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头补鞋 “袖珍”男供养女读大学
身高120厘米,今年45岁的杨传均是蓬溪县大石镇一名“袖珍人”。没有结婚的杨传均16年前收养了一个3岁女孩。从此以后,不管刮风下雨、寒冬酷暑,杨传均靠着勤劳的双手,守着一个小小的补鞋摊,在他的心中始终有一个信念:让孩子读书。如今,养女考上了西南航空学院。
捡回弃婴
“袖珍人”有了女儿
杨传均是不幸的,因为身高只有1.2米,曾好几次相亲,都以失败告终。
杨传均的母亲早已过世,相依为命的是多病的父亲和一个长时间在外打工、和自己差不多高的弟弟。16年前的一个傍晚,一个人突然找到杨传均,问他愿不愿意带个女娃娃。“说实在的,我也是捡来带的,可是我供不起。”这个人告诉杨传均。听到这里,原本犹豫的杨传均马上同意,当即把女娃娃接了过来,取名杨家凤。此时,杨家凤已经3岁了。
细心呵护
再苦也要把孩子带大
从此,一个只有120厘米高的父亲,要承担做母亲的责任。贫困的杨家根本买不起奶粉,只能给孩子喂米羹。不久,杨家凤营养不良,杨传均四处凑钱为其治疗。“再穷也不能穷孩子。”为让孩子健康成长,杨传均只有起早贪黑地挣钱。
早在20年前,杨传均就开始在大石镇街头补鞋,这是他赖以为生的手艺。“杨师傅技术好,价格便宜,我们总是喜欢来这里照顾他的生意。”人们总是这样说。就这样,靠着这点微薄的收入,一家人的生活清寒却充实。
起早贪黑
再累也要让孩子读书
在杨传均的照顾下,10岁的时候,杨家凤的个子已经超过了“父亲”。看到父亲的不易,杨家凤比其他孩子早懂事,学习成绩总是排在学校的前列。前年,杨家凤考上了西南航空学院,接到通知书的时候,她却犯了愁——每年费用将达到1万元!这时,杨传均拿出了一生的积蓄,而这原本是他养老的钱。
■记者面对面
记者:你一直怎么称呼杨传均?
杨家凤:一直以来,我管他叫“伯伯”。
记者: 为什么呢?
杨家凤:从懂事的时候起,我便知道了自己的身世,也知道了自己的生父生母,尽管每年都会去看望生父生母,可是在我的心中,爸爸只有一个,那便是杨传均。
记者:有没有想过改口?
杨家凤:每当想起他为我付出的,我的心禁不住流泪,虽然我只是他收养的一个孩子……但我想对他说,好想叫一声“爸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