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庆大轰炸时,她和同伴们天真地在千厮门河边数天上的飞机;单位垮了没工作,她摆起了解放碑第一批擦鞋摊;在她眼里,生活越来越好,人们越来越时尚,解放碑却越来越“矮”。74岁的徐治培老人说,她要“活到老,劳动到老”。印象擦鞋的婆婆有点“财” 11月20日晚上8点,在新华路旧实验剧场外,有一间叫“清水...
-
同记者想像的一样,坐在记者面前的谢乙民瘦瘦弱弱的;同记者想像不一样的是,谢乙民的一句话:“周末,我是一个擦鞋的;平常,我是一名大学生,我自己能把这两个身份定位清楚,真不希望别人把二者混淆。我只是扮演了两个角色而已,这两个角色不矛盾。” 生活所迫勤工俭学 谢乙民,重庆人,大连理...
-
跟老公约好了,晚上下班后去买双鞋。下了班赶到商场时,已经6点多了,目标很明确,直奔鞋店。 没多久我选中一款,穿上后问老公怎么样,老公说:“挺好的。”我有些犹豫,觉得贵。老公从别处拿过一双:“看看这双,这双挺好的,适合你。”我一看:“不行不行,这穿上多显老啊。”我又试穿了一双:...
-
从四处打游击摆地摊卖书,到拥有自己的鞋吧,坚强的女子用坚持和勇气,十年闯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路 崔英杰:开擦鞋店一年稳赚15万 10年前,崔英杰怀里揣着母亲给的200元钱和一张车票,从明水走上了来大庆的打工之路。当年20岁的小姑娘做梦也没有想到,时隔10年,她竟一年能挣到15万,还能把父...
-
下午歇班,闲着无事,我去商场闲逛。逛着,逛着,突然眼前一亮,在女士鞋专区,我发现一款特价鞋,很抢眼。我走过去鉴赏起来。服务员非常热情,滔滔不绝地向我介绍着。经不住服务员热情推介,我下意识地摸摸口袋,脱口而出:“那就来两双!”服务员一听,很高兴,麻利地找出几双让我挑选。 我记...
-
在黑龙江绥化市的体育公园里,每天都有一名年近六旬的老人,义务清扫公园的地面,这位老人还有个与众不同之处——人家可是穿着旱冰鞋工作的。老人今年59岁,2003年退休后,每天早晚,他都会脚蹬旱冰鞋,手拿扫帚,在这个公园的各个角落里巡视,如果发现垃圾便立即清走,以保证地面的清洁。绥化市民张杰...
-
每当我看到默默奉献、辛勤劳动的人们,就会想起我家楼下那位补鞋的老大爷。 一个寒冬的早晨,我哼着小调走出家门,去图书城借书。可刚走没多久,就被一块石头绊倒了,我呻吟着站起来。呀,不好!新买的运动鞋破了一个小口子,调皮的风儿钻进了我的鞋里,冷得我直发抖。我焦急地望着四周,一眼就...
-
厚街镇新围村65岁阿婆的穿鞋梦将要实现了(详情见本报1月17日广东新闻版),本月2日,康华医院的医生为她成功地完成了巨趾切除手术,目前她身体状况恢复良好,再过两三个月,她就可以接受术后锻炼了。 据康华医院手外科主任医师李绍东介绍:“邓阿婆的这种病非常罕见,发病率是十万分之一。我国目前记...
-
张奶奶做的小鞋子还成了子女们馈赠好友的“佳品”,四面八方来家做客的朋友,看见了这精致的小鞋都忍不住称赞,甚至还有老外用150元钱买下一双小鞋子带到异国他乡。社区新鲜人张桂儒奶奶一针一线做得分外细致。秋日的朝阳下,一名老奶奶静静地坐在明净的窗边,一针一线地忙活着,不一会,一双精美别...
-
前天接到乡下来的电话,说阿林去世了。阿林是我认识的一位鞋匠,阿林大概60岁还不到,怎么就去世了呢? 阿林老家在苏州乡下,拿阿林自己的话说,他这个人的一生挺倒霉的,总是没走过什么好运气。虽然,阿林他很聪明能干,又有文化,也肯吃苦,像他这样子的人在江南乡下怎么着也不会太贫困,至少...
