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出打工鞋匠回归 解码中部鞋都
阳新县委书记万鼎为鞋企代言
客服在网上招揽订单
可兴鞋业厂房俯瞰
浙联鞋业生产车间
工作人员分拣订单客户包裹
阳新鞋品通过网络销往全国各地
黄石市阳新县位于湖北省东南部,人口近120万,其中在外打工、创业人员一度多达30余万。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10余万阳新人在浙江温州各大鞋企工作,“阳新鞋匠”成为这些打工者共同的名字。
30多年来,跟第一代“阳新鞋匠”相比,第二代“阳新鞋匠”不仅继承了勤恳努力的禀性,还能顺势而为、与时俱进,他们在掌握了过硬的制鞋技术后,陆续返乡创业。目前,阳新有130多家制鞋企业,这些企业的负责人很多是当年在外打工的“阳新鞋匠”。
为打造“中部鞋都”,阳新县多措并举。今年2月开始,阳新劳动就业部门开始到各乡镇招工,县委书记万鼎也亲自出镜为阳新鞋企代言。
10万阳新鞋匠下温州
3月8日,阳光明媚。在阳新县经济开发区城北工业园浙联鞋业生产车间,一块块皮革在流水线上切割、合成,再由10余名工人打包、分拣,忙碌而有序。
“我们每天平均生产各种鞋类约1万双,全部通过电商平台销往全国各地。”浙联鞋业总经理丁诗希告诉极目新闻记者。
回忆起曾经在外打拼的经历,丁诗希百感交集。1999年,初中毕业后,他跟着老乡前往温州打工。透过列车车窗,看着熟悉的景色渐渐远去,第一次远离家乡的他鼻子一酸,眼泪止不住地流了下来……
“上世纪90年代,有10万阳新人在温州各大鞋企工作。”阳新县经济开发区人社中心主任赵红霞介绍。阳新县人口近120万,其中在浙江、广东等沿海地区打工、创业的人员最多时达30余万。
“我是2004年去温州的。”浙联鞋业行政人事经理刘志勇说。他在温州两家鞋企工作了12年。在他的印象中,那里的鞋企里有很多阳新人。由于实行计件工资,阳新人又肯吃苦,经常一天工作15个小时,“阳新鞋匠”因此深得温州鞋企老板们的赏识,很多人从最底层的打工仔,慢慢成长为企业高管。刘志勇曾在温州某鞋企任人力资源部主管兼办公室主任,还出版了打工文集《误入鞋途》。
上世纪90年代,阳新县公务员的月工资普遍只有几百元,而温州的“阳新鞋匠”月薪大多超过2000元。靠着勤劳的双手和对工作的热情,一大批阳新人靠制鞋养活了他们的家庭,供出了一批批学子,推动了阳新民营经济的发展。
2009年,“阳新鞋匠”入选湖北省第二批“十大劳务品牌”,成为阳新一张靓丽的名片。
第二代鞋匠逐梦创业
初到温州的丁诗希怀揣着梦想,进了一家小鞋厂。在忙碌的车间流水线上,他从学徒开始,下料、刷胶、打砂轮,一步步成为一名熟练的鞋匠。
“如果以年龄划分,60后和70后算是第一代‘阳新鞋匠’,80后算第二代。”刘志勇介绍。第一代“阳新鞋匠”大多挣的是辛苦钱,第二代“阳新鞋匠”则凭着顺势而为、与时俱进的智慧,不断拓展着发展空间。
丁诗希生于1984年。和多数第二代“阳新鞋匠”一样,他不甘心一辈子耗在流水线上。学到技术后,他便开始琢磨着自己创业。
2007年,丁诗希凭着优异的表现,当上温州一家鞋企的厂长。但他没有满足现状。2008年,金融危机席卷全球,温州一些小鞋企纷纷倒闭,丁诗希从中看到了机遇,他顶着巨大压力,劝说几位亲戚与他一起收购了一家破产的鞋厂,并利用自己的人脉资源,留住几十名准备返乡的普工,正式开启了创业之路。
这一年,“互联网+”概念尚未普及,但温州已经涌现出不少互联网企业。丁诗希注册了一家网店,开始在网上销售自己工厂生产的鞋子。没想到,网店很快给他带来了惊喜。他根据订单安排生产计划,不需要中间商、代理商,没有门面、厂房租金,也不用雇那么多销售人员了,生产出来的鞋子马上就销售一空。
