荐
热度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