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草莓”如何变身“大产业”
【-创业之路】“万绿丛中点点红,冬寒春早笑春风,莓香熏得游人醉,盒满袋满提手中”。栾城县第十届阳春草莓采摘节3月17日才正式开始,但前来采摘的省会市民早已络绎不绝。各大旅行社的大客车载来省城的旅游者,开着自家轿车的市民们,尽情享受着春光,采摘草莓品味农家生活乐趣。
栾城县柳林屯乡立足自身区位优势和基础条件,大力发展生态观光农业,短短十年时间,栾城县阳春草莓采摘节已发展成为一个闻名全省的响当当的都市农业品牌,由该乡范台村最初小规模单一品种的草莓种植,发展成为覆盖该乡10个重点村、100多个果蔬品种的五区一线生态观光走廊,柳林屯乡也成为栾城县发展都市农业的先行乡和样板乡。
一个响当当的都市农业
春风和煦,从栾城县城沿栾故公路一路向东,即是柳林屯乡范台村——一个久负盛名的草莓种植基地。随意掀开一间大棚的门帘,红艳艳的草莓长势喜人,几个正在采摘的孩子笑声清脆,而年近五十岁的孔景密站在地头,脸上的笑容也如花般灿烂。
作为范台村首批草莓种植的尝试者,孔景密付出了艰辛,也收获了成果。如今,她家有三个大棚,占地五亩,两个儿子在市里上班,她和老伴在家摆弄地,一年下来,保守估算也有十多万元的收入。“比孩子们上班强多了,更比种粮食强多了。”
对于即将到来的栾城县第十届草莓采摘节,孔景密以欣喜的心情等待着。草莓节带来的盛大客流对于她来说意味着收获。每斤草莓三十元钱,不用找销路,不用动手摘,就等着收钱,三个大棚的草莓常常不够游客摘,她又怎能不高兴?
孔景密种植草莓已有十几年了,草莓采摘节前后的不同经历令她对草莓采摘节的举办深有感触。2003年首届草莓采摘节举办之前,村里的种植面积并不大,几户勇敢的尝试者只能自找销路,每天晚上连夜把草莓摘出来,一大早赶到市里,到果品批发市场去出售。农户惯用的拖拉机进不了市,所以只能去挤公共汽车,或者几户人家联合租一辆汽车。起早贪黑不说,草莓又是个娇气的东西,不易保存,来回颠簸,极易损坏造成损失。自从有了草莓采摘节,就再也不用为这犯愁了。
范台村党支部书记檀增顺清楚地记得2003年范台村举办首届草莓节的前前后后。他说,草莓种植户的销售困难村里、乡里看在眼里,乡里组织种植户带着问题外出考察学习外地的经验。“酒香也怕巷子深”,必须把范台村的草莓宣传出去成为他们最迫切的需要。由县委宣传部牵线,柳林屯乡与当时《石家庄日报》的子报《生活早报》合作举办了首届阳春草莓采摘节。《生活早报》在一周的时间里,用6个版的篇幅对范台村的草莓种植进行了全方位的宣传,“栾城县柳林屯乡范台村阳春草莓采摘节”一炮打响,之后,每年一届,越办越红火。
草莓种植十几年,草莓种植户历经了草莓从2元一斤到30元一斤,从出门找销路到等客上门。拥有500户村民的范台村已成为省会知名的“草莓基地”。“范台村草莓采摘节”也早已变成“栾城县阳春草莓采摘节”。 “2010年仅范台一个采摘区的游客就达到了30万人次,去年达到了50万人次。今年,硬件条件得到了改善,路更好走了,农家院更多了,果蔬品种更多、品质更好,一定会有更多的游客。”檀增顺充满了信心。
从2003年至今,柳林屯乡已连续9年成功举办“栾城县草莓采摘节”,累计接待游客200余万人次,农民年均增收近3000万元,取得了可观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依托省会,服务省会,逐步产业化,带来高附加值,同时又带动更多农民增收,柳林屯乡在摸索中走出了一条都市农业发展之路,“栾城县阳春草莓采摘节”也成为一个闻名全省的都市农业品牌。
颇具规模的“万亩生态园”
沿衡井线栾城段一直往东,鲜花、青草、成行的树木,一幅美丽宜人的田园风景画映入眼帘。最显眼的是那一排排整齐的温室大棚,随意走入棚内,红艳艳的草莓、碧绿碧绿的黄瓜、红彤彤的西红柿、如香蕉一般大小颜色金黄的西葫芦等等,各色瓜果蔬菜,长势喜人。还有的大棚里种植的是鲜花,火红的玫瑰、淡淡的百合,香气馥郁……
