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鞋商集装箱的黄金时代已然远去
据悉:经莫斯科市议会副议长梅捷列斯基证实,最近发生连环爆炸造成重大伤亡,号称全欧洲最大露天市场的的切尔基佐沃批发市场年底拆除结束营业。
消息还称,由于该市场占地20公顷,每天在市场人口流量达100万人,市场交易达数百万美元,此事成为今天全莫斯科最受瞩目的焦点新闻。
据报道,梅捷列斯基说,由于当地龙蛇混杂,事故频繁,莫斯科市政府早就有拆除切尔基佐沃批发市场的计划,他不否认是爆炸案使此事加快进行脚步。
据此间消息指出,由于切尔基佐沃市场很多交易是介于合法与非法间的灰色地带,但是其中牵涉到太多层面的利益,有关部门都不愿面对处理。
这个消息涉及了一个与大多数在莫斯科经商的华商利益相关的问题,集装箱市场(华商的切尔基佐沃批发市场)的明天在哪里?
应该说,在莫斯科淘到金的华商是在集装箱市场淘到第一桶金的,对于这些华商来说,集装箱市场具有着重要的意义,正是这个市场,见证了中国商品在俄罗斯10多年的黄金时代,集装箱市场,承载了无数华商的财富梦想。
一位华商感慨地说:2000年左右,集装箱赚钱还是很容易的,一个朋友从黑龙江过来,发货两个月就赚了40万人民币,当他打电话报喜的时候,家里担心地说:你千万不要做犯法的事情啊!当时在国内,两个月可以赚40万人民币简直是不可想象的,但是在莫斯科,这样一夜暴富的情况太多了。当时钱来的容易,花的也容易。
集装箱市场,在华商眼中,是一个魔法盒子,你只需要投入一点,就可以变换出无穷无尽的美金钞票。
那个时期,是集装箱市场的黄金时代,他成就了消费者、华商和托运公司三方,市场本身因生意奇好而导致摊位供不应求,价格暴涨名气,货主也赚到了大笔的美金现金,批发商也购买到了各种各样的低价商品,满足了贫困的消费者的需要。
但是,进入2003年之后,市场开始由买方市场向卖方市场转变,生意开始变的艰难起来,到了2006年,大多数的华商开始感慨,生意很难做了。
集装箱市场的兴衰折射了俄罗斯社会经济情况的变化。
从建立之初到现在,集装箱市场面对的消费者一直是俄罗斯的低收入群体,商品以物美价廉著称。
在初期,这个定位是非常准确的,也为华商赢来了络绎不绝的客户。但是也正是这样的定位,使得俄罗斯客户形成了根深蒂固的印象:集装箱市场的商品,都是质量不好的假冒伪劣产品。
应该说,俄罗斯人有着强大的购买能力,长期以来,他们的消费欲望一直被现实的拮据压抑着,但是在俄罗斯人钱包越来越鼓的今天,他们渴望用更多的钱买到他们认为质量好的商品,这个时候,他们的第一消费反应是远离集装箱,远离市场,如饥似渴地进入商场购买商品。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正是当时成全了华商的物美价廉,如今成了失去消费者的理由。
集装箱市场的生意日益萎缩,这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但是谈到关闭集装箱,大多数华商认为在现实中不太可能。
多少年以来,关于莫斯科市政府要关闭集装箱市场的传言一直没有停息过,最近的一次是2005年。
2005年3月,据俄罗斯当地媒体报道,居住在集装箱市场附近的一些俄罗斯居民进行了游行,抗议该市场扰民。
2005年春天,一些关于政府要关闭集装箱的流言甚嚣尘上,一时间,市场人心惶惶,一些箱主甚至因恐惧而匆匆卖掉了箱子,由于要转手的箱子很多,导致了箱子价格的下跌。
但是2005年末,市场的运行依旧正常而平稳,到了2006年春天,市场箱子的价格重新开始上涨。
应该说,市场要被关闭,这样的说法并不是十分可靠,可能在今天,也不是在莫斯科的华商最关心的问题,莫斯科之大,一定有华商可以批发货物的地方,他们的担心不在这里。
他们真正关心的是,当作为象征的集装箱市场的客户越来越少,当一个黄金时代已经开始远离,明天,我们怎样才能在俄罗斯赚到钱!
一位华商说:“我身边的朋友有办厂的,也有做公司的,还有一些要去别的国家,比如说乌克兰和阿塞拜疆,大家一致的想法是集装箱的生意是很难做的更好了,办厂和做公司也不是很容易,但是毕竟是从这个市场走出来了,不用坐以待毙,难是难,做生意哪有不难的!”
面对走过了黄金时代的集装箱市场,集装箱之后的路怎么走,是大家心里的一个难题。
- 上一篇:巨型注塑机在意大利宝胜公司问世
- 下一篇:通胀持续冲击!美国鞋类产品需求骤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