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年多以前,长春市民李阿姨为了维持生计,做起了回收旧鞋的生意。回收旧鞋,然后再将这些鞋卖给工地的农民工,她觉得生活无比快乐。之所以选择这个生意,是因为旧鞋可以廉价回收。她收旧鞋,卖的是朴素,很多人敬佩地说。 李阿姨原本有固定工作,但几年前,单位效益不好,下岗了,生活越来越不景气...
-
旧时代的妇女,从当姑娘起,便应该学会纳鞋底,做鞋,幼时为父兄做鞋,婚后为丈夫做鞋,老了给儿孙做鞋。仿佛妇女为做鞋而活着。 战火纷飞的国共内战时期,青年壮丁仓促离家走上前线,妻子灯下哭道:“临走也没来得及带走我刚做的一双鞋!” 我少年时听过孟姜女唱词: 我夫一去十载整, 一...
-
一头飘逸的长发,一套淑女装,一双高跟鞋,这是我想象中的淑女形象。记得第一次穿着新高跟皮鞋,我得意洋洋地出发采访,初始感觉风姿绰约,心情散着快乐的涟漪,可慢慢地,我笑里渗有苦涩,我的脚疼呀,偷偷地拔掉鞋子,脚后跟竟磨出了泡,那种苦真是不堪言啊!以致后来我对高跟鞋淡漠,美丽并痛着,美得...
-
“这个世界上总有一些人,在5年前的时候,就抱怨没有抓住10年前的那次财富机遇;5年过去了,今天,又开始抱怨没有抓住5年前的另一次绝佳机会;相信再过5年,他们还会抱怨没有抓住今天的机会。 坐在我面前的张建尧先生,现在的身份是香港鞋博士连锁机构中国区总部董事长;挂在我们身后的,是一张被张...
-
唐小溢为顾客擦鞋大英县民政局帮扶2000元并将其纳入低保 从2006年开始,在市城区马房街就有一个小小的身影蹲在路边擦皮鞋——她叫唐小溢,12岁,大英县河边镇人,擦皮鞋是为了给自己攒医疗费。 15日上午9点过,记者在马房街一个茶馆前面见到了正在努力工作的唐小溢。“这是我今天擦的第四双皮鞋。...
-
父亲是温州乐清柳市镇人人皆知的老鞋匠,南存辉13岁初中刚毕业,父亲在一次劳动中脚被水泵砸伤,卧床不起。作为长子,南存辉辍学子承父业。他每天挑工具箱早出晚归,一晃就是三年。 一个寒冷的冬天,补鞋的锥子不小心深深地扎入南存辉的手指中,他咬牙拔出锥子,用片破纸包上伤口,坚持为客人补好鞋...
-
1985年春天,美国数以百万计的电视观众,看到了这样一段广告:一个篮球飞快地滚向球场一端,等候在那里的一位英俊小伙轻松地用穿着彩色运动鞋的脚将球勾入掌中,开始带球移动,与此同时,传来发动机引擎的刺耳噪音,引擎的咆哮声越来越响,小伙子随之一飞冲天。广告的最后10秒是乔丹的“云中漫步”,即...
-
王宗仁在上世纪60年代初,她像从天而降地突然出现在唐古拉山中的温泉兵站。我已经无法准确说出是1960年的哪月哪日,只恍惚记得那天高原上的太阳格外红,雪山上奔跑着阳光的碎片,融化了冷雪寒气。我们连队的汽车在温泉兵站的车场一停下来,就看到了亮丽苗条的她:一身素净的蓝底白花的棉布袄子,头上顶...
-
从前有个鞋匠,生意上从来没出过什么差错,日子却过得越来越穷,后来穷到连做鞋子的材料也没有了,只剩下了一张皮子。他把这张皮子裁剪好,发现刚刚够做一双鞋子。然后他就上床休息,睡前还做了祈祷。由于他为人问心无愧,所以睡得很香很甜。 第二天一大早,他洗漱完毕,穿好衣服,走到工作台前...
-
就在鞋类商品满大街都是的今天,上了年纪的人们只要鞋子穿坏了,马上就会想起老市区的“三兄弟”。祖父为人补鞋糊口谋生,父亲替解放军补鞋服务,纪老三、纪老四、纪老五3兄弟在老市区民族路摆地摊30年,以勤劳刻苦延续着这一倡导勤俭的老行当。如今,纪老三已经“退休”,而纪老四、纪老五仍孜孜不倦地...
