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的颠覆性技术没有出现之前,户外品牌还能比拼什么?
经过了3天的展出和互动,ISPO BEIJING 2025亚洲运动用品与时尚展(以下简称“ISPO”)于1月12日闭幕。作为每年年初业内的一个重要展会,无论是一些想要受到关注的品牌本身,还是面向B端的供应链各个环节,都对于ISPO保持着极高的关注。
根据ISPO官方消息,此次新进品牌占比近50%,来自加拿大、日本和北欧等国的新品牌数量增长尤为突出。在中国户外行业井喷式的发展下,好的市场带来了机遇,海外户外品牌源源不断地想要进入国内市场,便是最好的例证。
只不过,任何一个行业的发展过程都是一个祛魅的过程,户外鞋服行业也不例外。中国消费者也正从一开始对于国际大品牌的全面拥趸,慢慢转为开始接纳更便宜但依旧保持功能性的国产品牌。一开始,提到户外就是客单价相对高的始祖鸟、猛犸象、迪桑特、北面、巴塔等品牌,而在刚刚结束的这次ISPO上,骆驼、伯希和、悠途、熊猫等国产品牌已经占据了几个核心展区,这也与过去一两年时间里,它们在市场上的销量增长有所呼应。
国产户外品牌崛起,海外品牌又认为中国是必须抓住的市场,二者合一代表着消费者的选项变多,某种意义上,也带来了户外产品的产能过剩。品牌虽然不一样,但是从现有的市场来看,一眼望去,所推出的产品同质化在变严重——科技、面料、功能等方面成为了品牌反复咀嚼的营销话术,但消费者已经开始听腻了。而新进来的海外品牌想要复刻前人的成果,还是要把产品卖到中国消费者的点上,是新的设计?新的身份象征?新的垂类项目相关?还是新的网红带货?
然而,一个很核心的问题目前看并不会很快解决:户外鞋服行业暂时还没有出现新的颠覆性、具有革命性的变化。
在那之前,户外品牌也知道光炒概念越来越没效果,还是要回到核心的产品本身上来求变。一个最典型的例子是有关于面料:此前,户外品牌和面料厂商的合作以采购方向为主,品牌购买面料并使用,这也是一直以来比较常用的方式。而近两年在面料的竞争上,尤其是国产品牌开始寻求自研方向,而合作者则是国内知名的研究机构或高校。
这样的例子有很多:2023年9月,安踏和东华大学推出了国内首款自主研发高性能防水透湿材料——“安踏膜”。这款面料具备高耐水压、耐水洗、高透气的性能表现;2024年5月,李宁与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签署合作研究协议,共同开发防暴雨双透纳米科技;骆驼成立国内首个高性能户外产品创新研究院,与上海极护和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江南分院共同研发科技面料……
国产自研户外科技面料的出现,打破了一直由国外面料厂商建构的科技壁垒,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户外产品的研发成本。同时,有了科研机构的科技背书,对于新锐国产品牌的产品力也肯定有着正向的提升。这场竞争或许在接下来一段时间会是真正的战场,虽然它躲在后面。
面料的竞争颇具代表性,是因为在从各个维度上看都趋于饱和的市场,能够找到的为数不多的突围之路,而苹果手机每年小修小补的变化也从侧面证实了“科技”的变化是道阻且长的。当下每一个品牌都想借国内户外的东风找到突围的路,但这并不容易,品牌能做到的就是将各个环节细化,胜利者,很可能源自于谁能先创造出消费者想不到的有效需求。
- 上一篇:运动鞋的鞋跟为什么越来越高了?
- 下一篇:没有下一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