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见洪林,很难从这位来自福建的女孩身上找到江南女子特有的婉约和恬静。而给我们更多的感受却是奔放和开朗。一件黑色束腰风衣完美地衬托出洪林高挑的身材,随意绾起的发髻又在约束中透着几分率性和天趣。“我始终认为,一个好的舞者不是靠表演取胜,而是要通过内心情感的传达,来震撼观众,达到共鸣。...
-
上世纪80年代初,我上初中时,村子里,人人脚上都有一双布鞋:老人是尖口,男子汉是方口,女人也是方口。不过爱美的女孩子常会在鞋面上绣一朵粉红的桃花,或几枝水灵灵的荷花。那时,我们村小伙子看对象,不看女孩脸,看脚下,鞋上有没有花儿。有,就好,心灵手巧嘛。没有,大概要被骂懒了。 可惜,...
-
昨日,天空中飘着细雨,在老房子遍布的武昌保安街,记者采访了一名62岁的、出自制鞋世家的老鞋匠付贵定。他想招一些徒弟,继承和发扬传统制鞋技艺。“我是做鞋子的,如今却做起了木工活了。”记者找到保安街62号的百年老屋时,62岁的付贵定正操作着机器,制作着木工艺品。付贵定搬出阁楼的老箱子,压钳...
-
10月8日,在中国传统节日重阳节的第二天,青岛胡姬花“快乐舞林”中老年社区舞蹈大赛继方庄揭幕战之后,于朝阳区麦子店社区展开了新一轮的激烈角逐。本次比赛共有30对选手出赛,决出4对选手晋级半决赛。 重阳节过后,人们已能感受到丝丝深秋的寒意,但中老年朋友们对“快乐舞林”舞蹈大赛的参与热...
-
八点过一分,高跟鞋咚咚咚地从我身边走过,十二点差一分,高跟鞋又咚咚咚地从我身边走去;下午二点过一分,高跟鞋又咚咚咚地在我身边响地,五点差一分,高跟鞋又咚咚咚地渐渐远去。每次总想抬起头,去看一看高跟鞋那娇媚的脸庞,然而,我却总是不自觉地把眼光扫向这双高跟鞋。这鞋有些特别,特长,前面...
-
秋风萧瑟,落叶飘零。天阴沉着脸,昨天刚下过一场雨,此时走在路上,已有了一丝秋寒似水的感觉。迎风,黄黄的叶子打着旋儿挣脱大树的怀抱,蝴蝶般飞舞在这个烂漫季节的尾声。直觉告诉我:冬天马上就要来了。 我在一所环境很好的贵族式学校教书,孩子每年所交的学费相当于普通学校学生五六年的学费。...
-
我出生于1978年5月18日,是祖国改革开放的同龄人。而立之年的我,回首30年来走过的路,感受良多。 说起路,自然离不开鞋子,那就从鞋说起吧。 我是一名教师,在市直二小就职。一天,我在课堂上讲到这样一篇文章:主人公因为下雨脱去了鞋子,光脚回家,学生们听后十分诧异,而我却感同身受。...
-
马祖道一禅师年轻的时候,曾经云游天下,拜师求学。有一次,在求学的路上,遇上大雨,洪水泛滥,阻断了道路。他只得在一家客店住下,等待洪水退去。因为住店的人多,他被安排与一个将军同住。没想到,这个将军是一个性情暴躁、言行粗鲁的人。大概是由于军务在身而又无法赶路的缘故,他天天外出打听情况...
-
“39码的?有!”潘婆婆一转身,招呼坐在身后的老伴:“去拿一双39码的鞋子过来。”“13元一双,不讲价。”不到5分钟,潘婆婆一笔生意成交。顾客走后,她坐下来,继续和老伴边聊家常、边喝茶,其乐融融。这是前日下午,记者在汉口民族路116号看到的一幕。潘婆婆叫潘小梅,今年74岁了,在这里摆了23年鞋...
-
我对北京的印象,是从一双鞋子开始。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初,我还是个稚气十足的孩子,生活贫困,很想有一双像样的鞋子。一次爸爸出差去北京,回来给我和二弟买了一双翻毛皮鞋,用现在的话说那是一件非常时尚的东西。我高兴地穿在脚上,到处乱跑,逢人便说:这是在北京买的!时光流逝,这双鞋子和我单...