-
南存辉,正泰集团董事长。这位被《福布斯》杂志列入中国首富前五十名的中国民企精英,创业之前只是个子承父业的修鞋匠。现在,南存辉已经是个腰缠亿贯的富翁了,但这可不仅仅是他辛苦创业,不仅仅是他克勤克俭,让他在新一代的温州人中鹤立鸡群,全在他长着一对千里眼。修得用功一点,质量可靠一点南存...
-
每天重复着这样的工作,陈敢宜仍一丝不苟。从16岁学会修鞋,右腿残疾的陈敢宜在修鞋摊前一坐就是27年,如今,43岁的他仍是单身,谈到自己的梦想,陈敢宜告诉记者,他想早日拥有自己的修鞋连锁店。4月15日早晨7时30分,陈敢宜洗漱完毕,像普通的上班族一样,拎着包准时赶往“工作单位”:李沧区烟草专卖...
-
奥康集团董事长兼总裁王振滔中欧国际学院的EMBA,现在正在上长江商学院的EMBA。 1988年,王振滔自筹3万元资金开始创业,办起“永嘉奥林鞋厂”。 1990年,王振滔以注册商标“奥康”,重新杀回武汉等地的皮鞋市场,并挑战性地标明产地温州,他自信真金不怕火炼。 1991年,他说服了亲戚朋友,以股...
-
蠡县耿庄村91岁高龄的李桂兰老人,耳聪目明,身板硬朗,还有一手漂亮的针线活。老人一家六世同堂,相处得十分融洽,是一个远近闻名的大家庭。■9旬老人做得一手绣花鞋李桂兰老人腰板挺直,说话声音洪亮,头脑清晰,衣着干干净净,看上去一点也不像90多岁的老人。记者走进老人居住的小屋时,她正在聚精会...
-
周末在家里收拾房间,最让我头疼的就是整理鞋子,整理那堆满一堵墙各式各样的三十多个鞋盒,鞋盒里装的靴子、单鞋、凉鞋、高筒的、低跟的、白色的、红色的……。我没有收集鞋子的癖好,但每每看见漂亮的鞋子,都有种欲罢不能的冲动。一直以来,都有一个梦想:就是穿上最适合的鞋子,走出自己的人生。所...
-
西洪路上有一个不大的修鞋摊,负责修鞋的是一位50多岁的大叔,看着他认真地拿起一双平跟羊毛靴,边修边对等在一旁的小姑娘说:“小妹,你的这双靴子在古代可是战靴,只有军人可以穿。”“真的么?大叔你怎么知道这么多?”“我可是鞋业大学毕业的,说起鞋文化,我可比你们这些大学生懂多了。”大叔回...
-
从浙江永嘉农家的苦孩子到游走四方的木匠,再到屡创第一的“中国鞋王”,王振滔书写了一部充满创造力的财富神话。 作为惟一一位入选第15届中国十大杰出青年的民营企业家,组委会对王振滔的评 价是:领导奥康集团从家庭小作坊发展成为资产10亿元、年产值超过15亿元的大型民营制鞋企业;积极参与西...
-
喇震洲,一名72岁的临夏市回族老人,却屡获殊荣。1997年、1999年被推荐为州、市政协委员、1998年被中共临夏州委、临夏军分区命名为“双拥先进个人”;中共临夏市委评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个人”;2007年入选“全国拥军爱国新闻人物”和“全国爱国拥军模范”,并于2000年入选《政协委员风采录》(甘肃篇...
-
中国有一句俗话叫“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道理谁都清楚,可要真成为一个行业的状元,不付出辛苦和努力,只把理想停留在口头上,恐怕不会成功。马二,一名初中还没有毕业的普通男青年,硬是凭借自己的勤劳、诚信、热心,在短短的8年里靠皮鞋美容获得事业成功,培养学员30余人,有20多人开起了自...
-
SalvatoreFerragamo1898年出生于意大利的Bonito,在十四个兄弟姊妹中,排行十一。由于家庭环境贫困,早年已开始当造鞋学徒帮忙添补家计。在当时的意大利南部,鞋匠被视为最卑微的工作之一,但Ferragamo却充满理想,要把这个被人轻视的工艺发扬光大,于是在九岁时就立志要创制出结合美观和实用的完美鞋子...