2014年5月,回乡探亲期间,丁诗希被家乡的招商引资政策感召,湖北浙联鞋业公司落户阳新。
有鞋企打进国际市场
与丁诗希一样,湖北可兴鞋业总经理明瑞星,也是从普通打工仔成长为拥有自己研发团队的企业老板。
30多年前,阳新县经济落后,特别是在乡镇,一批批青少年因贫困辍学。于是,他们一个带一个、一村带一村,纷纷前往经济发达的南方地区打拼。
“我当过兵,做过学徒,拎过灰桶,有过一包方便面撑两天的经历。”明瑞星对记者说。1995年退役后,他到上海一家技术进出口公司打工,从事鞋底设计。2003年至2007年,他先后到美国、英国等地工作,积累了鞋样设计、生产和销售技能。在国外的几年时间里,英语几乎是零基础的他,拼命学习,很快就能熟练地用英语与客户交流。
掌握了安全防护功能鞋的生产技术和标准后,2012年,明瑞星决定结束在外漂泊的日子,回到家乡创业。他拿出十余年的积蓄,创办了湖北可兴鞋业有限公司。
“当时,一方面是阳新的投资环境吸引了我,另一方面是家乡情结让我想回到阳新投资创业。”明瑞星介绍,“我们公司共有200多个产品,一个月生产8万双安全防护功能鞋,比如能防蛇咬、刀刺的打猎鞋,能抵御酸碱化学物质腐蚀的消防鞋等。”
“目前公司90%的订单来自海外。一双防滑鞋售价1200美元,一双保暖鞋售价700美元……”明瑞星说。公司与英国谢菲尔德大学科研团队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并组建了一支30多人的研发团队,每年公司投入10%的营业收入用于新材料和鞋品设计。
县委书记为鞋企代言
去年10月,阳新县委书记万鼎做客湖北日报5G演播室,他带去了运动鞋、沙滩鞋和功能鞋。
“这双特种劳保鞋,有2个国际专利、4个国家专利,防滑、防油、耐高温,主要出口欧洲市场。”
“这双轻工业防护功能鞋,防砸、防滑、抗静电,市售价600元……”演播室内,谈起阳新的各类鞋品,万鼎如数家珍。
“一个城市要发展,人是最重要的因素,没有人就是一座空城、一座没有活力的城市。”万鼎介绍。摘掉国家级贫困县的帽子后,阳新县正在向百强县努力奋进。
“我们现在做工作跟过去不一样。过去,书记、县长最大的功劳,是把人口往外输出,送到温州、深圳、东莞等地打工,让壮年劳动力有工作做、有钱赚,能养家糊口。”万鼎说。当年阳新县没有什么产业,很多阳新人只能背井离乡到外地闯荡,留下的是留守儿童、留守妇女和留守老人。阳新提出“奋进百强县”的目标后,不能再把年富力强的劳动力送到外面去了,而是必须想办法把他们留在阳新,这样才能把阳新建设好、把产业发展好,让更多的阳新人在家门口就业创业。
“我们将倾力打造鞋类产业集群,提高阳新鞋品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争取早日让阳新成为‘中部鞋都’。”万鼎说。从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出发,该县将通过完善产业链条、培育自有品牌等措施,进一步促进鞋业提档升级。力争到2025年,阳新鞋业产值达到100亿元。
目前,阳新县共有大小制鞋企业130多家。该县政府主导,多次邀请业内专家、企业家参与座谈会,为鞋服产业规划出谋划策,并立下“制定一个产业发展规划、打造一个产业集群、培育一批自主品牌、成立一个专业协会、一年举办一次中部鞋业论坛、发展一个百亿元产业”的发展策略。
继“阳新鞋匠”之后,“阳新鞋品”的名头,正越来越响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