-
西瓜路上有位修鞋师傅,丈夫每次鞋子破了都会拎到他那儿去修补,让我很是不解。在我看来,那位修鞋师傅实在不会做生意,整天摆着一副苦瓜脸,似乎别人欠了他,而且我几乎没见他笑过。但他的生意似乎也不坏,让我觉得奇怪。 一天,我和丈夫路过那儿,顺便去取丈夫在那里修补的鞋子。丈夫拿着修补过的...
-
心补好了,拿啥感谢恩人?这些天,杨兴兰母女一直琢磨这事儿,偶尔还向周围人询问,她们真希望能好好地谢谢恩人们。 9月23日16时,小兴兰终于憋不住开口说话了:“妈,咱就把鞋垫送给叔叔阿姨吧,他们不会笑话咱的。”一边说着,她一边掏出压在兜子底下的鞋垫递给妈妈。“一双、两双、三双……正好九...
-
新中国“译制片之父”袁乃晨 不久前结束的金鸡百花奖颁奖礼上,近九旬高龄的老艺术家、被誉为新中国“译制片之父”的袁乃晨老人获得了终身成就奖。由袁乃晨建立的长影译制片组,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半个世纪来共译制了近四十个国家的电影七百多部,《摩登时代》、《罗马假日》、《两个人的车站》、...
-
“王大姐吗,我是东莞童鞋批发市场的老李。请你照着前一批的鼠头童鞋加工500双,最好在1个月之内交货,定金随后汇到。”最近,河南商水县舒庄乡杜店村的王云又接到了童鞋加工订单!今年35岁的王云会缝制12生肖童鞋,开始她加工的童鞋只在农村集市上卖,后来带到县城和小城市,结果销路很好。王云把加工...
-
长仅5厘米的木制模具,百年前用于制作“三寸金莲”女鞋。昨日上午,家住武昌保安街的付贵定,向记者展示了其祖传鞋模。 63岁的付爹爹世居保安街,其祖父从晚清光绪年间开始手工制鞋,距今已有100多年。付爹爹年轻时继承祖业,当过鞋匠,后改行开了家车木店。昨日上午,他翻捡家中一只积满尘土的木箱...
-
景家三个男人都喜欢打篮球按照景靠喜的话说,景家三个男人都喜欢体育运动,他早年就是生产队的篮球冠军,两个儿子也不例外。海鹏上小学二年级时,就整天和高年级的同学打球,他个小投不进还老喜欢跟人家抢。上三年级后,个头高了些,体育老师还把学校里用旧的篮球给他玩,那家伙就在院墙上画了一个圈,...
-
随着天气渐渐转凉,婺城区琅琊镇里阳村的叶老太又开始忙碌起来,已有不少人打电话上门订做千层底的手工布鞋。走进叶老太的家,院子内、房间里、楼梯口,随处可见一双双布鞋:黑色的灯芯绒鞋面,层层分明的千层底,密密麻麻的针脚。今年已经80高龄的叶老太叫叶娇娇,布鞋她已经做了60年,是镇上有名的“...
-
小时候,我们多穿布鞋。布鞋由母亲或奶奶亲手缝制,用纸片量剪了鞋样,依样一针一线的纳鞋底,一片一块的粘鞋面。布鞋养脚,绝没有皮鞋的打脚磨泡之苦痛。它的唯一不足便是经不住雨露滋润,奶奶为了我们的脚免受水牢之灾,总会请我舅爷到家里来,打几双草鞋,套在布鞋外面,一来隔水防滑,二来布鞋也能...
-
“毛毡鞋?没有,现在谁还卖20多年前流行的鞋。”市民张先生曾问过多家鞋店,老板几乎都是这样回答。张先生的父亲对“毛毡鞋”一直念念不忘,他希望今年冬天能让父亲穿上暖和的“毛毡鞋”。张先生说,他父亲想穿的“毛毡鞋”,是一种鞋面和鞋底连在一起的过冬鞋,一般使用动物皮毛或皮毡做成。“面料就...
-
67岁台南县白河镇民黄国力在白河镇福安宫前练摊修补鞋子53年,经济不景气,民众为省钱多将破损的鞋子送修,还有许多娘家在白河嫁到台南市、嘉义市的妇人,因市区修鞋费贵,趁回娘家时拿给黄国力修补,因此他假日修补鞋的生意特别好。「师傅,这双球鞋开口了,鞋底也脱落,还有救吗?」张姓乡亲问着黄国...