草莓种植让农民真正得到了实惠,他们进行农业结构调整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更高了,由大棚草莓发展到大棚蔬菜,再到花卉、果品,特色种植在柳林屯乡遍地开花。在政府的指导和鼓励下,如今已形成以范台为中心,以衡井线为主轴的“五区一线”布局。这“五区”或侧重草莓采摘,或侧重蔬菜、果品采摘,错位经营,各具特色。范台草莓采摘区、岗头综合采摘区、辛李庄北屯休闲采摘区、大任家庄鲜花采摘区和柳林屯蔬菜采摘区,五个区覆盖范台、岗头、大任庄、张村、柳林屯、城郎、北屯、新建、东牛村、北十里铺等10个重点村共计1万多亩土地,成为规模宏大的“万亩生态园”。
随着种植品种的增多,现在的草莓采摘内涵也日渐丰厚,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城市游客。在柳林屯村蔬菜采摘区,来此采摘游玩的胡女士说出了心里话,在这里既可以摘到新鲜的放心菜又可以亲眼看看各种果蔬的种植技术、体验一下农家生活,还可以品尝农家菜或者赏赏花、钓钓鱼,呼吸一下新鲜空气。在市里住久了,到这里感受田园风光很享受。
柳林屯乡自然环境优美,这里有被国家、省测定的三万余亩天然无污染、无公害的沃土良田,适宜发展现代生态观光旅游农业。目前,柳林屯乡共有温室大棚2200个,占地5900亩,各种类型拱棚1160个,占地2440亩,露地菜2610亩,全部采用绿色无公害技术种植。
正在形成的产业化发展之路
今年60多岁的檀毛是范台村一位普通农民,因为胆子小,抱着老观念,生怕种草莓不如种粮食,所以一拖再拖。一直到了2010年,眼看着村里许多人都富了起来,他也着急了,那一年,一家民营企业——河北范台万亩生态方田公司落户村里,运作特色种植项目。像村里许多人一样,他通过“土地流转”把地租给了公司。他算了一笔账:交给公司每亩地每年可得1700元钱,自己种粮食辛苦一年,一亩地的收入也不到1000元钱。而且最重要的是,“解放了劳动力”,他可以到公司里去打工,一个月也有1500元的收入,再加上老伴儿也可以到公司里去打工,一个月也有1200元的收入。
像檀毛一样,如今范台村不少农民把土地流转给了公司,自己成为公司里的“工人”。目前仅范台村就有两家公司入驻,开发特色种植。
像河北范台万亩生态方田公司一样,近年来,很多开发公司入驻柳林屯乡,进行特色种植开发。截至目前,全乡完成土地流转2000亩,占地900亩的立体养殖和水上公园项目与香港顺和产业集团达成合作,水上公园项目占地赔偿已完成。与河北东胜集团公司合作投资1200万元的设施观光农业项目,新建温室大棚16个,占地100亩。大任庄村投资300万元占地100亩的神农福地农业旅游观光园区已开工建设。
一位项目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说:“我们之所以把项目选在柳林屯乡落户,看中的就是环境好、政策好、交通方便,乡村干部都支持,这里是我们投资创业的沃土。”
市场化、企业化的发展也让柳林屯乡的农民找到了一条有别于传统农民的生存之路,他们有的以一家一户的形式建起三五个大棚,或种草莓,或种蔬菜;有的把土地流转给公司,自己到公司打工;有的依托特色种植、采摘游客的衣食住行等需求衍生出许多“营生”,其中,围绕餐饮的服务业迅速发展,做农家饭、卖鸡蛋、卖野菜等小本生意都有不菲的收入。檀增顺说,如今,范台村没有一个闲人,都忙着干活儿呢,只要肯干,处处生金。十几年前的小草莓如今真的变成了大产业。
特色种植的丰厚回报以及相关产业的发展让这里的农民过上了比较富裕的田园生活:他们翻盖了新房,穿上了城里人一样的名牌服装,开着私家车奔驰在乡间路上……而在市场化的磨练中,在与城市游客的反复接触过程中,农民的自身素质也在不断提高:着装更规范了,用语更礼貌了,眼光也更开放了……
柳林屯乡党委书记武书表说:“在柳林屯乡,市场化、企业化和规模化的发展方式使种植规模得到快速扩张。如今已经形成了面向省会市场的五个园区以点带面,为农户们带来了丰厚收入,园区内农民年人均纯收入平均比周边高出25%以上。”
- 上一篇:内衣女王白手起家成全球最年轻女富豪
- 下一篇:“神秘鞋王”再当首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