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手机站

微博 |

我的商务中心

中鞋网,国内垂直鞋类B2B优秀门户网站 - 中鞋网 客服经理 | 陈经理 钟经理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新闻 > 洋品牌频见"双重标准"情况调查分析

洋品牌频见"双重标准"情况调查分析

2012-07-02 10:33:24 来源:海峡都市报 中国鞋网 http://shoes.efef.com.cn/

  【中国鞋网-行业新闻】在厦门一些特大卖场、专卖店铺,各种规格的法国依云矿泉水整齐地排列在货架上。一瓶500毫升的依云矿泉水售价在10元左右,比国产矿泉水贵了许多倍。然而,即便是这样昂贵的水,喝起来也不令人放心——国家质检总局本月初公布了209批次进口不合格食品和化妆品,法国依云矿泉水名列其中,这是“依云”近6年来第6次登上“黑名单”。

  洋品牌形象大跌

  其实,不仅仅是依云,洋品牌“南橘北枳”的现象——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实行质量和服务两重标准的做法,近年来可谓屡见不鲜。

  一些世界知名企业在本国、在发达国家,往往循规蹈矩、遵纪守法;一到中国就调低标准、放松监管,导致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问题百出,形象大跌,让人不由得产生一种店大欺客、狡诈势利的印象。

  曾几何时,这些妇孺皆知的洋品牌是质量过硬、技术先进、安全美观的代名词,无论是服装鞋帽等小件物品,还是汽车之类的大宗耐用消费品,都深得中国消费者的喜爱。但是随着越来越多洋品牌“质量门”事件的传出,洋品牌在国人心目中的整体形象已经大不如前,尤其是其在母国和中国实行双重质量标准、双重售后服务标准的做法,已经引起了不少中国消费者的反感与愤怒。

  仅是最近曝光的洋品牌“质量门”案例就不下十宗:从被曝含有可致癌物质的强生婴儿洗发水,虚标用料成分、色牢度不够的服装品牌ZARA,关不上门的西门子冰箱,虚抬价格、减少气垫的耐克篮球鞋……

  洋品牌为何敢“犯险”

  不可否认,绝大多数跨国企业之所以能取得良好的业绩,都与其具有稳定可靠的产品质量、安全完善的售后服务、良好的企业社会责任息息相关。但现在的不少跨国公司在母国和中国的表现往往内外有别,判若云泥,那么是什么原因让他们成了“两面派”。

  首先,洋品牌的双重标准害了自己,对发达国家输出的产品是一个标准,对发展中国家却是另一个标准。尽管洋品牌们多将此解释为“参考本土标准和消费国的实际”,其实际结果就是降低了产品的标准。

  其次,也与我们监管不力和监测手段落后有关。客观地讲,目前我国在一些产品的安全监测上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差距,有的行业标准过低或过粗,缺乏精细化的评判,这让跨国公司执行双重标准钻了空子。一些洋品牌进入中国后,逐步走上本土化路线,甚至用国内外两个标准管理其分公司,在生产、销售环节存在不少漏洞。例如,强生婴儿洗发水去年被曝含有可致癌物质。自2009年以来,强生产品在各国被召回25次,但这些召回基本上不涉及中国,其改良产品也只在英、日等部分发达国家销售。面对质疑,强生公司表示,他们的产品完全符合中国国家标准,因此不会召回相关产品。一些国外汽车厂商发现产品存在安全问题进行召回时,也往往不将我国包含在内,理由同样如出一辙:产品符合中国规格。

  除此之外,我国现行法律法规设定的违法成本相对较低,也在客观上一次次地纵容洋品牌的“犯险”行为。在我国,洋品牌出事,罚单往往只有几十万元,堪称国内处罚大单的沃尔玛连锁店销售假“绿色猪肉”案,最终罚款也只不过269万元,这点钱对身价几百亿乃至数千亿美元的跨国企业来说,只能算是九牛一毛,因此自然不会感到“切肤之痛”,等皮肉小伤一愈合,又“好了伤疤忘了疼”。

  双重标准发人深思

  洋品牌双重标准现象不仅令人气愤,更发人深思。如何应对这一现象,他建议,我国政府的相关部门应该尽早拿出更高的标准,更严的执法。

  首先,既然部分洋品牌借口我国国家标准低于国际标准,为其缺陷产品做“挡箭牌”,损害我国消费者的利益,我国国家标准制定者就必须站在中国消费者的立场上,与时俱进,提出更严格的要求,制定更高的标准,全力扭转洋品牌在我国频频出现产品标准“合法歧视”的怪相。

  其次,要让洋品牌不敢耍滑头,监管部门不能手软,不能因为是跨国企业,是利税大户,就对其违规行为网开一面。“高高拿起,轻轻放下”的做法,损害的是整个市场的公平和广大消费者的权益,同样也损害我国法律的尊严和权威。正相反,大品牌、洋品牌一旦出事,波及的人会更多、危害性更大,更应该严厉处罚才对。

  从消费者的层面看,一些洋品牌牺牲品质追逐利润的手法也是中国消费者“宠”出来的。由于消费者盲目追捧和崇洋心理,许多洋品牌在中国这个广阔的大市场轻易就能分得一块“大蛋糕”,即使降低产品质量和服务档次,大部分消费者仍会买洋品牌的账。“麦当劳、肯德基全国那么多店,出问题的应该只是极个别的店吧,整体还是信得过的。”持类似观点的消费者大有人在。

  经历了诸多负面事件,笼罩在洋品牌头上的光环正在逐渐褪去。周元强认为,这种情况恰好给了本土企业一个后来居上的机会。民族品牌能否抓住时机,取得消费者的信任,关键要看是否能尽快解决好自身存在的问题,练好质量、技术、服务等方面的内功。(中国鞋网-最权威最专业的鞋业资讯中心)

在线咨询

姓名
电话
留言

快捷留言

  • 请问我所在的地方有加盟商吗?
  • 我想了解加盟费用和细则。
  • 留下邮箱,请将资料发给我谢谢!
  • 我对加盟有兴趣,请迅速联系我!
  • 我想了解贵品牌的加盟流程,请与我联系!
  • 请问投资所需要的费用有哪些!
中国鞋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第一时间与我们联系,谢谢!也欢迎各企业投稿,投稿请Email至:403138580@qq.com
我要评论:(已有0条评论,共0人参与)
你好,请你先登录或者注册!!! 登录 注册 匿名
  • 验证码:
推荐新闻
热门鞋业专区
品牌要闻
品牌推荐
热度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