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仿国际名牌泛滥 国内生产商自称"拿来主义"
阿迪达斯和耐克被模仿频率最高
国产品牌科研能力不足
核心技术只能学习他人
模仿品价格很低
仰慕名牌生产商自称"拿来主义"
一些厂商否认模仿行为
有的认为这是品牌发展的第一步
消费者分成"坚决不买"和"可以接受"两大阵营
模仿也是有讲究的。除了人们一眼就能看出来的对名牌款式的追逐,模仿也存在对不同的部位和核心技术的"仰慕"。
对于普遍存在的模仿现象,生产厂商持不同的态度,有的认为这并不算模仿,只是为了追随国际名牌,适应市场的需求;有的则坦然承认模仿是品牌发展中的必经之路。消费者对这些模仿品也分成了"坚决不买"和"可以接受"两大阵营。
模仿秀·技术
鞋底是劣势模仿成出路
运动中的急转急停需要鞋底的纹路来增加摩擦力,跑跳过程中产生的冲击力需要鞋底的避震系统来缓解,所以鞋底是一双运动鞋最重要的部位。
既然是最关键的部位,那么鞋底的科技同样也最能体现品牌研发能力。
比如耐克的SHOX技术,看上去只是鞋底上几个简单的橡胶柱的SHOX技术其实是制鞋史上经过最长时间开发和最严格测试的产品,它的外形设计灵感来源于火箭助推器。
阿迪达斯应用在鞋底的a3技术同样不凡。和SHOX的柱体不同,a3是一种类似于立方体的避震系统,同样可以在双足受到冲击时提供保护,并保证正确的方向。
SHOX、a3、AIRZOOM 等技术都凝结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国产品牌在自身科研能力不足的情况下,则将"拿来主义"很好地贯彻其中。
模仿秀·品牌
越知名越容易被"复制"在遭到国产品牌模仿的国际知名品牌中,阿迪达斯和耐克是"中标率"最高的,这当然也和它们在市场上的主导地位有关。
1945年,德国人阿迪·达斯勒创建了阿迪达斯,专门生产轻质跑鞋和足球鞋。1976年加拿大蒙特利尔奥运会上,穿阿迪达斯公司制品的运动员占全部个人奖牌获得者的82.8%,这使得公司的声誉大振,销售额上升到10亿美元。
有相当多的国产品牌鞋品都将阿迪的三条杠移植到了自己的鞋子上,崇拜之情"溢于言表"。
与沉稳老练的阿迪达斯相比,诞生于上世纪70年代的美国耐克公司完全是一副年轻气盛的挑战者的形象。他们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迅速成长,依靠着旗下最重要的签约球星迈克尔·乔丹的神奇表现,逐渐开始与阿迪达斯公司分庭抗礼。
时至今日,耐克在篮球场上已经占据了当之无愧的统治地位。所以在模仿最严重的篮球鞋市场,耐克的每款经典鞋型几乎都会成为国内品牌的模板。
模仿秀·价格
模仿品价格至少低一半
价格可能是最能直观体现模仿品和真品区别的标尺。
一般的中端国际品牌或高端品牌的老款式,国产模仿品可以维持在真品一半的价格。而像乔丹鞋这样较为经典的高端品牌,国产模仿品的价格经常比它们低1000元以上。
模仿秀·制造者说
中国乔丹:
这不能算模仿对于普遍存在的模仿现象,中国乔丹品牌管理部的工作人员认为,国产品牌目前的做法并不能算是模仿:“国际知名品牌引导国际潮流,这让我们很难办,只有去追随它们。再加上这些技术实际上大同小异,所以这不能算是模仿。”
匹克:
很像早期汽车产业
匹克企划部对这种模仿有着与中国乔丹不同的看法:“模仿的确存在,但是并没有谁规定不能模仿。早些年,这样的模仿更多。”
在他们看来,现在的运动鞋模仿现象有点像早期的汽车产业,当时众多厂家竞相模仿著名汽车产品。
别克361度:
模仿是起步发展第一步
别克361度营销中心的工作人员认为:“模仿是我们起步发展的第一步。在目前国内体育品牌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的时候,这(模仿)又是发展的必经之路。同时,包括我们企业在内的很多国内品牌现在都加大了研发的投入,构建自己的研发平台。”
模仿秀·消费者说
“坚决不买”者:
牌子很重要
“我是绝对不会买模仿品的。”还在念高中的小张对记者说。
小张表示:“耐克、阿迪这样的品牌本身就代表了一种品质,我买鞋一般都只认这两个牌子。而国产品牌除了李宁这样已经跟上国际潮流的,其他的都让人感觉有些‘土’。国产品牌刻意模仿那些大品牌的模样,反而更让我失望,更加不会有去购买的想法了。”
“可以接受”者:
只要合脚就好
做服务行业的小刘对模仿品并不十分排斥:“其实这些产品有的质量还行,我穿鞋也不太在乎样子,只要好穿、合脚就行。”他的观点也具有相当程度的代表性。
小刘来北京的时间不长,生活的压力让他将知名品牌的运动鞋看作奢侈品。“我对这些鞋也不太懂,主要还是以实用为主,上班干活的时候也都能用上。那些大牌子的鞋都太贵了,买了可能我也舍不得穿。国产的鞋子没什么不好啊,价钱便宜,质量上也差不到哪去,穿破了也不会感觉到心疼。”
- 上一篇:今秋10月中国鞋PK意大利鞋
- 下一篇:通胀持续冲击!美国鞋类产品需求骤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