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亮年轻人营销机构:行销“90后”
【-创业之路】 “你知道吗,我真后悔没买Burberry的那件风衣,上个月我买的那个,不如Burberry还4000多块呢。”这是记者在一次新闻发布会上听到的两个90后媒体同行的对话,事实上,对于刚入行的年轻人,她们一个月的工资支付完生活开销也不过买件风衣。
但这就是90后。
国内手机每半年更新换代一次,电脑一般每18个月更新换代一次,手机上网速度在8年内增长了375倍……显然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产品更新换代最快的国家,而这背后最大的消费支撑就是年轻的消费群体;每一次新版iPhone手机的推出,每一次NIKE新款运动鞋的推出,每一次千奇百怪的饮料试饮……最被关注和热捧的永远是年轻人。而“90后”的崛起,更带动了手机、运动用品、电脑等产品的持续热销。
作为国内第一家定位于80、90年轻人的专业行销公司,陈亮年轻人营销机构这个名字本身就带有鲜明的区隔性,他们常年关注和研究80、90年轻人的消费需求和消费价值观,从中摸索出一套适合年轻人的行销策略和方法。
敢于超前消费的90后
“我们在针对90后年轻人的研究中发现,尽管针对90后的消费价值观众说纷纭,见仁见智,但却不外乎两个特点:一是求新求变,二是精明实在。”陈亮年轻人营销机构总裁陈亮向记者表示。
比价搜索网站被使用最多的是25岁以下的网民群体,在实体店看中产品回到家采取网购的也是年轻人为主,对每个店铺价格最实惠最清楚的是25岁以下的年轻人,钱包里装满了打折卡、会员卡或者优惠卷的还是年轻人。年轻人不会过度在意奢侈品牌,他们照样能从小摊小贩的手中淘出时尚的感觉;年轻人不会过多地去一些豪华的餐厅奢侈以实现自己的身价,他们照样能从麦当劳、肯德基等快餐店里吃得有滋有味。
“这些例子说明年轻人虽然很敢于花钱,敢于超前消费,但是也表现出精明实在的消费行为,这是商家不能忽视的。”陈亮表示。
根据陈亮年轻人营销机构对于90后消费群的研究,他们发现,这个人群尚未成家,负担比较轻,甚至拥有强大的家庭经济支援做后盾,而且正处于少年向成年的过度时期;他们大部分人从小就接触互联网,很早就接触新鲜时代和全球文化的洗礼,他们对一切新奇事物都感到好奇,大胆追求。对于这部分人群来说,数码产品、运动服饰、饮料等快消品、日化类用品、饰品化妆品等都深受喜欢,特别是数码产品,90后年轻人可以说对其的了解非常全面,也是新款产品最为热门的追捧者。
相比较成熟一些的消费者,90后年轻人对吃没有太多讲究,不管吃的食品是否属于健康食品,好吃就行。但对用很重视,尤其对数码产品特别迷恋,电脑、手机、MP3已经成为他们的必需品,对高档科技的痴迷,对现代化设备的操作,对信息化产品的了解超过其他任何群体,哪怕是花几个月的工资购买iPhone4,哪怕是透支信用卡去购买一台单反相机,或者是分期付款买一台苹果笔记本电脑,他们都勇于并乐于去做。在服装消费方面,他们更倾向于不过时也不太前卫的品牌,对一些传统的一线品牌反而退避三舍,他们更倾向于二线或不知名的品牌,同样是设计师设计的,具有同样的时尚,但就是很难说出其品牌的名字。
还没有与90后画等号的市场营销策略
在市场中,“90后”的不确定因子,令他们很难对某一品牌建立起足够的忠诚度,他们对产品类型的需求也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年轻人市场是一个极具弹性和多变的市场,这就需要商家和企业花更多的时间、更多的精力去营销,为了争夺更多的“态度摇摆不稳定”的年轻人,营销手段和方式也更多的多元化。
“目前还没有出现一个与90后年轻人营销画等号的市场营销策略,而且这种假象永远不会存在,目前,市场上针对年轻人的营销策略很多,网络营销、互动式体验营销、饥渴营销、娱乐营销、体育营销都是比较适合90后年轻人的营销手段。”陈亮说。
在制定针对年轻人的营销策略前,对每个企业而言,先明确品牌年轻化这个品牌战略是必不可少的。像百事可乐、可口可乐、耐克、苹果这些主打年轻人市场的品牌,品牌年轻化是他们不变的品牌战略,有了这个既定战略的支撑,才能看到这些品牌常变常新的品牌形象。
为什么每次苹果、耐克制造的饥渴营销都屡试不爽,都可以获得粉丝的热捧,因为年轻人崇尚自我个性、追求与众不同,得到一款稀缺产品可以让他们疯狂、炫耀。据悉,耐克Pigeon Dunks的推出,使得数十位争抢的骨灰级耐克迷在耐克销售店发生冲突;而英国滑板品牌西拉斯&玛丽亚的东京店,消费者每次只能进20人,在前一批购物者离开之后,货架上的产品会重新更换,消费者乐此不疲。这种在成熟消费者看来不屑一顾的营销手段,在年轻消费者面前却非常受用。
年轻人更注重消费和使用过程中的感受和体验,追求产品或服务与自己情感体验的一致性。通过对产品的试用体验,可以使消费者对产品功能有更真实的感受和认知。SONY建立品牌体验店,成立SONY梦工厂,为年轻消费者提供不一般的视听享受,大大激发了他们的购买欲望。
对年轻人来说,体育是一个永恒的话题,NBA、世界杯、奥运会、欧洲杯这些大型的体育赛事让全球观众为之狂欢的时候,也带给众多品牌传播的机会,NIKE、阿迪达斯凭借体育风行全球,三星凭借汉城奥运会从国内品牌向国际品牌华丽转身,李宁、特步、青岛借助NBA实现“激情梦想”。
- 上一篇:林毅夫:从“叛逃”者到世行副行长
- 下一篇:“神秘鞋王”再当首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