-
熟知刘二堡镇的人都知道那里有个山东村,了解山东村也一定是因为他是远近闻名的鞋乡,如今的山东村更是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大路宽阔,交通便利,家家作坊变厂房,在经济上又上了一个新的阶梯。不得不说,鞋业早已经不容置疑的成为了山东村的支柱产业。饮水就要思源,那么是谁淌开了这个行业的先河,为...
-
如今,返朴归真,穿布鞋也成了一种新时尚。但是现在很多的布鞋都是机器成品,真正能手工巧做各色布鞋的人并不多。近日,记者走访了解到,新市有位周阿姨,是一位做布鞋的巧手。 据周阿姨介绍,她做布鞋的手艺是40多年前下乡到高桥,当时农村的妇女教她的。从18岁开始做布鞋,至今已有近40年的“工龄...
-
在“中国鞋都”,有这样的四兄弟:24年来,他们一直专注自己的制鞋工艺,不但自己做出了一番事业,而且为温州的制鞋行业、产业和社会作出了贡献。 今天,我们要解读的就是戴氏四兄弟(戴德金、戴德利、戴德兴、戴成德)及其创办的杰豪集团。 专业,做精做强的基石 杰豪创立于1992年,但杰豪创...
-
说起改革开放30年来的家庭生活变迁,70多岁的九华山风景区居民曾福枝指指脚上的皮鞋,无限感慨地说:“别的不讲,就拿这穿鞋来说,30年前,主要是穿布鞋,有一双解放鞋穿都稀罕,现在皮鞋都穿腻了。”曾福枝是九华山风景区的一位老住民,改革开放前的几十年,他务过农,当过生产队保管员。出力出汗地干...
-
东莞鸿福路口的腾龙商务大厦,“胜道运动城”(YY-sports)占据了整一层。与其相隔不到200米的“时尚城”,则能看到“领跑体育”的门店。再往远处的“第一国际”ShoppingMall里,还有“滔博运动城”。 这三家运动卖场,分别来自裕元控股公司宝胜国际(3813.HK)、领跑体育(UGC由深圳龙浩、浙江锐...
-
家住林州市东姚镇的张东升今年已有66岁。望着村里一条条整齐、干净的水泥路,他内心的喜悦跃然嘴角:“以前,一到下雨天,走路全靠一双‘解放鞋’。如今,路修好了,再也不用穿‘解放鞋’了。”提起“解放鞋”,张老汉心中有千丝万缕的情结。回想当年退伍时,随身的物品中,除了一身军装,他还特地带回...
-
两双皮鞋可以穿多久?身为国家总理的周恩来可以穿上二十年。周恩来邓颖超研究中心顾问高振普少将及纪东少将指出,周总理一生生活艰苦俭朴,对自己要求特别严格,为实现“中华崛起”的目标,即使在病榻上,仍然坚持工作,直到生命将要结束前数天,他才第一次、亦是最后一次说“我累了”。口袋最后也剩不...
-
9月4日上午,华师、中大、广药、广外等高校军训正式展开。大一新生们穿上迷彩服、喊着军号在雨中迎来大学生活的第一场考验——军训。按照年龄推算,今年的大一新生,大多出生于1990年上半年,这意味着,高校军训迎来了首批“90后小兵”。也许是天公作美、阵雨清凉,也许是“90后”天性爱玩,训练场上难...
-
全盲的杨青风,因患骨癌而下肢残疾的解岩,这就是北京1+1声音工作室组建的北京残奥会报道团。他们两人就是彼此的眼睛和双腿。但他们依然希望透过自己的听觉、触觉和感受,真实地将运动之美传递给收音机前的听众,为他们讲述正在经历的残奥会。成立于2006年的“1+1”视障人声音工作室,主体成员是一名肢...
-
有这样一位伟人,你无论给他什么赞美之辞人们都不会觉得过分,无论从哪个方面去赞美他人们都不会认为不合适,无论在什么时候提及他人们都会一起感动,无论以什么高的标准去衡量人们都会觉得他是中国史上人格最高尚的人之一,他就是周恩来。其实关于周总理的文章真是汗牛充栋,但每一篇文章,都会让人们...