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崛起为何须以中国崛起为前提2
三、欧盟经济崛起以中国崛起为前提导致的现象
早在2003年,中国与欧盟签署了战略伙伴关系协议。有统计数字显示,自从中国1978年实行开放政策以来,欧盟与中国的双向贸易额增长了40倍还多。到2004年时,双向贸易额已经达到了1740亿欧元。目前,中国是欧盟的第二大贸易伙伴,仅次于美国。而欧盟则已经成为中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
为了加深双方“合作”, 2006中国—欧盟投资贸易合作洽谈会将隆重召开。这次会议规格高:经中国国务院批准,由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和欧盟委员会主办。欧盟委员会、欧盟驻华使团、欧盟25个成员国驻华使领馆商务参赞和我有关部委、行业协会的负责人将出席洽谈会。规模大:届时欧盟25个成员国将组织400家企业与中方组织的500家企业进行近5000场一对一封闭式商务配对洽谈,参会人员将达3100人。行业多:涉及农产品加工业(农用工业)、旅游、医疗卫生、环保、机械和建筑设备、工程辅助加工、信息产业和电子元器件等八大行业。形式新:2006中欧洽谈会的组织和筹办国内工作不局限于传统的招商引资形式,其合作内容广泛,包括贸易、投资、技术转让、分销、代理、合作生产、联合研发等多个方面;也不是传统的设摊位开放式洽谈会,而是规范、专业、一对一封闭式的商务对接活动。
四、欧洲市场对中国也具有重要意义
无疑,欧洲是中国商品输出的一个重要市场。目前美国日本因为恐惧中国经济总量的庞大,决意扶持印度来抵消中国的发展,美国日本市场向印度开放的力度加大,中国产品市场份额在美国压制人民币升值的阴谋中,会被印度慢慢追回,中国商品出口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而中国经济快速增长是出口为前提的,这对中国意味着什么已经已经不言而喻。中国为了化解压力,欲对内“扩大内需”,对外开辟非洲、美洲市场,但遭到美国的敌视和美日的恶意竞争。中国在非洲的举动引起西方国家普遍惊恐,就是这个道理。
欧洲凭自己饱和的市场和经济技术条件,在现有国际经济秩序下,经济发展越来越缓慢,如果不能利用中国使欧元大规模输出,欧元的出生就没有什么大的意义,而在美国欲控制世界,通过控制各国政治而控制各国经济的“美国世界战略”下,欧洲已经是老欧洲,失去竞争活力。所以,反对美国控制中东,是中国和欧洲的共同使命。因为石油美圆的存在,使美圆霸权坚不可摧。所以美国对俄国欲以卢布做石油结算货币,伊朗欲以欧元做石油结算货币,均称呼之是“邪恶国家”。
欧洲的崛起需要中国,中国为了打破美国日本的市场遏制,也需要欧洲开放市场,这是个真正“双赢”的交易,必将使欧洲和中国共同收益非浅!有了欧洲市场的支撑,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影响必然越来越大,这将导致欧元的影响越来越大,而美圆的影响越来越弱,欧元崛起就是看得见的事情了!转自81.china
博弈已经升级到战略层面 欧盟酝酿对华贸易战略文件
向长河
从目前的做派来看,曼德尔森已经下决心使第三版提议获得通过。如此强硬的背后是否有更深的含义?是否预示着他对中欧贸易摩擦的处理手腕更趋强硬?
从目前的态势看,欧盟可能将有两大动作:一是出台第一份对华贸易战略文件;二是就贸易逆差问题向中方施压。
中欧贸易的不断上升让欧盟开始思考其总体战略问题。欧盟贸易总司的官员向《财经时报》透露,欧盟委员会正在酝酿对华贸易战略文件,预计2006年年内出台。虽然其具体内容目前还是欧盟的最高机密,但从近来曼德尔森一系列的表态来看,欧盟对中国的态度依然是审慎的。
2006年5月,曼德尔森在瑞士发表一个关于对华贸易战略的演讲,称中国是“贸易领域全球化中的一个最大挑战”,欧洲必须把中国视为“一个威胁、一个机会和预期的全球伙伴”。他说,中欧贸易中的“关键挑战”在于知识产权保护、市场准入和投资机会。
然而,曼德尔森并没有点出另一个近期可能引发中欧争吵的问题——贸易逆差。《财经时报》从不同渠道了解到,一些机构组织正在就此问题在游说布鲁塞尔,要欧盟仿效美国,就此问题向中国施加压力。
欧盟的智库——欧洲政策中心中欧关系研究员Axel Berkofsky日前向《财经时报》表示,欧盟委员会是掌握情况和数字的,它不应该对此问题装聋作哑。据Axel提供的单方面的数字,2004年,欧盟对华贸易逆差达到800亿欧元,2005年达到1000亿欧元,2006年当然会更高。
Axel Berkofsky同时也认为,经贸关系是中欧关系中最具实质内容的部分,双方一定要妥善处理好贸易逆差问题。
从目前情况看,欧盟委员会和各成员国在此问题上尚未形成合力。虽然欧盟驻华使团曾经公开提及这一问题,但欧盟委员会自身从未公开讨论这个问题。从纺织品、鞋等问题来看,利益集团的前期游说总是秘密进行,一旦欧盟公开讨论贸易逆差,可能事态已经严重,中国必须要事先有所防范。
当然,曼德尔森出手之前必定慎之又慎,毕竟中欧经贸的盘子越来越大,欧盟与中国这世界两大经济体之间的贸易额正以每年超过20%的速度增长。2005年,中欧双边贸易额达到2600亿美元,2006年预计可能突破3000亿美元。
据中国驻欧盟使团团长关呈远大使介绍,截至今年6月,中欧双边贸易额已达1209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0.8%。去年,中国从欧盟引进技术金额达46亿美元,占中国对外引进技术总额的48%,其份额远远超过美国、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