-
年逾七旬的老太太低头专心修鞋,身旁13岁的痴呆孙女看着奶奶呵呵地傻笑,5月6日上午,记者在永城市光明路永煤集团文体中心对面看到这样一幕。 老太太叫宋伟英,她唤孙女为“小丫头”,祖孙二人来自江苏新沂。11年前,年仅2岁的“小丫头”因痴呆被父母弃养,不忍看孙女遭弃,奶奶宋伟英开始带着孙女流...
-
小时候,妈妈织的毛衣穿在身上,风雪再大也不怕,因为那是温暖牌的,爱心贴身。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手工编织毛衣的年代似乎已经走远。精巧别致的儿童线衣、造型独特的钩针帽、几朵逼真的彩线玫瑰花……样样都是用各色毛线手工编织出来的。走进位于赣州市营角上路的兰英织绣坊,记者在不到10平方米的小...
-
我们小时候穿的全是母亲做的鞋。那时候,鞋对于我们家是弥足珍贵的。全家五六副脚板,都指着母亲的手工。母亲日做夜赶,但仍常常是小妹的新鞋未上脚,大哥的鞋底已磨穿。因此,我穿鞋十分小心在意,上学放学路上尽量不跑不跳;天雨,宁可把鞋往腋窝里一挟,赤脚在水里趟。夏天可以这样,寒冬雨雪天则不...
-
在登峰宾馆附近的天桥下,记者见到了刘光建,他旁边那辆加装了马达的三轮车的车厢上,一侧挂满了介绍刘光建行程的报纸,另外一侧挂着雷锋画像和“为人民服务”几个大字。每次只要刘光建的车一停,立马就会有人围拢上来。 “本来有辆小面包车的,去年在浙江报废了,只能骑三轮车了。”刘光建打开三轮...
-
在广州、在深圳,在中国比较自由开放、比较繁盛的闹市街道上我们往往可以看到一些年轻的少女坐在路旁替顾客补鞋。男的补鞋青年也有,但比女的少。我在深圳8个地点点数的总结果是男的24个、女的35个。 我要把这些补鞋的青年归纳入我对中国经济研究的一部分是有两个原因的:第一,他们年轻,大约在16岁...
-
扬州新闻网讯 在施桥镇马桥旁,有一个修鞋摊,73岁的纪文明在这里修鞋20年了。 每天早上7时多,他就和老伴推着修鞋工具前来摆好摊子,直到天黑才回去,午饭由老伴送来。他说,孙子已参加工作,出来修鞋主要是自己在家坐不住。对这样的日子,他很满足,“现在这样也不错,每月能挣一千多块钱。” ...
-
人到暮年,由于个人的秉性和人生际遇的不同,寻找快乐、排遣孤寂的方式也各不相同。家住西园南村2栋108室、今年79岁的唐大成老大爷,每日打理自己人生的方法和乐趣是:手工做鞋。今天是个风和日丽的日子,估摸着,唐师傅一定又在自己家门口,支起那张人们熟悉的一米见方的工作台了。于是我们到他的鞋摊...
-
昨日,沙坪坝区烈士墓,四川外语学院门口,一位八旬老人躬着腰给人们擦鞋子。人们都没料到,这位满脸沧桑的老人,58年前,竟然是渣滓洞革命烈士杨汉秀的地下通讯员。 “发现李朝宽是地下交通员纯属偶然。”据红岩革命烈士纪念馆馆长厉华介绍,今年7月21日,烈士墓红岩联线的工作人员,来到川外门口一...
-
题记:问大家一个相对简单的问题:你脚下穿的鞋子来自哪里?我想,习惯于购买现成商品的现代人,也许会毫不犹豫地想到商场超市之类的地方。而在赤岸尚阳,有位老太依然一针一针地纳鞋底,做布鞋,做了大半辈子的鞋子,数量已经很难计算。她做的鞋子,不仅供全家人穿,还开起了布鞋店,满足邻近村民们的...
-
“李经理,你在哪里?”“我在金碧袜店这边”,一个甜甜的女声答到。记者到了那间十余平方米大小的小店里,除了两个男师傅外,就只有一个系着围裙、戴着口罩的小姑娘低着头忙着擦鞋。记者问:“你们李经理在哪里?”眼前正在擦鞋的“小工”抬起头来,拉下口罩,笑盈盈地望着记者。用服务和地摊抢生意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