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鞋王的公益步伐
王振滔。1965年5月出生,浙江永嘉人,王振滔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全国青联委员,浙江省人大代表,中国皮革行业协会副理事长,中国民营工业行业领袖,中国十大杰出青年,中国民营企业十大风云人物,中国十大魅力英才,首届浙商年度十大风云人物,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4月12日,由国家民政部主办的2007年度“中华慈善奖”在京隆重揭晓。王振滔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王振滔获提名奖。
“中华慈善奖”的前身是国家民政部每年一度的“爱心捐助奖”,从2005年开始更名为“中华慈善奖”,以褒扬在赈灾、扶老、助残、救孤、济困、助学、助医以及支持文化艺术、环境保护等公益慈善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个人、企业及项目,是我国公益慈善领域中的最高政府奖。
王振滔在2007年的公益捐赠额为6440万元,历年累计捐赠额为1亿多元。多年来,王振滔在修路架桥、扶贫济困、教育等多个领域做出贡献,尤其是在教育领域成果显著。王振滔还成立了中国民营企业家中第一个以个人命名的私募慈善基金会——“王振滔慈善基金会”。
投身慈善事业 九十年代初期的温州,交通不发达,人们外出经商十分不便,严重制约了当地经济的发展,“要致富,先修路”。修一条通往富裕的捷径成了人们的迫切愿望,看到父老乡亲们期待的眼神,王振滔毅然带头拿出资金修桥筑路。
1993年,王振滔拿出8万元资助永嘉县千石村修建奥康大道,1997年,王振滔又捐出15万元资助永嘉县罗东乡修建楠溪江大桥,为两岸人民的交通提供了便利,在1999年到2003年期间,王振滔先后捐资33万元修建永嘉县岩坦镇叶坑村奥康路和永嘉县黄田千石村路标。
温州,以富裕而闻名天下,但在温州地区的边远县市,还有一部分人仍生活在贫困的边缘。“兴一方产业,活一方经济,办一个企业,富一方百姓”,这是王振滔一开始办企业的初衷,更是王振滔对“致富思源,富而思进”的最好诠释。
为加快这一部分人由贫变富奔小康的步伐,王振滔慷慨解囊,捐资扶贫,1998年至2001年间,王振滔向永嘉县贫困山区总共捐款72万元,1999年至2003年先后捐资20万元用于永嘉大若岩香柚基地建设,2002年向泰顺、永嘉山区捐赠了价值16万元的衣物、书包等生活用品。同年,在温州商报西部行献爱心活动中,王振滔又捐款5万元给西部贫困地区,受到捐助的人们无不为他这种雪中送炭的行为而感动,而王振滔深有感触地说:“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香满园,只有大家富裕了,我们才能真正进入小康社会。”
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做人如此,做企业也是如此。在鞋业界,王振滔的“善心”是有口皆碑的,1998年,他向温州市慈善总会捐资42万元;1999年,向浙江省未成年人发展基金捐资50万元;2001年至2003年,他向溪口乡西鸟头村捐款24万元,用于道路和农业基地建设,在温州市政府举行的“温州市慈善一日捐”活动中,他先后两次捐款37万元,2004年他又再伸援手,向永嘉县慈善总会两次捐资110万元。2005年,王振滔又向永嘉县的贫困学生捐款17万元,帮助学生顺利入学。2006年9月,温州苍南遭受到了台风无情的袭击,王振滔先生先后几次捐钱捐物总计310万元,帮助灾区人民早日重建家园。2006年9月在重庆璧山,王振滔听说当地正在遭受严重的旱灾。王振滔先生捐款30万元,以帮助灾区人民解决后顾之忧。
倾心教育事业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孩子们是祖国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
王振滔积极关心教育事业。1996年至2002年他共向温州市教育局、永嘉教育局捐赠143万元。1999年,他赠送了一辆价值18万元的轿车给重庆云阳县教育部门,为教育工作提供便利。1998年至2003年间,他共向永嘉县希望小学捐资73万元,用于修建教室和购买仪器设备,同时为学校建设电脑房,让孩子们接受现代信息化的教学。1999年,他向共青团温州市委捐资20万元,建设温州市青少年活动中心。2004年3月,他又向重庆璧山县希望小学捐款20万元。
