鞋网会客厅:诚信经营,构建鞋服产业新秩序
【中国鞋网-鞋网会客厅】近段时间以来,一起关于国际品牌在华实行“双标准”的事件引起了国人的广泛关注,而类似这样的双标准事件,在中国还有很多。究其原因,是关税太重?还是中国消费者能够承受这样的欺骗行为?到底是谁宠坏了这些国际大品牌们?
【经典回顾】
第25期:谭小芳《》
热点话题:
同一款耐克篮球鞋,在国外销售时为双气垫,售价约800元人民币,到了中国消费者手里就“缩水”成了单气垫,价格也飙升至1299元。耐克公司因为搞“双重标准”区分对待中国和国外消费者,而招致一张高达487万元的罚单。据悉,这是工商部门针对企业“双重标准”开出的首张罚单。
本期嘉宾:鞋服行业独立评论人、零售业信息化及电子商务观察者员 马岗
观点提炼:诚信经营,构建鞋服产业新秩序
Q1、耐克在中国实行的这一双标准事件,引起了中国消费者的强烈不满,这将对耐克在中国市场的发展产生哪些影响?
短期内对耐克中国市场地位的影响有限,但起码能让消费者的消费行为更加理性,消费心理更加成熟,也可以一定程度抑制类似企业的类似事件的出现。
Q2、诸如耐克这样的欺骗行为,是对企业长远发展的致命伤害。您认为,这些品牌应该如何制定战略,重新赢得消费者的信任?
个人认为,耐克等企业对中国市场和中国消费者的认识和理解还不够,或者说轻视了中国消费者的价值需求。长远看,耐克对中国市场的重视不仅仅在品牌营销方面,应该还从产品上和诚信上重视与中国消费者的沟通。
Q3、若是要深究这些外来品牌对中国实行双标准的根源所在,您认为都有哪几方面的原因?
1、 外来品牌对中国市场和消费者的理解和认识还停留在过去的水平。
2、 国内监管者监管和处罚的力度过于宽松,未能引起外来品牌的重视。
3、 中国消费的维权意识不够。
Q4、耐克被处以487万元的巨额罚款,是工商部门针对企业“双重标准”开出的首张罚单。这张巨额的罚单能否对其他外来品牌的“双标准”产生一定的抑制作用?诸如此类的事件是否会就此消逝?
以罚而治不能完全杜绝这类事件的再次发现,还要加强监管和提高消费者的维权意识。
Q5、在耐克“双重标准”事件发生之后,有人将此与中国的制造业联系了起来,甚至有人呼吁“中国制造崛起”。对此,您有什么想法?
民族品牌的确需要崛起并建立起好的产业环境和秩序。
Q6、越来越多双标准事件的产生催生了“海外代购”,相较于外来品牌在华的直接销售,海外代购的方式成本更低,并且在品质上更有保障。这一形式的产生是否会对品牌在华销售产生影响?
海外代购实际上是国内监管的不信任,对商业环境乱象丛生的无奈之举,这和奶粉消费行为非常相似,“海淘”固然会影响这类品牌在国内的消费,但我们的监管机构和相关产业人士应该好好思考一下这种现象。
Q7、面对外来品牌越来越多的双标准,消费者和中国的本土品牌应该如何应对?
消费者消费要冷静成熟,不唯品牌论,不能光追求品牌的影响力,还需要多关注企业的社会诚信,社会责任。双标准事件是一个警示,值得包括本土品牌在内的所有品牌重视,树立起一个健康诚信的消费环境是每一个企业的最基本低限。
Q8、工商局的处罚条例,消费者对外来品牌失去信心,这是否会影响到外来品牌在中国的终端销售,进而影响到进口贸易的发展?
消费者对外来品牌的信心固然有崇洋媚外的心态在里面,但某些方面,外来品牌的工艺、品质、设计、营销都有值得称赞之处,个别的不诚信现象,还不足以让消费者对外来品牌集体失去信心。个人看,这个影响较为有限。
Q9、您认为,依照耐克双标准事件在国内产生的影响,本土品牌是否会迎来全新的发展机遇?
本土品牌还没有从耐克双重标准事件上找到对应的价值支撑点来获取发展机遇。
嘉宾寄语:心怀消费者,诚信为商,构建良好的产业秩序。
嘉宾介绍:
马岗,陕西米脂人。在鞋服行业有多年从业经验,致力于鞋服业行销、供应链、信息化及电子商务化研究。是《鞋世界》、《中国服饰》、《纺织服装周刊》等行业媒体的专栏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