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劳动力上涨成本将转嫁给西方消费者
【中国鞋网-国际动态】最近东南亚各国纷纷提高最低工资标准以缓解由于贫富差距所加剧的社会压力。由于成本上涨大幅挤占了出口厂商的利润空间,出口厂商也开始大范围提价。
汇丰银行亚洲经济研究首席经济学家Frederic Neumann就说:亚洲制造业厂商已经不能再承担成本特别是劳动力成本的上涨,这种上涨的成本最终会转嫁给西方的消费者,作为全球的制造业中心,这里的价格水平上涨无疑会拉高全球的价格水平。
数据显示,新加坡在今年2月份的通胀达到了史无前例的4.9%,他们在过去十年的平均通胀也只有2.6%。同时香港的通胀也攀升至4.4%,是他们过去十年平均通胀水平的两倍还多。
根据国际劳工组织的数据显示:从2000年到2011年,亚洲产业工人的平均收入翻了一番。相较而言同期在发达国家,平均薪资上涨只有5%,在全世界范围内也只有23%。而中国的这段时间的平均收入上涨到了原来的三倍。东南亚各国更是紧随其后。
由于这些国家主要是一些低端制造业,向全球出口廉价的玩具,衣物和家具。所以成本持续的上涨趋势也引发了全球的关注。
根据世界贸易组织的数据显示:作为全世界低端制造业最为集中的地区,亚洲在2011年输出了价值5.98万亿美元的商品,相比上一年增长18%。而东南亚在当中就占到了四分之一,达到了1.24万亿美元。
风靡全球的iPhone全部产自该地区,而美国进口商品又38%来自于该地区。
有一则事例很好地反映了目前东南亚在整个世界的产业链当中的重要作用。泰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电脑硬盘驱动器产出国,在2011年遭遇70年来最强洪水时,世界范围内的制造业都受到重创,硬盘驱动器的价格甚至跃升了20%。
瑞士央行的Raphael A. Auer表示:贸易全球化的一个直接的后果就是通货膨胀的全球化。全球产业链任何一个节点上的问题都有可能引发全球性的价格波动。货币的升值更使得工资上涨带来出口压力雪上加霜。除此以外,东南亚各国的货币在最近几年也有明显的升值,东南亚四国,包括泰国,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各自的货币都升值了超过16%,人民币也升值了10%。
由于成本上涨的压力主要是转嫁给消费者,消费者特别是需要进口廉价部件和原材料的下游企业也感受到了价格的变化。
一家位于加州的知名家具厂的负责人Carl Johnson向彭博社表示:我们有15家来自亚洲的供货商,他们最近都在涨价,这也迫使他们的销售价格在过去的18个月里上涨了5%。
为了缓解出口的压力,亚洲的出口商纷纷努力寻求出路,其中的一个是将工厂转移到劳动力价格依然低廉的地方。
由于中国原材料和劳动力的价格攀升,很多美国鞋业厂商正在把工厂从中国转移到越南和印度尼西亚。
2012年中国出口到美国的鞋占到84%,这已经是11年来最低的状况。在2011年这个比例是85.4%。
与此同时越南出口到美国的鞋的总量则从7%上升到了8%。
这种趋势在其他产品上也有不同程度的显现。
但是转移工厂并不是万全之策,在经历了20年的世界工厂角色之后,东南亚各国特别是中国已经发展出了成熟的物流体系和熟练的产业工人以及适宜的营商环境,这对于很多厂商来说都有些难以割舍。
另外一种方式就是在很多流水线上大规模的引进自动化以取代工人的手工劳动。这种方式也被很多亚洲厂商开始采用。
尽管工资水平已经上涨了一倍,大多数亚洲国家的薪资水平和发达国家还远不能比,2011年菲律宾工人的平均时薪是1.49美元,与此同时根据美国劳工部的数据显示:
英国和美国的平均时薪分别是21.98美元和23.70美元。
所以未来亚洲平均薪金水平还有相当大的上涨空间,考虑到亚洲各国在全球产业链中的重要地位,这个问题会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中国鞋网-最权威最专业的鞋业资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