-
一双鞋可以卖4000美元?没错,雷蒙德?马萨罗的鞋子就是这么贵。现年78岁的马萨罗出身于法国巴黎一个制鞋世家,自幼师从长辈学习手工制鞋技艺。60年来,出自马萨罗手工作坊的鞋子成为全球许多名人的鞋中至爱。盛名之下,马萨罗还曾被博物馆请去修补拿破仑和路易十四的鞋子。“我也在创造一种历史,”他自...
-
英国坎布里亚郡60岁的约翰·沃德华德无论乘火车、去酒吧或是陪妻子逛商场,从来都是光着一双脚,在过去18年中,他无论走到哪儿,都从未穿过一双鞋。 “赤脚飞人”给了灵感 据报道,约翰曾是一名音乐教师。据悉,约翰是从1989年开始抛弃鞋子的,至今他已经18年没有穿过鞋子了。 约翰之所以...
-
10月30日,开运动鞋专卖店的祝浩然给本报打来电话,说可以为小郑提供大号鞋,昨天小郑一起买走两双大号篮球鞋,笑得合不拢嘴。 10月30日,开运动鞋专卖店的祝浩然给本报打来电话说,他家店内有特大号的篮球鞋。1日一早,记者陪同小郑和小郑的妈妈一起来到祝浩然的鞋店,祝浩然特意为小郑挑选了两...
-
爸爸病了,我擦皮鞋赚钱给他看病腿瘫痪了,当不成警察也要做个好人我很想爸爸,可赚不够钱不能回家 14岁的残疾少年,靠擦皮鞋挣钱给爹看病。 他懂事,当得知火车站不允许擦皮鞋后,他把工作时间改为天亮以前、天黑之后。 他热心,他有个二手的小灵通,经常义务帮人打114和110。 ...
-
昨日12时许,衡水修鞋老人张德新在为一名妇女修鞋时,不小心将其鞋面弄脏。在协商不成后,大庭广众之下,老人给这名妇女跪了下去。然而,老人的行为并未得到原谅,最后,妇女拿走张德新30元钱扬长而去,市民纷纷谴责这名妇女的过分行为。昨日7时许,衡水市的张德新像往常一样,早早来到胜利路与问津街路...
-
布鞋是农村的特产。过去的农家妇女,鲜有做不了针线的。就是现在被称为民间艺术的剪纸,对她们来说也是稀松平常事。母亲断然算不上是心灵手巧之人,但剪纸、纺线、织布、量体裁衣,样样在行。在所有这些活计中,布鞋无疑是看上去最简单,但制作上却最麻烦的那种。母亲在做鞋上花费的心思当然也就最多。...
-
坐得无聊了,欢欢想走一走,地面有点滑,刚走了几步,这个7岁的女孩就重重地摔在地上。 “这孩子缺了半个脚掌,找不到合适的鞋,走路特别吃力。”杨静红扶起女儿,心疼地说。 脱下欢欢的鞋,两只小脚露了出来,右脚缺了半个脚掌,左脚的五个脚趾都不见了。 一场突如其来的疾病让欢欢的小脚...
-
年年冬天,吼西北风,下大雪。家里的大人里里外外忙完了,在家歇着,冻不着;冻的是风里雪里都得上学,在学堂又是一个姿式念书的娃娃。念书娃娃穿棉袄棉裤子,身子冻不着,能冻着的是他们的手和脚。 入冬不久,早上的后半节课,学生娃娃的脚尖就有了点滋味,麻麻的;老师在堂上讲课呢,想从座位...
-
刘德军在他的鞋房里 10月24日 换跟、磨光、擦拭,3分钟,一只鞋跟坏掉的鞋子变得焕然一新。研究生刘德军宁可放弃每月4000元的高薪而甘愿在鞋堆里修修补补,而这一干就是7年。 23日下午,记者在潍城区苗圃二路“雅舒美鞋房”见到了刘德军。鞋房很简陋,有三四平方米大,房子里堆满了鞋子和工具,...
-
昨天下午,市民李大姐给记者打来电话,说有人到自己店里买鞋多给了钱,希望通过晨报找到那位顾客把钱退给人家。 李大姐在市区开了家鞋店,昨天中午12点左右,店里进来两位顾客,一个40岁左右穿宝石蓝色无领制服的女士和一位60多岁的大妈。两人在店里转了转,选了双布鞋,随后,穿制服的女士给了100元...