2002年6月,王振滔在杭州与浙江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签订协议,捐资1000万元建立“奥康大学生助学专项基金”,以资助浙江省范围内全日制本、专科家庭贫困、品学兼优的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进一步弘扬社会新风,使大学生切实感受到了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他说:“大学生助学计划是一项利国利民、百年大计的‘阳光工程’,事关党和政府教育兴国目标的实现。”
2006年,王振滔又捐资1000万,在革命老区湖北黄冈建立了“黄冈奥康大学生助学专项基金”。2007年年初,王振滔在黄冈成立了“奥康十分爱心基金会”,王振滔首期捐资20万,以后将从奥康投资建造的电影院售出的每张电影票收入中提出10分钱,用于资助那些品学兼优的中小学生完成学业。这一个又一个助学基金的建立都见证了王振滔对于教育事业倾注的心血。
引领爱心传递 因为资助的学生比较多,王振滔每天都会收到许多全国各地的学生寄来的感谢信和成绩单,每听到他(她)们的一个好消息,王振滔都会高兴好一阵子。有一次王振滔去回访他资助的一个女孩,见面的时候,女孩一致闷闷不乐,在那里低着头,也不怎么搭理人。王振滔见状,连问其为什么不高兴,后来才弄清楚,原来是这个女孩是学习委员,为了便于联系,买了部小灵通,但是她一直不敢拿出来使用,是因为大家都知道她是受资助的一名学生,她怕人家说她用人家资助的钱去买小灵通这样的“奢侈品”。后来她对王振滔表达了她自己的想法,她说能不能让奥康现在借钱给她。等到她长大了,完成学业了。赚了钱在还钱给奥康。他当场表示赞同,但是给女孩提了个条件,要求她毕业后赚了钱之后,钱不用还给奥康,去资助一个确实需要帮助的学生。这里的对话深深的触动了王振滔的心,他明白了,这些贫困的学生需要更多的是帮助,而非施舍。施舍对于一个企业家来说,也许是件很容易的事情,但是要确确实实的帮助他人却是一件难事。
目前,在王振滔的带动下一个万人爱心传递的活动正在进行中,首先是王振滔自己资助一些大学生完成学业,让后在这些学生走上工作岗位之后,有了偿还能力之后,让他们将这份爱心传递下去,这些大学生再去资助1-2个学生……这样所有受到资助的学生也不会感到压抑,不会感到是接受了施舍。就是这样的爱心捐助模式,可以将将这份浓浓的爱心传递下去,那些学生更愿意接受的是帮助,而非施舍。通过这样的一种模式,来带动更多的人为这个社会献出爱心。截至目前为止,奥康已经在重庆、温州、黄冈、成都、贵州五个地区,捐助了上千名品学兼优的学生。
播洒爱的阳光 在发展自身,回报社会的同时,王振滔将自己的援助之手延伸到了社会各界,他非常关注文化建设。1999年,他捐出45万元分别给《温州老板》、《中国鞋都》、《中国鞋都精英》编辑部,以资助这些书籍的出版。1999年,他捐资25万元,赞助永嘉县农民运动会,丰富农民的文化生活。2000年,他向永嘉县政府捐资40万元,赞助楠溪江文学艺术大奖赛,提高文化楠溪江的知名度。
非典期间,他不顾个人安危,来到重庆市璧山县,为抗击非典的勇士捐款10万元,他的无私奉献精神深深感动了在第一线工作的医务人员。
“吃水不忘挖井人。”1999年,他向上海劳模捐赠了价值25万元的皮鞋。1999年,在浙江向四川共青团捐赠县县上网工程电脑配置资金仪式上,他捐资25万元,资助四川团省委用于该省的信息化建设工作,加强了与当地的沟通联系。
2003年间,他向永嘉县老红军送去慰问金9万元,让这些为国家立下赫赫战功的英雄们安度晚年。
2004年到2008年间,他连续向永嘉县退休老干部和退休老教师赠送30万元的报纸,让这些为国家事业做出贡献的人安享晚年。不仅如此,在王振滔的倡导下,奥康集团设在全国各省市的分公司也纷纷在各地捐资助学,屡有善举。在安徽、山东、湖南、广西等许多地方,都留下了奥康人爱的足迹。
据不完全统计,到目前为止,王振滔个人和王振滔共向社会各界捐资1.05亿元。2006年1月,由于王振滔在公益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荣获了“CCTV2006年度三农人物公益大奖”。此前,总裁王振滔位居福布斯2005中国慈善榜的第53位,名列胡润“2005年中国慈善家排行榜”第8位。并荣获浙江慈善奖,素有“中华慈善大使”的美誉,在王振滔的眼里,这些捐助仅仅是一个个逗号,永远不会停止,面对多年来获得的诸多荣誉,王振滔的心情十分平静,他深知要实实在在的为需要帮助的人办点事情,需要更多的精力。因而,王振滔在想,有一天退休了,他会全心全意地做一件事情,那就是慈善事业,这将是他一项永远也做不完的事业。
- 上一篇:外婆的羊角脚绣花鞋
- 下一篇:战疫·秀洲丨小红鞋完成了使命 但抗击疫情的脚步不会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