-
劳累了一天,打开家门的第一件事,便是换上拖鞋,让委屈蜷缩在鞋子里的脚彻底放松。而有双能让自己的脚舒服的拖鞋,此刻也是很迫切的一种需要吧。当你在商场的拖鞋专柜,看到五颜六色、样式各异,令你眼花缭乱的拖鞋时,可曾听说过有一种“母爱布拖鞋”?母亲是一个勤劳的人。做拖鞋缘起于...
-
一双珍藏多年的鞋,一双凝聚母亲爱心的鞋,一双渗透女儿愧疚的鞋。 这是一双布棉鞋,普普通通,已入"档案"。虽束之高阁,但却始终珍藏于我心。 那是17年前的2月1日,医院,妈妈病床前,从工作单位匆匆赶到的我,总想安慰妈妈一番。妈妈听到我的声音,瞬间竭力睁大双眼,有气无力断断续续地说...
-
五千奥运志愿者深入社区———图为宣武区内联升志愿服务队,昨天在大栅栏街道煤市街东社区, 为长期照顾的71岁空巢老人高秀存现场量脚并制作布鞋“从来没这么仔细量过脚!”昨天下午,内联升鞋店的志愿服务队上门为71岁的空巢老人高秀存量脚做鞋,老人高兴得合不拢嘴。 昨天起,“服务进社区,志...
-
乍一看,阿振与黄老伯长得很像81岁的黄老伯独自住在阳台山社区的一间小房子里。每天都有一位中年男子来帮他做饭、洗衣服,还亲切地叫他“爸”,可他并不是黄老伯的儿子。中年男子叫阿振,在阳台山农贸市场卖菜。黄老伯经常到这个农贸市场旁的补鞋摊和人聊天,一年前,就在这个补鞋摊,他认识了阿振。黄...
-
昨日上午,一辆黄色跑车在众人瞩目中缓缓驶到了四川大学望江校区第三食堂门口,正当人们感叹跑车的华丽之时,令人惊奇的一幕发生了:打开车门走出的,竟是个手提破旧修鞋木箱的中年女士,只见她在食堂门口摆开摊子,扯起了嗓门喊着:“免费给同学们擦鞋,欢迎交流择业经验!”此举令过往的大学生个...
-
她们是一群年近花甲的妈妈,却踩上了10厘米的高跟鞋,穿上华丽的旗袍,做起了妈妈模特。12日下午6时许,在湘江风光带的滨江剧场,10多位演员正在为晚上的节目做精心排练。她们是开福区水风井社区的“秋韵风采表演队”。 妈妈模特队的12位队员最大的61岁,最小的也有51岁,个个能歌善舞。200...
-
“我已经将两个金瓜贡茶砖交到北京马连道茶叶协会,委托他们将茶叶送给奥组委!”12日,记者电话联系了刚抵达北京的哈尼族汉子白荣华,他非常兴奋。43岁的白荣华,是在奥运倒计时500天的时候,从家乡宁洱县出发,肩挑一担普洱茶,经过200天的步行,于10日上午顺利抵达北京的,目前他也完成了将金瓜贡茶...
-
驻马店的一位老汉,在收废品收来的一双旧靴子里,竟发现了两枚金戒指和几块银元。他几经周折,最终找到失主,归还了这些价值5000多元的贵重物品。肖老汉年近70岁,上蔡县百尺乡人,一直在驻马店收废品。10月10日上午,在驻马店市人民街街道办事处中山社区,他从一位老太那里收走了一些旧衣服、旧鞋。当...
-
中世纪的诺曼底经济繁荣,商业发达。有一个叫埃尔的鞋匠,从小便跟随父辈学习制鞋手工艺,他经营着一家小小的店铺,并以精致的做工、灵秀的款式而小有名气,不少社会名流、上层贵族都成了他的顾客。在众多顾客里面有一位高贵、美丽、气质不凡的姑娘——DOUX(度尔茜)公主,她是诺曼底公爵的掌上明珠...
-
金风送爽的季节,漫步街头不时可见招聘会的横幅。但事后打听一下,“成交量”并不尽如人意,特别是部分大学生感叹,用人还是“买方”市场。不过,从今年一些报端的字里行间显示,技能型人才走俏已初露端倪。上世纪初在美国有这样一则逸闻:福特公司一台大型电机发生故障,公司的工程师围着它忙活了3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